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近三十年来《庄子?天下》篇研究纵览

2013-04-29 13:50张雯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庄子

摘 要:《庄子·天下》篇是《庄子》一书的末篇,综论了作者对先秦诸子及其学派的看法及评价。本文从《天下》篇的作者及成文年代、篇中的诸子形象及思想和该篇的学术史意义三个方面概要描述了大陆近三十年来对《庄子·天下》篇的研究现状,并基于此对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庄子·天下》篇 三十年 研究综述

今本《庄子》共存三十三篇,《天下》篇为其中的最后一篇,其名取自于篇首“天下”二字,综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部分学派观点的认识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被誉为是中国最早的哲学史学史,古之不少学者亦对其予以了高度的评价。释性通《南华发覆》认为“故此篇乃为本经之末序,序其著述之本旨也”[1],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天下》也认为“《天下》篇,《庄子》后序也。历叙古今道术渊源之所自而以自己承之,即《孟子》终篇之意”[2],又,宣颖《南华解经·天下》曰:“一部大书之后,作此洋洋大篇以为收尾,如《史记》之有《自叙》一般,溯古道之渊源,推末流之散失”[3]。综观现今《庄子》之研究,论及《天下》篇者并不算多。经检阅中国知识资源总库,自1989年始,专门论述《庄子》的论文,约有近五千篇,而专论《天下》篇者,却仅有二十九篇,其中硕士论文两篇。

一、有关《天下》篇的作者及成文年代的问题

关于《天下》篇究竟是否为庄子所作的问题,学术界仍有争议,且分成了观点截然不同的三派,一派认为其乃庄子后学所作,成文或可推至战国末期,另一派则依然主张《天下》篇乃庄子所作,还有一派甚至认为《天下》篇作于汉初。

黄长泉(1984)《关于〈庄子·天下〉篇的作者》一文独抒己见,从《天下》篇对诸子的评价出发,认为“作品的思想是作者思想的直接体现”。《天下》篇中关于宋钘、尹文的思想介绍最详,几乎没有批评的语言,宋,尹这一派“批判地吸收了其它各家的思想,扬长弃短,去粗取精,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切合实际的思想体系”,与《天下》篇所反映的思想极为相同,因此“《天下》的作者,既不是道家的庄子或庄子的后学,也不是儒家,只能是宋,尹这一派的人物”。

李叔华(1995)《〈庄子·天下篇〉的主旨和成文年代新探》一文则从思想史、学派史、语文史等方面出发,独辟蹊径,认为“《天下篇》作于汉初无疑”,为儒学在汉代的推崇开了先锋,是对先秦学术思想的总结。李炳海(1996)在其《〈庄子·天下〉篇成文于西汉说质疑》中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李叔华在论及《庄子·天下篇》的主旨和成文年代时,在论证上多失之片面,其所引之材料并不足以推断出《天下》篇是作于西汉文、景之际,“臆想误解甚多”。如从语文史的文体方面出发,李叔华先生将《天下》篇界定为严格意义的学术论文,并认为先秦时缺乏专门的学术论文,因此《天下》篇不应成文于先秦时代。针对此点,李炳海先生列举了《吕氏春秋》中的部分篇章如《本生》、《大乐》等,认为这些文章“都是专门的学术论文,并不是政论的附庸”,也由此推断出李叔华先生对于《庄子·天下》篇成文年代的推论某种程度上说并不成立。

王琴(2008)《从“内圣外王”看〈天下〉篇是否为庄子所作》一文则将《天下》篇所描绘的“内圣外王”之理想人格与庄子内七篇中的理想人格相比较,指出《天下》篇即为庄子本人所作。总的来说,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学者大多倾向于《天下》篇应为庄子或者战国中晚期的庄子后学所作,不可能成文于秦代以后。

二、《庄子·天下》篇中的诸子形象及思想

在《庄子·天下》篇中,作者对儒家、墨家、道家、名家诸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篇中认为儒家主要是明传《诗》、《书》、《礼》、《易》、《乐》、《春秋》,墨家提倡非乐、节用、兼爱、节葬,并对其后期的墨辩作出了肯定,道家关尹、老聃“以深为根,以约为纪”[4],宽容于物,不削于人,是“古之博大真人”[5],而名家之惠施有雄心而无道术,其虽有才,却“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6]……篇中对诸子形象的描述和对各学派的评价提供给了后期研究者很重要的依据,也引发了现今学术界探讨的兴趣,如:

段海宝(2006)《〈庄子〉书中的先秦诸子形象》一文分四个部分全面探讨了《庄子》一书中提到的诸子形象,其文大体上依照《天下》篇中所分的各派,并参考《庄子》书中的部分相关内容,对孔子、老聃、惠施、公孙龙、墨子、宋钘、尹文等文中形象及之所以出现此形象的原因加以了分析探讨,让人得以一窥诸子形象之概略。

