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鑫
摘要:江苏省经济发达,但是地少人多,南北发展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此发生了转移,这已成为近年来江苏的新趋势。本文主要研究当前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转移的现状,并就如何合理促进江苏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江苏省 农村劳动力转移 现状 策略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班子,把城镇化作为了本届政府工作的一个中心,作为了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城镇化将成为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一个主基调。城镇化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过程,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很多,而如何做好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的转移,影响着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社会以及经济的良好发展,是必须要加以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性的意见和建议。
1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概念 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产业的转移,即是从农业转向二三产业(包括农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由于二三产业主要处于城镇,所以一般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向城镇转移;另外一个方面是地区的转移,产业没有变化,但是由农村向城市郊区发生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劳动力转移的动因。正是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所以才要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这样才能使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利润最大化。
1.2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江苏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省份,到2010年底耕地总面积为4700.87千公顷,而江苏省总人口为7869.3万人口,人均耕地为0.90亩[1]。而另外一方面,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农业劳动的生产率也在进一步提高,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使得劳动力转移人数占全部农村劳动力比例逐年增高。
21世纪初的前四年,是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快的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中农业劳动力的比重降低20.5个百分点,大幅降至22.3%,四年的降幅超过了1985年至2000年十六年的降幅(10.5个百分点);全省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不断提高,到2010年已经达到77.7%,比1978年高出了40多个百分点[2]。与2000年相比,到2010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人数达到3694.39万人,增加约1167.21万人。
2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2.1 受教育程度不够 农业普查结果显示在全国56147.9万农村从业人口中高中以上教育的仅有3258.7万人,仅5.8%,小学23665.5万人,占42.15%,初中21356.3万人,占38.04%,平均受教育年限6.54年[3]。以上的数据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整体较低,而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就业人群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市场要求。
2.2 制度、政策的缺失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个人发展得不到平等对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子女教育得不到解决、社会保障不到位等后顾之忧,使得已转移的农民无论在生活环境还是工作待遇上都跟城市居民有较大差距[4]。另一方面目前江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还没有完全实行改革[5](只在苏南一些发达地区进行试点),农民仍然保留土地的经营权、承包权。一旦到了农忙时节,这些在外务工的农民还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使得转移就业不充分,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而江苏这样处于“两栖”和“兼业”的状态的农民不在少数。
2.3 劳动力市场建设跟不上 很多的劳动力市场由于建设不完善或者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监管,导致非法的劳务服务中介活动始终无法杜绝,如空头介绍、不正当竞争、拐卖等不法行为时常发生。几乎绝大多数农民工都有遭遇非法职介所的经历。
2.4 缺乏农职工教育培训体系 实现城乡和区域共同发展以及解决“三农”问题,都离不开加快农村劳务输出这一重要途径,而培训正是提高农民素质和文化水平帮助农民走出去的重要措施。要做好培训工作,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完整完善的农职工教育培训体系,这个体系以政府出资作为主导联合社会组织,企业和学校等多方面的人共同来施行,而建立这样一个体系最重要的就是资金,江苏省和部分的市县财政部门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设置了专门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资金,但是面对近年来不断上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量,显然这些专项补助资金还远远不够,资金的不足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设施差,规模小,师资短缺等等,这些情况又使得培训的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的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并没有掌握一技之长,难以满足市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要求。
3 加快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3.1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先有投入才有产出,所以需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普及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进远程教育在我们农村小学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以传授应用技术为主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还要根据农业现代化要求有效开发及利用各地农业资源;通过出台奖励政策、开展自主创业;召开专场招聘会等。通过这些措施,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分专业、分层次、分类型的强化培训,不让劳动者盲目地流动而没有收益。
3.2 加强政府的支持和保障 政策的大力支持是转移的前提条件,政策的落实也是转移的保障。首先,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宏观指导,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政府应统一协调指挥,针对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需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问题,实行统一部署,切实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其次,建立完善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报务体系,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在流动中实现合理配置,实现价值增值。同时,各地政府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护好农民工的合法利益,坚决杜绝和打击侵犯进城农民工权益的各种违法行为。最后,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负总责,加强统筹协调,切实落实“政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责。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还要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做细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促进工作。
3.3 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平台,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 一是培育良性的媒介作为中间组织,用来连接剩余劳动力与新的就业岗位。着力完善“江苏省农村劳动力市场管理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劳动力市场主体行为,保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和完善劳动力的市场调节机制。劳动力数量的供求关系可以通过灵活的市场机制来调节,引导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劳动力质量的显著提高,进而积极拓展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三是加强市场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保证劳动力的供求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提供,从而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盲目流动。
3.4 切实做好农民培训,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 政府要把农村职工技能培训体系的建设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大力投入资金,通过培训切实让农村转移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在市场就业过程中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劳动力技能培训机构的市场前景十分巨大,政府要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及各级各类部门创办培训机构,在市场的作用下,让培训机构的培训更加形式多样和有效。在培训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就业市场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的开设培训课程,对于一些技术难度并不是很大的工种,短期培训就能上岗就业,而对于一些需求量大或者技术难度相对较大的工种,在把握好变化趋势的情况下,可以开展中长期的储备性培训。要做到有针对性,就需要把就业市场的用工需求信息资源与职业培训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培训与输出相衔接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江苏统计年鉴编委会.2011江苏统计年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江苏农村调查总队.江苏省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最新情况调查.
[3]江苏省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
http://www.jssb.gov.cn/tjxxgk/tjsj/pcsj/201112/t20111229_
24096.html
[4]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当前江苏农民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建议,2011.http://www.stats.gov.cn/tjfx/dfxx/index.htm.
[5]郁彩虹.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13).
基金项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院级教育研究重大
课题“校企互动融合式教学工程资源平台建设研究”部分成果,课题编号为:11JY001(课题主持人:任国亮);2013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立项优秀教学团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阶段性成果(主持人:郑惠虹、任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