陈必山 陈伟
摘 要 师爱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在中职教育中,师爱对于德育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从教育实例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阐述了师爱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能为师。
关键词 师爱 中职德育 教育魅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需要师爱,中职德育更需要爱。相对普通中学学生而言,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接受教育的能力较弱,常常少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这样那样的毛病。纪律差、学习习惯差、自控能力差在他们的身上更加突显出来,于是他们纷纷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但“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学生。实际上,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学生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能轻易或者盲目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学生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宽容、善待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青少年向善向上的本性,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因而,中职班主任更需满怀爱心。
上学期笔者接手了一个农林班,学生基础差,自控能力弱,自由懒散,课堂上喜欢说话做小动作。第一次升旗仪式,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我班队伍中仍有同学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手插在口袋里,一点严肃的感觉也没有。校领导在国旗下讲话时训斥了一通。事后,我没有对同学作简单的训斥,而是讲了一件事:盛夏酷暑,骄阳似火,一位老太太蹲在地上抠一枚掉进阴沟的硬币。一位同学看见,嗤之一笑,说:“老太太,不就是一毛钱吗:大热天值吗?”老太太抬起头,擦擦汗说:“……” ,说什么呢?有的学生猜“要勤俭节约”;有的猜“要把这钱捐给希望工程”。其实老太太说的是:“这一毛钱上有咱们的国徽呀”。说完后我只说了一句话:“爱国是抽象空洞的吗?如果不是,我们该怎么做呢?”此后的升旗仪式上,再也没有出现不尊重国旗的行为。
2010年5月,班上中途转入一位同学,该同学聪明有个性,不服老师管教,逆反心理重,每天中午都去网吧上网,课堂上不听老师课,作业拖拉,多次找他谈话,甚至找家长“告状”他都无所谓,我前思后想,换了一副面孔找这位同学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我真诚地表扬他有志气学习能力强,并对自己过激的言行表示了歉意,并建议最好别去上网,一定不能打游戏。后来,我一面派班上表现好的同学去关心帮助他,一面细心地观察他,发现他的长处及时表扬。结果,这位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件事让我亲身体验到了“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的真谛。教师只有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讲究恰当的方式,给学生改正缺点的机会,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才能做到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站起来。
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这种爱没有惊天动地的气魄,没有令人瞩目的壮举,只有润物细无声的永恒。既不是“棍棒”,也非“迁就”,而是“春风化雨的滋润”。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声问候、一句赞赏、一次奖励,无不洋溢着对学生真挚的爱。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果实。我们多给学生一些爱、一些宽容,教育的效果定会更好。
本学期,我班有位男生,因有点口吃,很自卑,他常常因为一下子答不上来或不想说而避开我,我从不责怪他,而是轻轻地拉住他的手,小声地对他说:“没关系,把心里话告诉老师,老师一定会帮助你。”他这才愿意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我在仔细倾听时,透过那双眼睛体会到了他内心的快乐。平时,同学们都因为他学习成绩差,不愿与他玩,下课后,他经常自己一个人发呆。做课间操时,我发现他的操做得很好,动作很到位,于是一有机会,我就让他来领操。结果,同学们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课间,与他游戏的学生越来越多。
师爱为何有如此的教育魅力?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心理学家称之为“动情效应”。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后果,学生的表现是自觉遵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反映内心世界,袒露自己的思想,真诚倾诉心里的秘密。关于这方面,英国一家报刊,对千名学生进行调查,有52.8% 的学生希望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而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只占31.1%。由此可见,在教师的素质中,师爱占了多么大的比重,有时,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因为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可以使人精神愉快,给人以温暖和动力。如果教师用这种殷殷的师爱建立起师生间真挚的感情,就会收到神奇的教育实效。教育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活动。但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内因的作用是教育取得成果的关键。师爱正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动力,才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励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
另一方面,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沔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可以说,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能为师。因为,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而师爱,以特有的温情,将一泓泓清泉注入久渴的心田,将一缕缕春风吹进灰色的篱笆墙,将一抹抹阳光撒在冬天的草尖上。所以教育的奥秘并不深奥,其实很朴实——热爱学生。愿我们的老师,教海泛舟爱作帆,润物无声结硕果。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案例精选.中国教师研修网[OL].
[2] 夏沔尊译.爱的教育[M].金极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3] 刘晓晓.育人之道 以“爱”为本[J].当代教育论坛,2008.7.
[4] [苏]B.A.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