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燕
摘 要: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最著名的和最具影响力黑人女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紫色》为她赢得了1983的普利策奖和次年的美国图书奖。沃克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由不谙世事、由自我认知缺失到独立自信、内心和谐的黑人女性西丽的形象。因此,基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分析《紫色》主人公西丽寻求自我道路上的心理变化。
关键词:《紫色》;心理变化;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
中图分类号:D6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269-02
引言
《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代表作,小说运用书信体形式讲述了美国黑人妇女的代表西丽的成长过程。小说通过90封书信——其中包括西丽写给上帝的、西丽写给妹妹奈蒂的和奈蒂写给西丽的——讲述了西丽在姐妹的帮助下完成从自我认知的缺失到自我独立及内心和谐的过程。小说通过信件,真实地描绘了一个身处社会及家庭最底层的黑人女性的无知、彷徨到内心和谐的精神世界。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解读小说《紫色》的主人公西丽。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即原我、本我和超我,分析西丽在寻求自我过程中三个阶段,即缺失期、寻求期和实现期的心理变化。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同时,他也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心理学之父”。他认为心理学旨在研究人的心理,所以他的精神分析学说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精神活动,比如无意识、梦、情感、思想、幻想、回忆、欲望等。弗洛伊德的这一学说不仅成为一种帮助人们认识人格和精神活动的科学,而且对西方社会科学,如文学、美学、艺术、哲学、教育学等,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是无意识。他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或潜意识)。如果我们把人的心理比做浮在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那么,意识就位于露出海面的表层,它是人们思想清醒的状态,是人们能直接感知到的内容;前意识就处于接近海平面但没有露在外面的中层,但在某种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潜意识可以被唤醒,成为意识;无意识则处于冰山的下层被海水淹没的那部分,是人类本能的冲动,包括人们深藏的欲望、需求、野心、恐惧等,混乱而盲目,但却是决定人们的行为的内在动力。由此可见,“意识与无意识是相互对立的:意识压抑无意识本能冲动,使之得到伪装的、象征的满足;而无意识则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暗中支配意识。”
1923年,弗洛伊德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重要补充,以无意识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人格理论,提出了三重人格结构学说。他认为,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显示出与之相对应的人格特征。他在新理论中阐述:人类的人格由三部分构成,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本我是无意识的,受本能驱使,遵循“享乐原则”,即追求本能的满足,避免痛苦,受生与死的驱动。自我是意识的,代表理性,中止了“享乐原则”,遵循“现实原则”的制约,让人们把个体本能的满足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超我代表道德标准与良知,遵循“道德原则”的引导,促使人类本性与外界环境的关系趋向完美。本我和超我常常陷于不可调和的矛盾当中;自我一方面要收到来自本我的诱惑,另一方面又要面临来自超我的压力,它是二者的调和剂。当三者统一协调时,则人格完整和内心和谐;当三者失去平衡时,则会出现人格异常或精神病症。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学说及三重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紫色》中的主人公西丽,以解读主人公深层次人格结构中的矛盾与压抑。
二、西丽三重人格结构分析
女主人公西丽在出生不久,亲生父亲就被白人用私刑处死,母亲改嫁。14岁时,母亲重病不起,她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及田间劳作,而后又惨遭继父强奸怀孕,她的两个孩子也被继父先后送人。西丽得不到母亲的保护,更谈不上母亲的理解、孤立无援,痛苦迷茫。而后,继父对她厌倦,被视为多余的她被迫嫁给了某某先生。在婚姻中,丈夫另有所爱,视其为发泄的工具,百般凌辱。这时的西丽对自我还一无所知,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在本我的驱动下,争取活着。幸运的是,在黑人姐妹的帮助下,西丽渐渐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身处的环境,实现对自我的认知,最终获得了人格的完整与内心的和谐。笔者认为,主人公的人格结构形成表现在寻求自我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即缺失期、寻求期和实现期的心理变化。
