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欧美世界,关于托尔金中洲想象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从作为通俗读物被大众捧红,到获得主流评论界的承认,《魔戒》系列完成了自身的经典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托尔金的理论著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通过分析托尔金最重要的诗学理论专著《论童话故事》[1]来解读托尔金的创作思想,以具体小说内容为依据,详细剖析托尔金的童话创作理论。
关键词:托尔金 创作理论 故事锅
一、从《尼葛的叶子》说起
1943年,托尔金创作了短篇小说《尼葛的叶子》,可以看做作者的自画像。那时,他正处在《魔戒》的创作中期,时常会因为思路的堵塞和现实生活的打扰搁笔不前。就像小说的主人公画家尼葛一样,明知道自己将要远行、不得不出发,却又毫无准备,心里的不安更甚于去做些什么。他虽然殷切地渴望画出整棵树来,想象着树上每一片叶子都有特殊的美,却总是在单片的叶子上耗费太多的光阴和精力。最终,尼葛看到了那棵树,但他认为那棵树并不是本来应该的模样,而且树林里还有很多模糊或空白的地方需要继续思考。小说在最后告诉读者,尼葛的创作仅仅是一片小小的“叶子”,并在最后化成了灰烬。
这是一篇非常值得思考和回味的小说。其中提到的“树”与“叶子”构成了托尔金诗学理论中重要的一组概念。“树”代表着人类集体的创造、智慧情感的沉淀,而“叶子”指的是个人的作品。无数的个人创造了无数片独特的叶子,大树也随着岁月的变迁成长和繁衍。“树”为“叶子”提供养分和根基,“叶子”为“树”增光添彩,但也可能被时光掩埋。与这对概念遥相呼应的是托尔金的“故事锅”(The Cauldron of Story)的概念。
在《论童话故事》中,托尔金思考的重要问题是关于童话的起源,讨论了自己对创作个体与宏大历史之间关系的理解。他把历史比作一口永远都在沸腾的汤锅,不断有新的故事或描述被放入其中,无论这些东西美好或是丑陋,也不断有人从锅里捞取他们需要的原料,去重新创作。因此,我们会看到很多相似的故事,因为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用到了相似的原料,但我们也会发现,这些故事也各有不同,因为他们被注入了大量个人化的想象和改造。
很多人都试着去解释fairy stories的起源(Origions)问题。很大一部分的研究者是民俗学家或人类学家。他们希望通过拆解分析fairy stories中的各种元素去寻找单一领域、单一主题方向的证据、资料信息,并提出了“独立发展论”(Independent invention)、“继承”(Inheritance)、“传播”(Diffusion)等观点。这种元素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描述“真相”,但很多时候也仅仅是“描述”而已。这种渴望解开fairy stories的来源、探索历史奥秘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仅仅罗列出一长串故事之间的相似性或者简化出几条通用的标准来是绝对不够的。因为每个“简单”的故事又都很“复杂”。托尔金认为探索起源问题是不易的,而且其重要性并不突出。他认为我们应该满足于摆在我们面前的锅汤,而不要期望去过分深究汤里面的牛骨头[2]。这锅汤里面充满了被反复咀嚼蒸煮过的元素,尽管也包含“真相”,但一定早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了。而且,不要忘记“语言”是世间最厉害的魔法,所有故事在通过“语言”表达和传播的过程中,也必然会被“语言”利用。“语言”也许是人类最伟大的想象,而被“语言”创造的世界的所谓“真实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浅谈托尔金的创作实践
托尔金的童话诗学观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实践。
(一)托尔金作品的神话渊源
托尔金研究者们认为托尔金作品中的神话元素有几个重要的来源,包括北欧神话[3](或古日耳曼神话)、基督教教义、凯尔特文化[4]等。
