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一般是以一篇课文或是以一堂教学课为单位,进行备课或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有教学范围局部化的弊病,缺乏建立在学生基础上的整体教学观。由于在课的内容的设计上过于单一,要全面、持续地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一教学目的,难以整体实现。为了能全面地在教师与学生、新课标与新教材之间找到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全面构建和发展学生的素质,我提出并进行了整体建构语文教学模式的试验。
一.整体建构语文教学模式的特点
整体建构语文教学模式,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规律,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整体建构语文教学课型的一种模式。它包括二个层次:
宏观层次
整体建构模式要求教师以整个初中或高中阶段的语文为一个整体,构建教师个体的初中或高中语文教学体系。同时教师以学生在初中或高中阶段为一个整体,构建学生个体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个性形成的发展体系。
微观层次
整体建构模式以语文课文每一册为一个大整体,每一册有六个教学单元,以每个单元为一个小整体,统筹建构授课内容。与此相符合的是,在教学时间上,将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分成六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课的结构上,打破传统的课时特点,在单元小整体内,构建教师“导-列-启-讲-归-设-拓-评”的教学结构,也同时构建学生“读-寻-思-疑-结-创-写-改”的学法结构。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整合教科书知识,串讲合讲;在课型上,同时将以前属于课外活动课的学习方法指导课、语文活动课、阅读名著课、批改课等构建进教学课堂,使之成为整体建构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整体建构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须体现出整体建构的特点,既要整体地设计好教师的教学活动,又要设计好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既要整体地设计知识的传授,又要设计能力的培养,更要整体地设计出学生发展健康个性,发展健康人格,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素质的逐步形成过程。
二.整体建构语文教学模式遵循的原则
教学模式是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一种中介,包括教学思想,方法,结构整体设计等。整体建构语文教学模式遵循以下原则:
A.教学整体性原则
指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必须具有整体性。在教学任务上,培养青少年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发展,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素质,成为充满个性的人。在教学活动上,教学模式由一系列教学要素(包括课型、课时、课堂结构等)构成一个完整系统,这要求教师在整体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协调好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种教学要素有机配合起来,在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整体效果。
B.民主性与开放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是指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学生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在民主气氛中,使教学过程完全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开放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打破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课堂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活力,不断引起学生理解、认知、探索、发现,以及想象和表现的欲望;同时建立教学的多元化和多向联系,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有多向交流,教师、学生与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有多向联系等。
C.活动性与创造性的原则
活动性原则指,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足够的能动性,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精心设计和具体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和充分的活动时间、空间,既能够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够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将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空间、方法,内容等都构建进课堂教学中。
创造性原则指,在模式中,要以素质教育创新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树立每个学生都是有创造潜力的人的观念,特别是珍惜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三.整体建构模式的基本框架
四.整体建构语文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效果
整体建构语文教学模式根据每学期的课时安排,将每单元的教学时间控制在15个课时左右,统筹构建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产生了以下效果:
1.师生对课文的构建是以语文科为一个大整体,以每一单元为一个小整体,而不再是单一的课堂,零碎的课文,不再是各篇课文的“各自为政”。这便于知识讲授中的能力培养。
在构建初中第一册大整体时,应先整体地使学生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构建师生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服务生活的“语文观”。这样联系生活地学习语文,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也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以此来构建第二单元小整体时,我们就可以围绕学校生活这一主题,整体感受中外的不同课堂,并使学生同时感受自己的学校生活。
2.整体建构模式发展了课堂内只讲授教科书的范围,大胆地将课外文章和语文活动引进课堂内,扩大语文的范围,建立大语文的观念。将大语文活动安排在课堂内进行。
由于模式对教学时间的整体构建,我们可以将和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以及课外文章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举一反三,养成阅读习惯,获得自读文章的能力。如学完朱自清的《背影》,为进一步感受父爱,我们可以迁移地学习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的《父亲的爱》(《读者文摘》1987年12期)。
另外,将语文活动课程纳入语文教学的内容中来,每一单元结合书后的“实践活动”,安排一定的语文活动如阅读活动、演讲活动、辩论活动等。在课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或搞社会调查,参加课外的积累生活和积累语言的活动,从而把课内学习的内容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又把社会问题引入课内,课内外学习互相结合,相得益彰,让语文与生活同在。
3.整体建构模式要求整合教科书的内容,开拓知识点的学法,运用串讲、合讲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师生在单元前先利用一课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接着进行全单元的课文预习课,扫清字词障碍,这样就贯通了单元内容,读活了文章。然后引导学生串读,启发思维。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触动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教师则善于指导学生归纳学习中质疑的重点、难点、疑点,同时展开师生讨论,实现思维互动。
比如初中第一册第三单元,我们在通读全部5篇文章后,可以以“大自然四季美景”中的“人”这一条知识线索,横向合讲5篇文章,以人为核心,以四季美景为辐射点,体味各具特色的四季。接着再对五篇文章中的精彩之处,细细品读。
再如新教材的课文包括两类:一类是选文,包括名家名篇、优秀时文等;二是进行基础知识能力训练的短文。在整体建构教学模式中,可以采取用选文教学,再引进短文巩固提高;也可以用短文训练技能,再带动选文学习的办法。比如:高中第二册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筛选信息,让学生学习课文之后结合短文归纳出方法。而学习到第二单元时,先学习和训练短文把握文意的方法,再学习选文,加以领会,强化能力训练。
4.说读写改在课堂中完成,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
读写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就一直是重中之重,在整体建构教学模式中,更是注重读写的能力培养,并在这基础上,引入说改能力的培养,同时放到与读写相等的地位。其中最有创新的一点就是批改课的增设。在批改课中,除了对作文的批改外,更主要的是包括了学生的自我检查,教师或学生的结果评价,师生结合起来处理遗留问题,构想新的任务等等。批改课与口语课,阅读课与写作课的并驾齐驱,发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接受由教师进行的外部反馈外,还学会了自我反馈。
鲍国富,语文教师,现居福建晋江。责任编校:李发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