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29 00:44蔡成兵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3年8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题目文章

美国哈佛大学的(Howard Gardner)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我们对学生作文丧失信心和手足无措,是由于我们对学生智慧的了解太肤浅、狭隘,我们没有创造让学生展示他们写作天赋的条件和平台,没有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写作。我们对当前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法和以成绩评价学生的优劣已经习以为常,所以我们对学生许多方面的能力都视而不见了,低估了这些能力对学生写作的作用。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一.作文教学应把每一个学生视为潜在的天才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的学生观要积极乐观:学生中只存在他们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如何聪明的问题,而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所谓的“差生”在学校里并不存在,每位学生都是生动的、独特的“这一个”,都有着潜在的发展可能,只要我们作文教学方法得当,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取得相应的成功。一旦拥有这样的学生观,我们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就乐于抱以热切、积极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观察、评价和接纳学生,总是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认同“每位学生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体现多元智能理论追求教育公平,倡导多元评价的理念。我们的作文教学应关注学生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让我们的教学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作文写作的建构作用。评价立足于启发、唤醒、激励,从有益于学生写作水平发展的角度去考量。正所谓“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个成功的学生”。有了这样的认知,作为教育者,我们就会用宽容、博爱的教育精神,不断修正我们的价值标准以及教学方式,让每位学生能够因评价而美丽,因赏识而努力。

二.作文教学应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作文教学观必须是以人为本的。作文课堂应成为展示学生多种智能的博物馆,让我们的课堂变成彰显学生个性的缤纷舞台——这是作文教学走向生本的现实诉求,而绝不是浪漫主义的教育构想。学生被当成完整的、真正的、独特的个体,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观察和鉴别每位学生的智能特点,帮助其找寻、发现自己的智能特长,从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尽力创设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使其个性不断得到发展,使其优势智能不断得到强化,使他们的整体智能结构得到不断完善。这是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作文教学的启迪,也是新课程、素质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传统的作文教学遵循的是把题目直接交给学生,知识或方法被施加给学生,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作文教学则要求从学生到方法再到学生,从不同学生中提取出交叉部分的共性,这样以后再回到个体的学生中,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个体的写作技巧得到提升。

对于规定体裁的文章,我们要力求让学生写自己最喜欢、熟悉的,而且力求只写这一类。这样让学生我笔抒我情,我笔达我意,我笔写我心,抒写自己最想写的,这达到了文字的情感释放和内心表达的目的;从教学效果方面看熟能生巧,学生愉快,老师也开心。“学生→方法→学生”的循环反复,既与作文教学的规律相符,也体现了作文教学的生本理念。

最大限度的节省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多元智能指导下作文教学的最大好处,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利用率,达到以最少的记忆空间换取学生最大的知识运用效果的目的。这种人性化的作文教学,也更与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吻合,其实“文学即人学”,指导学生写作,怎能不先以学生为本,给予他们人文关怀以及人性化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培养语言能力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关键,而个体的生活体验与语言能力密切相关,所以根据学生实际而量身定做的多元智能观照下的作文训练则是值得一试的方法之一。

例如,亲情话题我们平常训练的较多,与学生一起详细欣赏了《路是月的痕》等例文,在一次如皋市组织的期末考试中,作文题为“______伴我行”,许多学生自然而然想到了“母亲伴我行”“父亲伴我行”等得心应手的文章。而另一部分同学在平时训练中喜欢“书香”这个题目,于是自然就写成了“书籍伴我行”,写起来也是顺风顺水。

也许有人会忧虑,仅仅训练有限的几套作文题,碰到生题咋办?实际上,每学年有四个学期,高中也就有十二个学期,每学期训练好一类文章,那高中阶段就有十二类文章能完成训练,每类文章学生熟练掌握一篇文章,那可以信手拈来就有十二类文章。现在高考作文命题,学生选择的空间是很大的,完全可以在自己熟悉的话题内找到素材。这样的专题式训练,虽然不一定能达到“眼中有成竹,胸中有成文”,但至少会有一些优秀的语段,以此为据,再依据题目要求,写一篇成熟的文章,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这样不但能让自己所写文章符合文意,又容易使文章别具一格。

总之,创造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要求我们努力从活动组织、文化浸润、作业设计、品德塑造、课堂教学等层面,为学生提供多元、多维、多彩的作文教学空间,让每位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健康发展,让每位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作文教学要承认和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因为智能存在多元性,学生个体间差异存在成为必然。让每个学生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和选择学习方式方法的自由,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是因材施教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

在我们日常的作文训练中,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部分同学写命题作文很普通,可是写日记、随感却能够写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这种现象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时高时低吗?不是的。古人云“言为心声”,我们为何不顺着学生的心去写他们最想写的文章呢?因此对于作文训练,刚开始,我只规定文体要求,而题目则不作规定,让学生自由写一篇最擅长的文章,以发现其特长与个性。知道了学生的个性,作文教学也就能够有的放矢。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的自然个性得到尊重,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最后比较全面地评估个別学生的成绩,并发展其潜能,从而使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得到重建,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改进和发展。文字是一个学生的自然个性的真实流露渠道,而写作又是有着强烈的个体体验的文学创作活动,所以千日一面的教学方法只能适用于少数学生,学生们对模式化、一刀切的作文教学模式早已非常厌倦。所以,我们要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形成自己的作文教学观,对学生进行智能分析,然后归类并划分专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后,由一个题目开始往外延伸,每一个学生只练这一类题材,而且是多次重复训练。一个学生专门训练一类题材,专门积累一种素材,训练一类文章,反复写一个题目,反复写一类文章,这样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平时积累的时候,也是多积累与这些题目有关系的知识,这样在一定的范围内,不断累积,则会使其在一个范围内成为一位小专家,这样他们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就很出彩,不再是满口稚气。我们老师最喜欢给学生命题,但是再好的作文题目也不可能成为所有学生的最爱,最好让学生自己选题目,然后帮助学生作“修改文”,这样再根据这些拓展成一类题材,进行专题式训练。

学生的素材积累方法也应是多元的,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本,看自己最喜欢的文章。阅读名著是一个很好的积累渠道,但要坚持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切不可逼着学生去读。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学生定会从众多的名著中选出自己喜爱的,喜欢的东西自然会反复琢磨,《红楼梦》有人越读越喜欢;但也有人无论怎样努力也读不完《红楼梦》,一看就要睡觉。阅读是一种心灵上的旅行,只有从书中读出自己,才能真正发挥经典的濡染作用。学生的书要五花八门:《名人传》《三国演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毕淑敏散文》《汪国真诗集》等,甚至感兴趣的杂志和书籍都可自主的选择来阅读。这样,学生根据需要来选书,读书,才能真正地从书中吸取内心需要的养分。

勿庸讳言,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教学、相同的方式去训练每一位学生,乍一看好像很公平,实际上是把几十个孩子当作一个孩子来教。没有真正承认和面对学生之间差异的存在,因材施教就无从谈起。

总之,我们的作文教学要为学生量身定做,因人而异。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能特长,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作文训练方案,自然也就生发、滋养出一颗颗各不相同的文心,学生对于作文也就真正是有感而发。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打开立体交叉的通道,铺设学生作文提高的七色路。

蔡成兵,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责任编校:洪 鸣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题目文章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道不等式题目的推广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