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作品中新知识女性形象

2013-04-29 13:50:57高瑾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形象分析反抗子君

高瑾

摘 要: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沉重的精神枷锁,禁锢住的不仅是人们的思想与灵魂,也在无形中禁锢了无数受启蒙思想影响、追求新生活的新青年的自由。而女性往往作为社会变革悲剧的具体体现者,无一例外地成了时代的牺牲品,鲁迅笔下的“子君”,就是这样一位时代的牺牲品,即使是在接受了西方启蒙思想影响下,也无法在现实的“吃人”社会的重压下逃出自己人生悲惨命运的束缚。

关键词:子君 形象分析 束缚 反抗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饱受着列强的欺压,官僚势力的压榨,人们生活困苦不堪。尽管封建帝制已被推翻,但封建思想仍然牢牢的占据着人们的头脑之中。列强用大炮带来了鸦片,掠夺和压迫,但同时也将西方的启蒙思想带入人们的视野,进入人们的头脑之中。受过西方启蒙思想影响的新青年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同时也在追求个性解放的新道路。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妇女的命运却依然是悲惨的,几千年封建意识积淀下来成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已深深地渗透到妇女的深层意识结构中,构成妇女的一种心理定势,它使妇女在人生态度上、人生方式上盲目趋从或认同于封建礼教或社会习俗而缺乏自主独立 ,从而导致广大妇女人格的缺陷和灵魂的自虐。而这正是鲁迅对中国封建社会妇女所发出的“怒而不争”的深深感慨和无奈叹息。

鲁迅是“五四”时期较早关注妇女解放问题的作家,他不但把眼光放在农村女性身上,也把焦点放在城市女性的身上。他的小说《伤逝》塑造的女性形象子君,就是这样一位受过教育的城市知识女性,深刻地体现了他对妇女解放问题的严肃思考。鲁迅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的冷静的审视态度,在小说里,他对于受尽侮辱、损害的子君给予深切的同情,但并不因同情而涂上理想的色彩,而是重在揭示中国女性“不争”的一面,直视她们自觉的奴性意识及种种病态行为、心理,极力倡扬中国女性应有清醒的反抗意识,渴望她们从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道理规范的重重束缚中挣脱出来,将天性中的“母性”与“妻性”完美结合,升华为一种善与美的力量,结束病态而又不幸的人生,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成为真正的女人。

作为旧社会的知识女性,子君从涓生的身上看到了她所认为的成熟的男子气概,指点江山,挥洒自如。他们因相爱结合在一起,为了爱情,子君是勇敢的,她似乎是那个年代中国新女性的代表,充斥着她的是敢于反抗旧时代,追求个性解放的理想和勇气。她曾是那么大胆地逃出父门,喊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可即使她有再多的勇气,在那个还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的年代,她也还是逃不出一个女人应有的命运,结婚生子,居家过小日子。而她也是那样做的,同居的生活里,她把涓生当成了一切,她的生活里除了他就仅剩下几只油鸡和一只叫阿随的狗。她很本分,没有其他的意念,如何照顾好涓生和那几只宠物就是她的生活中的唯一乐趣。但是,最后她也还是不明白到底是什么让涓生变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她的世界里,爱情便是全部,为了爱情,她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我保护的意识,依然维护的,却还是那个束缚了女性几千年的“夫权”意识。为了爱情,她不惜与家庭决裂;为了爱情,她不惜过着窘迫的生活。可是,她的反抗是不成熟的,在建立起小家庭以后她渐渐沉浸在一成不变的安宁和幸福里,没有更高的人生追求,而是又退回了依附于爱情的旧式女性贤妻良母式的框架里不能自拔。她依然在走着封建礼教下女人应该走的那条路,在她的内心里,遵循的依然是一个传统女性所应该遵循的封建礼教。

“杀人者无须举起屠刀,惨死者不觉其惨死。”封建思想观念长期有形或无形的影响,使妇女甘于忍受这种不平等地位,因而更加令人扼腕叹息。子君在被抛弃的苦痛生活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无人能告诉我们她死亡的原因,却在不言中道出了真正的“凶手”,或许涓生只是促成她死亡的外因,而真正的内因,却是那个“吃人”的社会。在封建宗法社会里,女性的家庭地位除了受到国家法律的规定外,还要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社会习俗及社会环境的综合制约,女性始终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面,女性在男权的统治之下完全被驯化,是无思想的尤物,她们甘愿作为男性及家庭的奴隶,甘愿默默地无欲无为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由于女性的自我反思意识薄弱,使她们产生了一种依赖性、自卑感和怯懦心理;又由于受到到长期的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逐渐地自我萎缩,妄自菲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此,一旦成家后便将全部的感情连同人生的探索和思考的重任,双双地拱手送给丈夫,而自己只留下了辛苦和繁忙的操持家务。长久以往,她们就感到了一种人生的无聊与空前的寂寞,在生活中失落了自己,找不回女性作为社会主体的一种责任及自我价值。

子君的悲剧是社会现实逼迫的结果,是封建礼教禁锢了她的思想。在面临旧时代和新时代交替的夹缝中,她们是无法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到头来她们也只能是时代的牺牲品。鲁迅塑造出这样一位新知识女性形象的目的,除了痛斥这“吃人”的社会,更是要求女性要脱离这种被奴役的地位,赢得做人的权利。鲁迅对封建社会及其封建制度始终进行着坚定不移地战斗,他明确地告诉世人,女性要获得解放,必须要把女性解放运动投入到社会大潮之中,只有解放了社会,女性才能真正地解放自己。

参考文献:

[1]景洁琼.浅谈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耕耘与收获.2011.

[2]刘启鹏.刘婷.谈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异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4月.

猜你喜欢
形象分析反抗子君
新老读者与《商界》的故事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四世同堂》中老派市民形象分析
对西尔维娅?普拉斯代表诗歌《爸爸》中女权主义的研究
两个世界里的人
试析《诗经》中的男性人物形象
压抑与反抗
考试周刊(2016年71期)2016-09-20 13:46:52
小议《项链》中路瓦栽形象
考试周刊(2016年44期)2016-06-21 19:06:42
从女权主义批评视角重新解读虎妞形象
子君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