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萍 屠海霞
【摘 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共112例。 结果:本组51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60岁以上发生感染32例,术后第10天发生感染43例,革兰阴性杆菌感染37例。结论:气管切开术是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
【关键词】医院感染;气管切开术;下呼吸道感染;护理
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而ICU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发生率更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监控对象。国内报道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达86%-100%,死亡率高达48-76%(1)。为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特点和预防措施,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行气管切开术的1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1例。通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和措施,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行气管切开术的112例患者。其中,男性80例,女32例,年龄15-88岁,平均年龄54.2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35例,脑出血48例,慢性呼吸衰竭24例,严重复合伤5例。
1.2 诊断标准 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如下:①肺部实变体征或肺部啰音。②血白细胞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80。③体温>37.5℃。④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加,粘稠。⑤痰定量培养数≥106 cfu/ml则可作为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指标(2)。
1.3病原学检查 连续2次采集气管深部的痰液,采集后即送实验室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2 结果
2.1 51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同年龄分布 112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51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45.54 %。其中年龄60岁以上发生感染32例,占62.75%。不同年龄分布见表1:
2.2 51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同时间点感染率比较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时间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不同。气管切开术后第5天发生感染30例,占58.82%;气管切开术后第10天发生感染最高(3),达43例,占84.31%;二重感染14例,占27.45%。不同时间发布见表2:
2.3 51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学检查 本组112例共取样197次,其中检出致病菌88次(51例),检出率为44.54%,致病菌种类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2.54%。菌株分别是:铜绿假单孢菌,占检出菌株数的31.37%(16/51);鲍曼不动杆菌,占检出菌株数的17.65%(9/51);肺炎克雷伯菌,占检出菌株数的15.69%(8/51);大肠埃希菌,占检出菌株数的13.73%(7/51)。真菌感染,占检出菌株数的15.69%(8/51),其他,占检出菌株数的5.88%(3/51)。病原学检查情况见表3:
3 原因分析
3.1抵抗力下降 我院的特色之一是以收治老年患者为主,老年患者本身基础疾病多、长期卧床、病情危重等,均使机体本身抵抗力下降。另外,患者呈昏迷状态时,正常的咳嗽反射与吞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易发生消化道分泌物误入呼吸道导致吸入性肺炎。
3.2空气因素 行气管切开术后,空气直接通过气管套管进入呼吸道,失去了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和屏障作用;ICU空气相对欠流通,探视人员较多,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易造成空气污染。
3.3切口感染 气管切开、反复吸痰损伤呼吸道粘膜,气管内套管的护理、换药不规范,吸痰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可直接引起切口感染。
3.4呼吸器械污染 由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大部分均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且时间较长,氧气湿化瓶、湿化液、送气管路等呼吸器械污染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3.5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造成二重感染。
4 护理对策
4.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感染早期,往往全身症状无显著变化。应密切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及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体温、脉率上升,提示有感染的可能。
4.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ICU严格限制探视,定时通风,保持室内温度20℃~22℃,湿度60%~70%。每天 2次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地面、操作台及呼吸机等各类设备每天3次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氧气湿化瓶、湿化液、吸氧管道等每天更换;加强口腔护理,可用无菌生理盐水给患者每日做3~4次口腔护理,必要时对患者的口咽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适当选择口腔局部用药。
4.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气管切开术后感染高发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术后第5天和第10天,因此医护人员应严格进行早期重点环节质量控制;强化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加强手卫生,必要时戴无菌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吸痰管插入套管内10~20cm,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每吸一次更换一根吸痰管。
4.4严格执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加强内套管及切开护理,每天更换气管切开处敷料和煮沸消毒气管内套管1-2次,套管口以双层无菌生理盐水湿纱布遮盖,以便湿化空气和防止灰尘;充分湿化气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超声雾化吸入,雾化液常用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α糜蛋白酶4000U。每日3~5次,每次20min,第二是气管滴注药液,常用药液为生理盐水100ml,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5mg,α糜蛋白酶4000U,24h沿气管壁缓缓泵入;
及时清除吸气通道中的冷凝水,防止倒流;每2h翻身叩背一次,促进痰液引流;
每天测量和记录气管插管外露的长度;定期更换外套管,一般应4周更换一次;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主动关心和亲近患者,病情缓解脱机后应及时堵管、拔管(4)。4.5合理使用抗生素 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严格遵医嘱给药,注意给药的次数及间隔时间;密切监测疗效,及时向医师提供停药的依据;可根据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选用相应的抗生素,以增强抗菌消炎效果,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二重感染。
5 小结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尤其是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随者术后时间的延长,高感染率也随着提高。只有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给予早期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气管切开术护理规程、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对高危因素管理,达到预防和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谢明水,郝建春,刘围正,等.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控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13-515.
[2] 申正义,田德英.医院感染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006一1021.
[3] 张玉莲,卢晓娥,方阳菊,等.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8-11.
[4]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