汪培(2008)《〈庄子·天下〉篇研究》着重于《天下》篇对诸子的评较及该篇的学术史意义,通过《天下》篇来认识庄子学派和先秦各主要学派的关系,并辨明庄子思想及其源流。

韩涛(2010)《风激万窍,俯瞰百家——浅论庄子对诸子百家的态度》则从《庄子》一书中的《齐物论》和《天下》两篇文章出发,探讨了庄子对诸子百家的态度及对道家的审视与剖析,他认为“《庄子》是一部先秦时期庄周参与百家争鸣的著作,而《齐物论》恰为其思想总纲,《天下》则恰为其总结”。从对该两篇文章的分析可看出,庄子恪守了自己“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的观点,客观的将自己作为了百家争鸣的一分子,表达出了自己对诸子百家的认识。

另外,还有文章是从《庄子》中对某一个学派人物的认识出发做出分析讨论。如徐小利(2010)在《〈庄子〉》一书中名家人物的代表——惠施》中指出“惠施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当然体现在《天下篇》中的历物十事”。张卫静(2008)《庄子天下篇研究》中也有一节专门就《天下》篇中所述惠施之学作了探讨,作者指出“对于惠施之学,主要有两方面的争议。一是惠施之学是否是《庄子·天下篇》的一部分;二是对惠施之学的评价问题。”此外,根据《天下》篇全文的写作手法,张卫静认为“惠施多方”一段与前文有所不同,应是误入本篇之中;文中庄子对惠施之学的批判态度,也应当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给予更为公正的评价,同时,《天下》篇中所记载的惠施之学对后世研究名家思想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亦不能因此而猛烈抨击庄子之学。

三、《庄子·天下》篇的学术史意义

有关《庄子·天下》篇的论文大都对《天下》篇的学术史意义做过或详或略的探讨。如汪培(2008)《〈庄子·天下〉篇研究》在其文章的第四部分将《天下》篇与先秦其他学术史著作做出比较,并接着谈论了《天下》篇对后世学术史著作的影响,认为“《天下》篇的言论较为自由,崇尚道家本派老子、庄子的学说”,对后世学术史著作的创作有求真、求善的指导作用。

在专门论及《庄子·天下》篇学术史意义的论文中,有张涅(2000)《〈庄子·天下〉学术史意义札记》,该文章论及了老聃与关尹、孔子的关系,《天下》篇的作者、著作时代及学术倾向,《天下》篇对老聃、庄周的评价及《天下》篇的学术倾向等问题,充分肯定了《天下》篇在中国学术史上的价值。

四、小结

《庄子·天下》篇对庄子的思想有着较为全面的概述,谈论了庄子对诸子思想的认识和评价,并可由此推论出庄子自身的学术观点,以“方术”和“道术”论“天下之治”,对探讨庄子的思想和认识《庄子》一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再综观大陆近三十年来对《庄子·天下》篇的研究,大都是从哲学或者历史学的角度着手,甚少提及其文学方面的特点。而关于此篇的作者及成文年代在学术界仍存有较大的争议。另外,各学者关于庄子对各学派的评价是否合理,尤其是对惠施的评价上亦是形成了不同的认识,且篇中论及惠施的内容是否属于该篇也是目前学者讨论的一大疑点。这些方面都有待学术界更深一步的研究。

注释:

[1]明·释性通,《南华发覆》,清文秀堂刊本。

[2]明·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明万历六年李齐芳刻本。

[3]清·宣颐撰;曹础基校点,《南华经解》,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第197页。

[4][5][6]清·郭庆藩撰,《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第1079-1117页

参考文献:

[1]清·郭庆藩撰.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明·释性通,南华发覆[M].清文秀堂刊本.

[3]明·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M].明万历六年李齐芳刻本.

[4]清·宣颐撰;曹础基校点.南华经解[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5]黄长泉.关于《庄子·天下》篇的作者[J].湖南师院学报,1984(03).

[6]李叔华.《庄子·天下》的主旨和成文年代新探[J].哲学研究,1995(05).

[7]李炳海.《庄子·天下》篇成文于西汉说质疑一文[J].中国哲学史,1996(01-02).

[8]段海宝.《庄子》书中的先秦诸子形象[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6.

[9]汪培.《庄子·天下》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10]韩涛.风激万窍,俯瞰百家——浅论庄子对诸子百家的态度[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01).

[11]徐小利,《庄子》一书中名家人物的代表——惠施[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12]张卫静.庄子天下篇研究[D].烟台大学,硕士论文,2008.

[13]张涅.《庄子·天下》学术史意义札记[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0(03).

作者简介:张雯(1988-),女,土家,湖南沅陵人,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庄子
《庄子说》(二十三)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庄子说》(二十二)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小学课桌椅设计研究综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