“精灵”(Elves)和“矮人”(Dwarves)为北欧神话所特有,是由古日耳曼人创造并长久流传下来的精怪。冰岛史诗《埃达》[5]中把他们描述为诙谐风趣、吃苦耐劳的矮神形象,他们居住在地底采矿冶炼,是优秀的手工艺人。《魔戒》故事中出现的“龙”的形象也是符合北欧神话对“龙”的描述的,而“屠龙”是北欧神话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埃达》、《伏尔松萨迦》、《尼伯龙根之歌》以及之后的《贝奥武夫》[6]中,“屠龙勇士”备受推崇和赞扬。故事里人物对“生命之树”[7]的崇拜都是源于古老的北欧传统。北欧神话同其他神话系统之间最大的不同则表现在精神气质上。在希腊神话中,较常见的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人们徜徉在文学、艺术和思辨之中。而在北欧神话里,我们看到的是决绝的生命意识,旧的世界终将毁灭,甚至连众神都不复存在,之后幸存的人神进入新的世界,等待命定的新的毁灭。北欧神话比其他任何神话系统都要惨烈和悲壮。在托尔金的作品中,我们同样感到了这种对生命的决绝。《精灵宝钻》中费阿诺带领着诺尔多精灵离开西方前往中土,勇敢地迎接种族的命运;《胡林的儿女》中,被拘禁的胡林亲眼目睹了儿女英勇而悲惨的一生;在魔戒圣战之后,佛罗多独自承担着旧日的阴影,“我受过伤,这伤口永远不会真正痊愈。”[8]
也有很多人认为《魔戒》故事是基督教式的。虽然作品中没有圣经、十字架、上帝,但“基督教精神”随处可见。比如善与恶的一次次较量,比如佛罗多对咕噜的怜悯,比如通过汤姆-庞巴迪、精灵女皇凯兰崔尔、佛罗多、咕噜、索隆等对“魔戒”的态度而呈现的有关“欲望”、“自由意志”等话题,都是典型的基督教传统。
其实,把魔戒故事的神话渊源理得泾渭分明是不可能的。托尔金从“故事锅”里面提取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不管是北欧神话还是基督教义或是其他。然后把这些原料揉为一体,加以再创造,比如“精灵”形象。在北欧神话中,“精灵”同矮人是暧昧不清的种族,同属于矮神,在维多利亚时代的童话里,“精灵”也多是身材矮小的物种。但在托尔金的中州故事中,精灵变的身材高大,金发碧眼,擅长诗歌和艺术。这些正属于托尔金的再创造。
(二)语言问题
托尔金是牛津大学的语言学教授,一生致力于对古英语、古日耳曼语、古芬兰语和哥特语的学习和研究。在《魔戒》中,托尔金充分发挥了自身在语言学领域的优势。
托尔金为了更全面更真实地展现中洲奇境,在自己的故事里面创造了十几种语言,其中的精灵语(昆雅语)[9] 和灰精灵语(辛达语)拥有充足的词汇和完善的语法,甚至可以用于日常的沟通。其他的种族比如矮人、树人、半兽人、人类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相互之间无法达成理解,各个种族因此都孤独地存在着。我们看到在魔戒故事里,精灵们“既苍老又青春,既欢欣又哀伤”,[10]他们有自己的苦恼和悲伤,极少关心其他种族的事情,只有极少数人识得精灵语言;而矮人的凯撒德语(Khuzdul)只会在矮人之间私底下使用,他们甚至不愿意在朋友面前揭露这种语言,而他们的秘密真名是从不对外族透露的,甚至不会刻在墓碑上;树人的语言更是晦涩难懂……各个种族之间这种语言的差异,一方面使故事背景显得尤为真实;另一方面在故事的内部也造成出一种隔阂感和陌生感,各个种族之间难以交流和理解,从而使故事的讲述过程变得神秘和曲折。
托尔金不仅创造了中洲世界的多种语言,而且还很自觉地在讲故事时运用了语言的传播功能。
笔者发现《魔戒》三部曲的叙事逻辑很有意思。在小说的第一章,比尔博就提到了自己在写书;在瑞文戴尔(Rivendell)比尔博再次提到自己的创作,“我会尽量在你回来之前把书写完,如果我有时间,我会想要动笔写第二本。”[11]魔戒圣战结束之后佛罗多重新回到瑞文戴尔见到比尔博,这个时候比尔博已经完成了三本书的写作,“它们的红色封面上都写着:译自精灵文,比·巴著。”[12] 之后,这些资料转而由佛罗多负责记录和整理。在随精灵们离开中土世界之前,佛罗多又把文章和手稿交给了山姆,“我已经写完了,山姆,最后几页是留给你的。”[13]
在魔戒圣战的一年里,一个哈比人历尽艰辛去践行一件没有希望的使命——把魔戒丢进末日火山中,而另一个哈比人在角落里奋笔疾书记录下时光的点点滴滴。两个人的付出同样重要。佛罗多对山姆说,“你会从红皮书里面朗读历史,让过去一个纪元的记忆不会消逝,人们会记得那场危机,也因此更爱,更珍惜这块土地。”[14]这正是语言文字的价值所在,也是托尔金作为创作者的心声!
