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雅婷
【摘 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经历了长期的改革和发展,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依然面临诸多发展问题,如专业定位难、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及培养模式的有效性等问题。本文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准确的定位,同时,构建更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切,都成为推动和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专业定位
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长期的发展中,依然面临着发展缓慢、定位不准等问题,要想培养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专业型人才,只有制定更好的培养目标与方法,找准发展的定位。我国的公共管理事业专用主要以培养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人员,非政府组织创业和服务人员,具有公共责任、关怀和能力的现代公民,以及具有现代公共精神的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因此,必须围绕这个基础,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所面临的困境
一直以来,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重点研究主要涉及教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要包括东北大学娄成武教授关于公共事业管理的相关课题,以及中山大学教授王乐夫主持的教育部关于“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课题等,同时还有国内各个高校对于公共管理学专业资源的整合。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存在一些弊端,专业定位不明确,专业型人才模糊,人才“出口”定位不清晰等方面。
首先,模糊与混淆专业管理人才的认识。许多人认为我国培养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主要是以培养“公务员”队伍而做准备,是为了从事党政工作,服务新时期社会建设和转型的需求。但是,从实际调查来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数量并不过,并且在考试中没有设置专业门槛,也不比其他专业的具有优势。这样而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培养公务员的目标无从实现。其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没有精通的专业领域精神。在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看,从事工商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是比较普遍的一件事,这也侧面的体现出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宽广性。而从许多高校的培养计划来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许多课程领域缺乏真正的实践教育环节,是属于领域宽泛的管理型人才,但这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定位角度而言,是不准确与不合适的。再次,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从外国引进并改良的,是针对我国特有的事业单位而开展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之相悖,由于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缓慢,培养专业人才与人才实际需要相比,属于一种超前行为。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没有明确的方向,而是与公共管理、教育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相似的,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面临着一系列专业考研和升学考研的阻碍。
二、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拍培养目标定位
1、基层公共管理及服务人员
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教育专业最早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行政管理教育转变而来,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首次将公共管理作为“管理”学科类目下的一级学科,同时,在公共管理的一级学科下兼有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社会资源管理等二级分学科类别。然而,随着发展,公共管理领域人才仍是十分的匮乏,导致这一教育现状的问题主要在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对于人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的原因,主要定位是非政府机构应用型人才和事业单位人才。然而,在政府职能的转变过程中,事业单位的改革与用人体制相对缓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只有定位为为基层政府服务、为事业单位服务、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基层建设管理与服务人员。这也在另一方面导致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与水平的之后,因此,地方政府与各个高校之间,都应当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提供较高的专业课程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
2、具备现代管理能力和管理精神的公共服务人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道路狭窄,导致毕业的学生对于择业的选择成为必然化趋势。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育者和建设者,应当有必要的专业意识和责任,培养学生用新公共管理的理念,责任和能力来从事管理工作,让学生不论是从哪个岗位,都能够以一个专业的理性的思维来分析社会的公共问题所在,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3、具备现代管理思想与能力的本地经济建设者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当为社会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理论、意识和责任的现代人才,立足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建设和培养人才。因此,学校应当以专业学科为导向,做到培养扎实具体,促进专业的常态化和稳定化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对于我国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现状而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和模式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性为导向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是至少能够在“体育、科、教、文、卫、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但是由于实际上这些部门所涉及的领域,单就工作范围而言已经十分广泛,仅仅在四年的教学过程中想要培养是非常难的。因此,国家以及高校应当将公共事业管理进行一专业化定位,实行专业化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专业水平。
2、明确学生的自身发展和个性化创新的要求
新时期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当着眼于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划和个人性格特点,从而有目的和针对性的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积极发展,唤起学生对追求新目标的兴趣和意志。高校应当创新的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与之对应的教育服务,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并为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结合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需要,这样也能为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脉。
3、以学生职业规划和用人单位为导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导致用人单位在选拨人才的时候无从下手,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当突破这样的培养模式,强调和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培养教育应当面向全面,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样的一种突破,最终能够让学生对工作具有责任和重视义务,在面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这样的一个新的专业体系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给用人单位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
四、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
1、准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
以211高校为主的高校,主要将人才撇杨目标定位在符合型人才;而一般的院校则注重应用新人才培养,以贴近教学实践为主。所以,专业的定位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不同,就使得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存在差异。因此,学校应当针对自己的教学优势,针对当地的地理资源及经济发展现状,充分挖掘教学实践的空间与优势,准确的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建设和打造专业精品课程
学校应当努力引进先进的师资,建设精品课程,树立专业精神。根据目前的发展需求,设置重点教学课程,组建教学水平高、师资队伍好的教师团队,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国家优秀教学教材,注重实践过程的开展。学校还应当充分利用经济、管理、行政记公共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优势,拓宽专业途径,整合课程教学设置,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规划实施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完整的教学保障体系
在人才建设和培养中,学校教育课程建设才是主导,在保障教学体系的同时,重视与失业单位、政府机关等管理部门的合作,细化专业培养方向,集中资源抓住重点,做出特色,突出专业的定位,从而重点培养该方向的人才。
五、结语
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走在长期的探索与发展的道路上,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推动和促进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一支,在许多方面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及培养模式的创新等。但只要我们正视这些问题,并且加以改进和完善,一定能够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宁.灵活教育模式下开放型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基于公共部门人才需求特征的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09).
[2]孙晓娟,赵红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5).
[3]王丽霞.“全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8(03).
[4]林飞,郭亮,李晓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5]王丽华.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35).
[6]宣勇,何作井.“2.5+1.5”复合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