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竞相进行了教育改革,我国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我国于2001年颁布了《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的课程理念包括: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2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然而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还是建国初期引进的前苏联凯洛夫的体育教学模式也被大家称作“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上即是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为根本目标来设计的体育教学过程模式。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素质教育大潮的冲击,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给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方面带来不小的变化,
1.体育教学模式概述
我国《教育大辞典》中把教学模式定义为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具有直观性、假设性、近似性和完整性。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1]。而关于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古今中外早就有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学经》中提出:“善喻,及时施教、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科技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促进了教学论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与交流,出现了一批新的教学模式。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吸收国外新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体系。如把体育教学模式分类建立在教学论基础上,分别从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目的、教学法、教学程序、课程等方面研究(以于长镇为代表);又如根据体育运动特点和体育教学目的任务上分类,分别从着眼于增进健康、传授一般体育技能、发展专门运动能力的运动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李凯杰为代表)。无论何种体育教学模式,它既是按照体育教学理论构建的,同时也是从体育教学实践经验中提炼的。任何体育教学模式都必须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检验并不断地得到矫正和完善。由于新课程标准带来体育教学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和体育教学实践的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
2.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随着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已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保障每一个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权”,求得每位学生的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发展。这与联合国倡导的保障“学习权”及全民教育思想是相吻合的。而保障“学习权”即保障基本人权,要真正落实保障“学习权”,除了课程改革的转型(即“精英主义教育”转向“大众主义教育”)及课程范式的转型(“科学中心主义课程”转向“社会建构中心课程”),还有就是教学范式的转型(即“灌输中心教学”转向“对话中心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在这种大好背景下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的综合体,它涉及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程序设计、教学目标的达成等要素,它可以解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在运用上带来的问题,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理论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长期以来,“教授—复现式”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型”教学模式,即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教师确定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学生严格按教师指令,按部就班地刻板地进行体育学习。而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等。它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动性和体育学习活动中的探索性,注重的是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主张的是学生自律自主地进行体育学习。“学型”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带来了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动向,即由“教”向“学”的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全人教育,人文主义,倡导建构性学习,并在教学中重新诠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重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差异,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任务,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4与信息化社会接轨,向现代化和多元化教学模式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现代体育教学媒体不断涌现,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中信息传递的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教学评价的改革,即从应试教育以筛选为主要功能的评价体系向素质教育以人的发展为主要功能的评价体系转变,成为体育教学模式重要理论基础。由于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更注重多维、动态的评价,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运用任务取向的理论,考虑把学生个体作为评价的重要参照标准。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技术表象,使体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一些先进模式被引进体育教学。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只适合于特定的教学情境,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不同体育教学模式相互取长补短,发挥着各自特有的功能与优势。且由于教学实践的需要,新的教学思想层出不穷,人们借助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技术和方法,构建出新的教学模式,呈现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并存的发展趋势。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实施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体育教学模式是在其他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和体育理论的发展体育教学模式也在快速的发展,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体现了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它正向着综合方向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灵活选择和运用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超越和创新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要深刻领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髓,并通过自身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