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谢黔江
摘 要 课程体系改革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以湖南省精品专业——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基础,以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评价考核体系创新为切入点,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保障,从课程体系设置的目标、思路、实践体系设置、今后改革方向等方面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课程体系开发的流程,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职业教育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铁道工程技术 工学结合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课程体系设置目标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面向铁路建设施工、维修养护、监理等企业,满足铁路工程施工测量、试验、管理及维修等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工程识图,路基、桥梁、隧道、轨道施工及维护,安全作业和自我保护等专业能力;具有资料查阅、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创新、解决问题策略、制订工作计划、获取信息、判断、运用理论知识等方法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沟通和组织能力、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社会能力。课程设置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按照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三大模块构建,综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2 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1)瞄准泛珠三角、长三角高铁产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成立铁路企业人员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调研会议、组织现场调研活动,形成专业调研报告,确定典型职业岗位。(2)根据确定的典型职业岗位,对岗位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其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得出典型工作任务,以研究对象、工作性质等因素为划分依据,确定行动领域,归纳出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3)依托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互动平台,所有专业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个人空间,初步搭建专业教学资源库(包含数字图书、视频教学、学习材料等)实现资源共享。(4)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根据课程性质和类型确定不同的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阶段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试评价体系,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笔试、口试、论文答辩、以证代考、以真实的作品考核、现场操作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等合适的考核方式。(5)加强课程建设。融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规程)与企业技术标准于专业课程,重新编制课程标准;融高速铁路知识于教学内容,编写高速铁路系列教材;采取项目式教学,开展小组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下达任务单,提供任务作业标准、任务作业程序及步骤说明书;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量化评价标准,创新学生考核机制,实现“教、学、做”合一。
3 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高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通过调研、校企共讨,重新确定岗位,依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融合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开发“基于铁路施工维护等工程建设过程”的教学项目和实训项目,按“职业基本素质和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的能力递进模式,构建“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的三大模块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确定人文素质课程即公共基础学习领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体育、计算机应用及实用英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社会实践、就业指导、高等数学、心理健康教育;据工作过程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即专业学习领域包括工程识图及CAD、高铁概论、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机械、铁路路基施工与维护、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铁路隧道施工与维护、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工程施工图纸识读;职业拓展学习领域包括铁道工程试验与检测、铁路施工组织与管理、铁路工程概预算、铁路工程监理及实务、铁路工程法规、高速铁路维护、钢轨探伤等12门限选课,另外,在实习期间进行生产实习、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考核、 毕业设计论文与答辩。
4 实践体系设置
依托高速铁路人才培养和技术合作基地,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与中铁隧道集团、湖南省地矿局等企业再建校外实训基地18个,使校外实训基地数达到43个。融生产性实训、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按基础实训、专业实训和生产性实训三个层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双主体”递进开展基本实践技能模块、专项核心技能模块、职业环境技术应用模块三模块实境实训,初步形成“三模块四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通融合,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本专业实践教学学时超过总学时的54%。坚持校企共同管理与考核,要求学生实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
5 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
(1)初步建立以铁路施工维护过程为导向、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深入分析本专业中职、高职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获取铁路施工维护必需的工程识图、工程测量、力学基础、结构基础、施工工艺操作技能等能力为目标来指导课程体系的建立,归纳出中职培养测量放线工、材料试验工、初级线路桥隧工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态度,高职培养技术员、测量员、试验员、监理员、线路桥隧工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态度,将其有效融合,以适应岗位转换和技术升级等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2)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需要确定课程内容。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内容重构,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课程内容,动态修订现有校本教材,新开发专业核心校本教材,为核心能力培养奠定基础。为适用“校企双轨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校本教材的组织结构是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标准,内容编写以生产项目和服务项目为载体,通过对项目案例的提炼、整合,形成特色校本教材。密切联系企业,专业课教师每年下到企业调研,注意前沿动态,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尤其是融高速铁路新知识调整专业领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更新教学内容,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探索更好的能力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