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蒙红伟
【摘 要】对目前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借鉴加涅的智慧技能教学,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 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情境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0147-03
电子技术基础课是电工电子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涉及的基本电子元器件、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子元器件的焊接工艺和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等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和保证,在专业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抽象的讲课,传授学科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由于效率低下受到质疑。另一种是以学生的做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做,在做中学。这种教学方式是教育界倡导较多的,但是其有效性同样遇到了挑战。
一、目前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用行动体系课程代替学科体系课程,实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是目前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现代职业教学理论认为,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隐性知识的自我构件,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以学生的做为主的课程有两种主要模式:一是任务本位课程,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中选择课程内容;二是在任务本位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考点,以项目单位组织内容并以完成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项目课程。就任务本位课程来看,强调学生从工作任务中归纳知识,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实现自我“适度、够用”的知识构建。具体到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需要完成的常用任务有直流稳压电源、功率放大电路、信号发生器、声光控开关、电子门铃,等等。表面上看,每一个工作任务的确包含丰富的电子技术知识,在这些电子器件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从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指引下,自我构建包括理论知识的隐性知识体系。但目前情况是,大部分中职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充分;相反,由于相当多学生在初中没有打好数学和物理基础,导致他们对电子技术基础课中电路的组成、分析和计算存在畏惧心理,他们几乎不会主动尝试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为制作电路而制作电路,他们做的就是不断地将教师提供的电子元器件插到电路板的元件孔中,焊接完成。教学过程更多训练的是学生识别、检测、焊接电子元器件的技能,丰富的电子技术知识距离学生很远。
根据加涅智慧技能的学习理论,在各种水平的学习中都包含着不同的智慧技能,每一级智慧技能的学习要以低一级智慧技能的获得为前提,最复杂的智慧技能则是把许多简单的技能组合起来而形成的;辨别技能作为最基本的智慧技能,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程度依次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当然,识别、检测、焊接电子元器件的技能也是技能,但这个技能绝不是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现代动态的教育观认为,目标外显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绝不是一种等同于一般职业培训的纯功利性的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依然高举着教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旗。因此,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应该实现被教育学生的包括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双重构建立。
“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课程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这个理论很容易理解,但操作起来却不容易。因为我们目前使用的工作任务往往并不以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工作过程的组合,这使我们的教学陷入怪圈:如果强调知识的关联性,工作任务就没办法连续;反之,强调工作任务的连续性,又不能兼顾知识的关联性。以教学项目“直流稳压电源”为例,这个工作任务可以分解为几个小任务:把220V交流电降低为合适的交流电;把合适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把直流电中的交流成分滤掉;稳定输出的直流电压等。从任务的构成来看,一个个小任务都是紧密关联的,具备很好的连续性;而工作任务里包含的相关理论知识却是:变压器的变压原理、二极管的整流原理、三极管的放大原理、电容器的滤波原理、稳压管的稳压原理等。这些通过工作过程整合到一起内隐在任务中的过程性知识就是离散的。目前通过工作岗位整合的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内容,除了直流稳压电源工作任务外,还包括功率放大电路、信号发生器、声光控开关、电子门铃等工作任务,各工作任务之间一样没有联系,一样是离散的。这些离散的理论知识,如果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那么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也只能是离散的,很难形成系统性;同时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讲授理论知识,将会打断学生制作器件的连续性,学生也不会聚精会神地听,所以,教学效果很难做到“好”。
二、有效教学情境设计改进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
现代情境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对理解和学习而言非常重要。事实上,正是情境赋予了学习的意义,学习应该是情境的。目前中职学生大多是从初中考入的,入学年龄普遍16~17岁,在自己“动手”实践,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更多的帮助。教师作为学生行动的总设计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职业岗位需要及认知特点,找出合理的教学资源,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能做到将学生的行动和内隐的理论知识相互关联、前后呼应。比如将电子技术基础的理论知识与208HAF型收音机电路(图1所示)相结合。208HAF型收音机电路具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特点,一个小小的收音机内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电子元器件,还有信号接收、电压放大、功率放大、信号转换及输出等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中大部分理论知识相关联。可以以“208HAF型收音机电路”作为整个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的联系体,既让学生完成一个个小电子电路的制作,又能使小电路中隐藏的丰富理论知识相互联系,便于教师教学。
课程开发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二是课程内容排序的标准。以208HAF型收音机电路为主线的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仍以工作过程导向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内容应包括二极管、三极管等常用电子元器件,基本电子电路,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的手工焊接技术等。课程内容排序遵循由表及里、先易后难的标准。整个教学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采用小组工作的形式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完成收音机安装、检测及调试,学习包括收音机内部所有元器件的检测方法、电路焊接方法、电路检测方法、整机电路调试方法、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等;另一条是用案例教学法,以理论教学为目标,凭借收音机内部元器件、电路为案例,完成本课程涉及的基本电子元器件、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路中的反馈及其作用、集成运放及其应用等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和训练,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电子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用项目教学法教会学生为自己的收音机设计、制作出直流稳压电源,实现整体的飞跃。具体操作如表1所示。
以208HAF型收音机为主线的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实现了集理论教学、小组工作、实验操作、实习技能之大成的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的“一体化”教学情境设计,使教学与实际职业情境、生活情境紧密联系,是具有实践意义的、与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相适应的学习情境设计。208HAF型收音机电路内包含着丰富的电子电路知识,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EB/OL].(2010-01-03)[2012-12-11].http://www.wzzjzxx.com/jyky/
ShowArticle.asp?ArticleID=2961
[2]黄艳芳.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张建虹,王屹.第五届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成果汇编[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0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刘占山,维吉尼亚·贝蒂,赵为根,等.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 静(1968- ),女,广西机电工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蒙红伟(1966- ),广西机电工业学校讲师。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