在第一阶段,自我认知的缺失期中,西丽饱受了继父及丈夫某某先生的奴役和压迫。在这一阶段,西丽一直在为了生存而抗争,主要受本我的驱使。没有温暖的家,没有朋友,孩子被送人,没有人真正在意关心她,除了她的妹妹奈蒂。生活对于这个没受过多少教育的黑人女性来说,是艰辛与残忍的。在这种情况下,西丽除了忍受、沉默,没有其他选择。没受过多少教育,又得不到正确的指引,因此,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主人公西丽没有能力对自我有所认知,也无暇去思考这一问题,换句话说,她对自己的自我是没有意识的。所以,此时本我的基本需求——寻求温暖与庇护占了上风,因为对于一个受尽折磨、生命毫无保障的人来说,没有比活着更重要了。所以,当西丽的继子Harpo问她“How come you stubborn?”她回答道:“Just born that way.”她在給上帝的信中写道: “…it all I can do not to cry, I make myself wood.I say to myself, Celie, you a tree… ”(Walker, 23)西丽把自己比做一棵树,没有意识,没有思想,就像她自己一样——没有力量,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去思考自己的身份,除了活,她什么都不考虑。这正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里本我中生的驱动。
第二阶段,是西丽对自我身份的寻求阶段。此阶段的西丽的精神世界经历着本我和超我的斗争。超我的代表——秀格的出现让西丽灰暗的人生有了色彩与希望。秀格是某某先生的情人,当某某先生把奄奄一息的她带回家时,西丽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崇拜。西丽在她生病期间对她的无微不至照顾,使得秀格十分感动。秀格在西丽寻求自我的道路上给予了爱和帮助,充当了超我的角色。在她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下,西丽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首先,正如之前所说,第一阶段的西丽,无依无靠,无人关怀爱护,但秀格出现后,她感受到了爱和庇护,秀格在的日子,某某先生不再像往常一样打她。秀格还向西丽保证,她会呆到某某先生不再打她为止。秀格为西丽提供了安全的庇护所。其次,秀格带着西丽去了Harpo的酒馆,并为她演唱了专问她而写的《西丽小姐之歌》,秀格的爱使得西丽第一次自信地站在人们面前,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尊严。在秀格的引导下,西丽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并教她如何让自己满足,这是西丽第一次认识到自己女性特征,并喜欢它。再次,当得知某某先生一直以来都藏着妹妹奈蒂写给她的信时,愤怒使得西丽遵从了本我的驱使。当她想要用剃刀杀死某某先生时,秀格——超我的化身——及时制止了西丽本我毁灭性驱动下的极端行为,使得她遵从社会规范和道德良知,这是西丽内心超我与本我斗争中的胜利。最后,秀格对于上帝的看法和诠释,使得西丽的人格和信念有了根本的变化,她告诉西丽: “God is not a he or a she, but a It;God is everything.” (Walker, 197)秀格的诠释像是一丝清新的风吹到西丽的心田,她开始观察周围的树、空气、小鸟、人,西丽开始观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此时,超我正指引着西丽的人格健康成长。
第三阶段是主人公自我实现的阶段,西丽获得了经济的独立和思想的解放,这是自我的实现,是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平衡,只有三者平衡,人的思想才能得到最终和谐。在秀格的帮助下,西丽离开了某某先生,来到了孟菲斯市,经过努力,她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大众裤业有限公司”,最终获得了经济的独立。她为身边的人设计制作裤子——男人、女人,所有人。而在那时,只有男性性才有权利穿裤子。这个情节充分体现了西丽女性意识的最终觉醒和思想的解放。西丽在其公司鼎盛的时刻,发出了第一封带有自己署名和地址的信,这标志着她对自我身份追求的实现。至此,西丽认清了自我,并成功地平衡了本我和超达到了内心的和谐。
结语
黑人女作家沃克的《紫色》被誉为经典,其主人公西丽也成为文学史中的一个典型人物。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主人公的人格发展变化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使得我们对人类人格和精神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这对于建立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认为,人们只有找到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平衡点,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内心的和谐。主人公西丽不仅是黑人女性中的楷模,而且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
参考文献:
[1] Barbara, Christian.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New York: Barnes & Nobel, Inc,1998.
[2] Freud, Sigmund.The Ego and the Id.New York: W.W.Norton & Company, Inc, 1960.
[3] .The Ego and the Id and Other Works [J] .London: The Hogarth Press Ltd, 1961.
[4] Okstriker, Alicia.Body Language: Imagery of the Body in Womens Poetry.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0:249.
[5] Walker, Alice.The Color Purple.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s, 1982.
[6] 艾丽斯.沃克.紫色[M].上海:译林出版社,1998.
[7] 常斐.浅谈小说《紫色》主人公黑人女性茜丽的自我意识的形成[J].新西部,2009,(8).
[责任编辑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