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

2013-04-29 07:52张美田静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电视新闻

张美 田静

[摘 要]:“公共新闻”是中国电视新闻发展的未来走向,这就对中国的政治环境和相关的新闻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电视新闻 民生新闻 传播理念

新闻媒体是党政的喉舌,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新闻改革,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更好的发挥媒体的喉舌作用,是我们各级新闻宣传部门和从业人员应该思索的大问题,公共新闻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

1.大众平台

随着深圳第一份面向社区的新都市报《晶报》的诞生,标志着民生新闻出现了新局面。这之后,很多的省市台为了吸引广大受众,争相创办类似的电视新闻栏目,譬如昆明的《都市条形码》、湖南的《都市一时间》等相继“登台亮相”。这些栏目有着相近的取材手法,而且其内核都是我们谈及的“民生新闻”。这样的亲民栏目的涌现,在传媒界构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1民生新闻:转型期社会新闻的价值缩影

民生新闻就是一种通过信息来反映百姓的生机以及市民生活情形的新闻,它实质上是社会新闻范畴内的一部分而已,不是一个单独的科学命题。我们从这点出发,可以看出其包含的题材有一些社会公德和邻里家风,还有些购物、看病和就业上学等方面的内容。民生新闻和传统的新闻相比,又有其独特之处,它重点强调的是民众的视角,侧重点是民生方面的内容,注重关注民主价值,从而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鼓励公民参与到改革进程之中,我们从这个角度对“民生新闻”进行分析,其具有进步意义,它是社会转型期的一部分栏目出现中心偏移后出现的一个新的语境。重点在强调新闻栏目对于普通百姓生活内容的关心,虽然不具备新闻生态学的意义,但是仍然可以看做社会新闻语境下的,新闻栏目对转型时期的一种时代性的反映。

1.2电视新闻的民生新闻的本质

1.2.1传播形态方面的世俗化

我们从传播理念上面来看,民生新闻实质上确立可以传者作为中心的全新概念,这就更加注重把话语权转交给广大的观众。我们从传播的过程来看,民生新闻不断的增加开放性、参与性和互动性。

1.2.2价值观念

民生新闻从寻常百姓的生活出发,正式的把新闻价值定位在普通的市民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上,这让新闻的本质回归到了广大的群众之中,实现价值观念的大众化,这也是电视新闻的民生新闻最本质的特点。

1.2.3效果意义方面的平民化

民生新闻注重把市民生活的现场作为聚焦的视域。这样就使得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鲜明的时代意义。民生新闻采取的“亲民”的姿态,贴近人们的生活,这样就在全程中注重满足百姓的知情权,有效的实现了话语权的转移,践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公共新闻之争和公共领域的构建

随着上个世纪,美国新闻界之中以杂志作为先锋我那个,掀起的一场新闻运动,这是美国公共新闻事业的起端。随着技术逐步进步,这引起了新闻媒体生存环境的逐渐改变,这样的因素导致了“媒体于大众分离”的新的传播环境。在传统的媒体报道体制之中,公众意识是由政府和主流的媒体主导的,普通的民众没有或者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公共事务之中,这样的结果就是对于公共事务出现冷漠和不参与的态度。这样的公众话语在媒体中的缺失就造成了公众对于公共事务欠缺“公众意识”的情况,这样的状态让人们懒于参加各项事务,在这样的情境下,泛公共知识化的公众新闻事业群体出现激发的情况,公众积极的借助媒体来争取自我话语权的自觉和热情,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公众的话语,可以帮助公众浅论社会公义和积极的运作生活,从而共同的营造适合大众生活的公共领域。

3.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

在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栏目中,有很多现场新闻和民生新闻。比如《看病例行体检该由谁买单?》、《国庆长假不要不提前放?》等,很多的公众话题出现在栏目中,市民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还有很多问题被列入到改革议事日程。“民生新闻”关怀民众,是一种全方位关注民众生活的新闻,“公众新闻”则是不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是注重公民飞权利,想办法发挥公众在应对社会问题以及解决公共事务方面的能力。这两者定位的不同,实际表现的主体侧重点也就不同。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实质上是一种报道领域的延伸,这也逐渐成为了大家的共识。民生新闻把自己的受众定位在百姓或者是市民,但是公共新闻的受众是公众,这个公众本身就具有某些社会含义,这样的理念事实上是对民生新闻的一种提升。

4.走向公众的意见平台:中国电视新闻的传播革命

中国电视新闻在第二次革命中,电视新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漫长而且其过程中充满着艰辛的发展阶段。从1987年的1月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报《新闻联播》开始,各地方台也相继响应,推出了“时政新闻”群或者“国家新闻”群。1994年开播的《焦点访谈》和199年开播的《新闻调查》,这样的“调查新闻”群或者“深度新闻”群成为当时地方台争相借鉴的模式和方向。

第三次浪潮导致“民生新闻”(百姓新闻)的出现,它们在新闻关注点上注重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和弱势群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新闻的播报方面也更加关注播报的方式。中国电视新闻的几次改革,归根结底是在强调“信息属性”。我们可以说公共新闻是中国电视新闻领域的一次新的启蒙。公共新闻植根在中国社会改革和转型的时期,随着逐渐成熟的政治环境,给“公共新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公民的民主意识的逐渐增强,对于一些公共事务的关注逐渐增多,这也是公共新闻出现的必要条件。加之政府对于信息的透明度方面得到了提高,这就为公众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新闻媒体的软硬件的设备设施逐渐得到改善,相关的新闻采编人员在业务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这也是公众新闻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新闻传播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现今的众多的受众已经通过网络媒体来接受信息,随着“微博”一些新媒体的走红,对于信息的交互性进一步增强。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中国的新闻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面对着公众事件,任何不当的行为,都会使其失去设置议题,把握舆论的主动权。

结语:实践证明,随着公共新闻的发展,使得政府在决策方面变得更加的科学合理,对于政治的运用也变得更加的透明。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提高了公民参与公众事物的能力。当然,公共新闻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在逐步的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谢金华.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论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嬗变与公共领域的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11(6)

[2]杨洋,赵品.试论新闻评论节目中新闻观察员的话语权——以《新闻1+1》栏目为例[J].今传媒,2012(3)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