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思维方式、成就动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2013-04-29 08:25杜菲菲
大观周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思维方式

杜菲菲

摘要:幸福是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之一。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和变迁,人们在面临更多压力和焦虑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体验。幸福感成了众多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对过去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的同时,也进一步基于中国人自身在思维方式、成就动机等方面的特点,研究思维方式、成就动机等因素对中国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思维方式 个人取向成就动机 社会取向成就动机

1.文献综述

1.1主观幸福感

1.1.1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在学术领域,国外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7年,Wanner Wislson《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一文的发表,标志这西方现代意义上幸福感研究的开始。自此,国外学者对主观幸福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但对于最基本的内涵问题,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心理学家们并未达成一致意见。我国学者铺垫比较认同Diener1984年提出的看法,“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某个阶段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

1.1.2主观幸福感的结构

Andrews和Withey (1976)认为,主观幸福感由认知成份和情感成分构成。认知成份包括生活满意度,情感成份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生活满意度:是人们的一种认知评价,指人们将生活看作一个整体时,对其生活质量作出的整体性判断,包括对生活各个具体领域如工作、家庭、休闲等满意度的判断。

正性情感:指人们对那些能带来幸福、向上的感受或感情。如:愉快、欢乐、轻松、满意、幸福等,一般而言,正性情感体验有利于身心健康。

负性情感:指人们对那些不能使人感到幸福的感受或感情。如:愤怒、忧郁、恐惧、痛苦、失望等。一般而言,负性情绪情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1.1.3主观幸福感的特征

许多心理学研究在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如吴明霞、何瑛、龚要先等都认为主观幸福感有三个特点:1)整体性。主观幸福感是反映整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指针之一,是一种综合评价,它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2)主观性。指主观幸福感的评定主要依赖行动者本人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因此,测量主要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3)相对稳定性。虽然在评定主观幸福感时会受到当时情绪状态与情境的影响,但研究却证实主观幸福感具有相对稳定性。

1.2思维方式

1.2.1思维

思维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在思维过程中,人们以存储于记忆中的信息为基础,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智力操作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思维是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过程。它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1.2.2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Thinking Style)是指人们在看待和思考问题时的一种基本倾向。

从东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看,思维方式是基于不同本体认识论(folk epistemologies)的一种元认知特性。Nisbett和Peng(2001)等人认为,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整体性的 (Holistic),这种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用辩证(dialectics)和整体(entity)的观点看待和处理问题。中国人的辨证观念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矛盾及中和。变化论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矛盾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

总体来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辩证与整体的思维方式,体现在联系性、变化性、矛盾性、整体性、中和性上。联系性即认为万事万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变化性即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矛盾性即认为对立的两个方面同时存在;整体性即认为事务要放在一个大背景中去考虑;中和性即认为中庸之道是美的极致。

1.3成就动机

1.3.1成就动机的概念和理论

成就动机的概念最早是由H·A·Murry提出。他将成就需要定义为“尽可能解决和尽可能好地做事的愿望或倾向”。1950年到1965年是成就动机研究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是在两个层次展开的。其一是Dc·Mcdlelfand为代表进行自上而下的研究,着重探查在特定的社会中的成员如何在所处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下,通过社会化过程塑造成就动机,以及形成对成就的态度和价值观;其二是以J·W·Atkinson为代表进行成就动机的微观研究,着重成就动机的实质、动机的发生和发展、成就行为的认知和归因等问题。

对成就动机的研究主要包括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等。

1.3.2成就动机的跨文化研究及余安邦、杨国枢的“个我——社會取向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的跨文化研究早在五十年代麦克利兰以档案法进行各民族文化与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中就已开始。在诸多跨文化研究理论中,我国台湾省学者余安邦、杨国枢(1988)通过对传统中国的生计型态、社会结构及社会化历程作以分析后,经过实证研究指出: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成就动机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传统中国是一个权威主义社会,以集体主义与家族主义为特征,强调团体意识,个人成就目标以家庭或家族为主,提倡合作性的集体成就,不赞成经由竞争而导致的个人成就。中国人追求成就主要是为达到他人或团体的期望,主要是一种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具有个人取向的成就动机和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只是中国人以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为主,西方人主要以个人取向成就动机为主。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北京和昆明分别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21份,剔除无效数据和废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215份,回收率97.29%。被试平均年龄为33.03岁,标准差8.63。其中男性81人,占37.67%,女性134人,占62.33%。

2.2研究工具

背景资料:包括被试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信息。主观幸福感:本研究采用的是Diener和Ernrnons等人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SWLS)。思维方式:本研究采用的是《中国人整体思维方式量表》。该量表由Hou、Peng和Zhu在2001年编制完成,由26个项目组成,用7点量表加以评定。成就动机:本研究采用的是楊国枢《社会取向成就动机量表》。该量表考虑了中国人的社会取向,在传统的量表测量“个我取向成就动机”的基础上,同时测量“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更符合中国人的实际。

3.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和整体思维-变化性呈显著的负相关(-0.248,p<0.01)。

主观幸福感和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呈显著的正相关(0.213,p<0.01),主观幸福感和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呈显著的正相关(0.221,p<0.01),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的相关程度高于主观幸福感与个人取向的成就动机的相关程度。

4.分析讨论

4.1思维方式与主观幸福感

从构成上看,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三个成分。生活满意度是人们的一种认知评价,指人们将生活看作一个整体时,对其生活质量作出的整体性判断。而思维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过程;思维方式是人们在看待和思考问题时的一种基本倾向。思维方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个人对外界及自身的认知评价和判断,影响其对生活质量的整体性判断,从而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思维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相关,其中 “变化性”这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负相关,即变化性思维强的人用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变化性思维越强,主观幸福感越低。

4.2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成就动机越高的人,主观幸福感越高。在中国社会,人们受“社会取向”的影响更大,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能带来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原因讨论:1.高成就动机的人更倾向于设定有挑战性但能完成的目标。高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的人更善于按照周围人的期待设定目标,达到甚至超过周围人的期待,得到来自周围人的积极正向反馈,故能形成个体对自身及生活的良好认知评价,同时产生积极的情感,提高主观幸福感。

2.高成就动机的人更注重完成目标,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而不太看重完成目标带来的物质等奖励,不经常跟别人攀比,而只跟自己比,根据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比较理论,这样容易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耿晓伟,张峰,郑全全.外显与内隐自尊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M].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1:97-102.

[2]李靖,赵郁金.Campbell幸福感量表用于中国大学生的试测报告[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225-226.

[3]杨中芳.成就动机本土化的省思[M].本土心理学研究,1993.

[4]余安邦,杨国枢.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个我取向成就动机:概念分析与实证研究[C].中央研究院民族与研究所集刊,1989,64:51-98.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思维方式
多维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关于体育参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分析
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