除了写在纸页上的故事以外,《魔戒》里还有大量的口头歌谣。作为一种更为古老的语言传播方式,歌谣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这种口头传播方式承载了先民大量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认同。护戒远征队的成员们经常会以吟诵歌谣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兴奋、哀伤、希望和怀念。歌谣里面有关于远古的记忆(比如亚拉冈在“风云顶”上的吟唱),也有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可以消遣娱乐(比如佛罗多在跃马酒店唱的“瞎掰歌”),也能够治病疗伤(比如亚拉冈通过一位老太太记忆中的童谣找到了治病的良方“阿夕拉斯”)。歌谣能传达“小说”不能表达的东西,而且至关重要的是,歌谣能够轻而易举地把你我拉进那个古老神秘的世界当中。离我们越遥远的世界,我们就越想走进去。
结语:托尔金就是这样给我们描绘中洲世界的:他从各类神话中提取养分,把小说深深地根植于身后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又无时无刻不怀揣幻想,用语言和文字精心培育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如今,托尔金的故事早已风靡世界,不仅惠益身心,且直接影响了“奇幻文学”这一文学类型的诞生。中洲传奇早已变成了一口装满故事的大锅,人们从其中收获感动、汲取灵感、吸收养分,于是许多好故事纷纷应运而生,比如J.K.罗琳的《哈利波特》,比如厄休拉·勒奎恩的《地海传奇》。他们虽只是“故事之树”上的一片片叶子,却都独特而美丽着,自足于它们的广阔的世界之中。
注释:
[1]《论童话故事》现今没有中文译本,此中文书名源于《走进童话奇境:中西童话文学新论》一书。
[2]“We must be satisfied with the soup that is set before us, and not desire to see the bones of the ox out of which it has been boiled.”原文选自On Fairy-stories。
[3]北欧神话是斯坎迪纳维亚地区特有的神话体系,如今如保留在冰岛史诗《埃达》、日耳曼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和《萨迦》中。
[4]凯尔特人为公元前2000年中欧的一些民族的统称,主要分布在当时的高卢、山南高卢、西班牙、不列颠与爱尔兰,与日耳曼人并称为蛮族。当代这个族群集中居住在不列颠群岛和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
[5]《埃达》为中古时期流传下来的最重要的北欧文学经典。
[6]完成与公元9世纪的的叙事长诗,为古英语文学中最古老的著作。
[7]在《埃达》中记载这一棵名叫伊格德拉西尔(Yggdrasil)的大梣树,为“宇宙之树”。
[8]J.R.R.托尔金. 魔戒(三)王者再临. 朱学恒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312
[9]1915年托尔金以芬兰语为基础编辑了《昆雅词典》,这是一套完整的精灵语词汇列表。
[10]J.R.R.托尔金:魔戒(一)魔戒现身. 朱学恒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78
[11]J.R.R.托尔金:魔戒(一)魔戒现身. 朱学恒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295
[12]J.R.R.托尔金:魔戒(二)双塔奇谋. 朱学恒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269
[13]J.R.R.托尔金:魔戒(三)王者再临. 朱学恒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314
[14]J.R.R.托尔金:魔戒(三)王者再临. 朱学恒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316
参考文献:
[1]Tolkien J R R.The Tolkien Reader.New York:Ballantine,1966
[2]J.R.R.托尔金.魔戒三部曲.朱学恒译.南京:译文出版社,2011.10
[3]J.R.R.托尔金.精灵宝钻:魔戒起源.李尧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5
[4]J.R.R.托尔金.胡林的儿女.马骁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5
[5]佚名.埃达.石琴娥 斯文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8
[6]佚名.贝奥武夫:英格兰史诗.陈才宇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7]White,M.魔戒的铸造者:托尔金传.吴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
[8]舒伟.走进童话奇境:中西童话文学新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9
作者简介:刘志遥(1989-),女,河北邯郸人,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