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当前,社会对基层干部存在诸多误读、误解等现象。要破除这种误解,关键还是要从干部自己身上下功夫,在“为民务实清廉”上下功夫。
坚持以民为本,不仅要听“民声”还要惠“民生”
“为民”既是一个情感问题,更是一个立场问题。基层干部要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自觉把群众意愿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致富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
态度要亲民。只有从思想上重视群众、感情上关怀群众,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做利民为民之事、谋富民惠民之策的主动性。焦裕禄、孔繁森等同志,之所以得到群众的爱戴,就在于他们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体谅群众、行动上关爱群众。
方式要便民。基层干部要主动换位思考,多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少点“机关病”,多点“直通车”,把办公地点搬到群众“家门口”,积极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不作秀、不折腾、不扰民,切实解决群众的出行、饮水、教育、医疗等实际困难。
措施要惠民。“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当前,群众最担忧的是致富无门,农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被增长”“被提高”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基层干部要把更多精力放到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等问题上来,积极引导群众走科技致富、特色致富之路,让广大群众真正实现增收致富。
坚持以实为本,当好“钉子”并发扬好“钉钉子”精神
“务实”既是一个思想路线问题,也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干事业好比“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而要一锤一锤地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对基层干部而言,务实就是要有钉子的“挤”劲和“钻”劲。
重实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基层干部要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眼向下看,脚朝下走,进农家小院、田间地头了解“三农”工作情况;进项目工地、车间厂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掌握群众的真实想法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办实事。对基层干部而言,办实事就是要把关乎群众利益的农业结构调整、产业提档升级、民生保障工程等具体事情办实、办好,而不是为了在任期内有政绩,不惜“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提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求实效。为政之要,贵在落实。基层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抓重点、攻难点,对确定的事情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做到干一件成一件老百姓称赞一件。
坚持以廉为本,既严格“自律”又接受“他律”
“清廉”既是一个纪律问题,更是一個形象问题。对基层干部而言,自律是基础,他律是条件,律他是职责,三者统一于一身,才是称职的好干部。
严于自律。要带头遵守和执行党章和廉政准则等规定,脑子绷紧一根“弦”,心里多长一只“眼”,舌头加上一把“锁”,管好自己的手不乱伸、不触红线,管好自己的腿不乱走、不越雷池,管好自己的心不乱方寸,坚守做人做事的人生基点和底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大堤。
善于他律。基层干部接受他律,就是对其权力的有效监督,把拒腐防变的关口前移,把监督的触角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把监督制约机制寓于日常工作、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之中,切实严防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
勇于律他。律他是友善提醒、正面帮助。基层领导干部在严格自律、遵守他律的同时,还必须勇于律他。如果对本单位不正之风态度暧昧、一团和气、失职渎职,就会正气不彰、歪风蔓延、腐败猖行,就不是一个好干部。只有对各种不正之风敢抓敢管,所在单位、地方才会“明朗青天春风劲,政通人和大事成”。
(作者系中共忠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