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 要 图书馆作为保存、积累和传递人类智慧成果的专门机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自从图书馆诞生以来,其服务模式就处在不停的发展和演变中。梳理图书馆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以便在新时代网络环境下更好的创新图书馆的服务。
关键词 图书馆 信息时代 网络环境 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急剧变革,尤其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冲击尤为突出。当我国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存在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一种新的研究性的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不仅具有传统的信息服务的功能,同时需要巩固和加强信息服务的前提下发展知识服务,最终形成二者协调兼顾,互为补充的图书馆服务新模式。
一、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依赖性越来越强。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突破图书馆的时空界限,快捷、适时地在网上浏览、选择和获取信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图书馆的文献收藏不仅在数量、内容、载体上发生了变化,馆藏空间也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这一变化,使图书馆的工作不仅跃出了个体图书馆的院墙,突破了图书情报界的行业藩篱,还冲出了地界、国界,所面对的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社会各种信息资源的总汇。
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属性。“面向信息源”——“面向信息交流过程”——“面向信息用户”是信息服务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正确的时间向正确的用户提供正确的信息”已经成为了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座右铭。现代社会中信息服务可以理解为以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依据、面向用户开展的一切服务性活动。在图书馆服务领域,它是指图书馆在从事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递、交流的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以一定信息产品的形式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它主要向人们提供以显性知识为内容的有用信息,即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述,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可供人们交流的有形、结构化的“知识”。
二、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面对的挑战及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剧,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都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图书馆的发展步伐,以适应社会对图书馆的要求,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全球性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人类社会的大协作逐渐由理想变成现实。改革情报信息产业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功能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情报信息生产与服务产业化,以及手段现代化的社会公益型和科技服务型并举的情报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图书馆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图书馆要实现信息化,必须解决以下问题:图书馆的自动化是图书馆网络化的前提、社会化是现代图书馆的必然、高素质的人才是现代化图书馆的灵魂。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
网络环境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机会,图书馆应抓住这个机会,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服务赋予新的内容和方式。图书馆的整体组织、人员安排、业务流程都要不断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传统的服务方式可以利用网络环境来发挥新的效益。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彻底摧毁了"田园式"的传统图书馆模式。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形成了新模式知识管理服务模式。知识管理是将知识或知识资源作为管理对象进行管理,是对知识的整个运动过程包括知识创新、识别获取、分类整理、记录存储、传播交流、开发利用等有关方面进行管理,将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传播给需要的组织和个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实现最大产出的过程。
四、知识管理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发展战略研究
以人为本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人力资源是图书馆知识资源中最具创造力的资源。知识管理以知识创新为直接目的,人是知识管理中最活跃和最主动的因素。重视图书馆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同时也是信息服务的传播人员和提供人员,担负着图书馆的发展使命。
因此,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二者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包含和替代的关系,不能截然分开。在努力建设现代知识服务模式的同时,传统服务方式还将继续存在,以满足和适应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
(作者:重庆图书馆,助理馆员)
参考文献:
[1]毕强.数字时代信息服务的变革与创新[J].图书馆学研究,2009,(9).
[2]张静 信息时代与图书馆的发展机遇[J]图书馆学刊,2003年增刊
[3]吴慰慈.图书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0.
[4]龙军.图书馆知识管理探析[J].现代情报,2008(3):22—25.
[5]黄健.图书馆知识管理下的继续教育——从美国麦肯锡公司知识管理实践看图书馆知识管理下的继续教育[J].现代情报,2004(6):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