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标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

2013-04-29 21:53:52韩兴元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韩兴元

[摘 要]:本文所说的创新教育是指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学习目的 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而就数学这一学科而言,它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由于它自身的特点:严密的系统和推理,运算法则和运算性质的合理性,使它成为了全世界的通用语言,不需要翻译,只要用数学、符号语言和图形即可传达我们的思想,达到交流的目的。如何在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值得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深思。我以为创新意识的培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活数学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创新人才都有一种追求普遍规律、乐于探索、爱好创新的欲望和需求。但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最初只是一种朦胧的、潜藏的、无意识的本能,它没有明确的、稳定的指向,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来激活它,可以说,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是数学教育的产物。它的强弱完全取决于后天所受的教育和熏陶。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有效诱发,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会得到强化,创新本能会被逐渐激活,学生的数学创新活动的行为指向也会更为鲜明、稳定,其行为目的也更加确定突出。在强烈的数学创新欲望的支配下,才会有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和坚定的创造性实践。从数学创新欲望的激活到强化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数学教育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可以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数学教育,应将学生创新欲望的激活作为培育创新意识的第一要义,在教学中要很好的保护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好奇心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现在的中学数学新教材中,在必学内容中增加了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一些机会。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认真实施,满足学生参与探索的欲望和要求。通过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的创造潜能与禀赋得到展现,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教师不能实现思想观念转变,教学观念更新,不能从“为应试而教”转变到“为创新而教”,因循守旧,方法僵硬,搞“满堂灌”,搞“一言堂”,缺乏民主,师生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师生不能平等进行交流,过分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其结果只能是压抑学生的创新欲望,最终埋没学生的创造天性。

二、激发数学创新情感

数学创新活动不仅仅是激烈的智力活动,更是强烈的情感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就不能不重视学生数学创新情感的激发。数学创新过程绝非冷冰冰的智力活动过程,缺乏生动的、丰富的、充满活力的情感因素,没有火热的创新情感动力,数学创新活动是无法展开的。从数学创新欲望的激活到数学创新意识的形成,整个过程无不蕴藏着创造者的情感因素。事实上,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十分丰富,正确诱导,这些情感都可以作为创新的动力源。作为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数学创新情感的驱动和感染下,充分发挥潜力,释放创新激情。

(1)借助史料,介绍数学悠久、辉煌、曲折的发展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加数学创新的勇气和决心;介绍我国古今数学的伟大成就,我国和世界上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可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操,敬业献身的精神。

(2)结合教材内容,将现代数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足迹已经遍及人类知识体系的全部领域。甚至进入人文科学领域。当代人文科学的数学化已成为大势所趋,数学正悄然遍布我们身边,极大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神秘感,引发数学创新的激情。

(3)注重美育渗透。美感是一种力量,它给人以启迪,它推动人去创新,它给人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数学中蕴藏着大量的美育因素,数学美的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严谨与统一,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感染。只要结合教材,充分挖掘数学之美,引导学生体验美、欣赏美和鉴赏美,数学美就会成为学生创新的驱动力和催化剂。学生的创造性就会千姿百态的展现出来,数学创新意识也会在数学美的熏陶中“潜滋暗长”。

(4)遵循成功激励原则。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有意创设成功的机遇,帮助学生实现成功,体验成功,从已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从而增强创新的动机、热情和信心。比如通过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经历”一遍定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归纳概括过程,体验发现与创造的乐趣。

三、培养数学创新观念

数学创新观念较之数学创新欲望、数学创新情感,更趋于稳定、持久。它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就会稳定、持久地影响创造者自身;是一种稳定的、积极的创新心理倾向,它使数学创新内化为创造者的一种需要,形成惯性,形成自然。可以说,数学创新观念的确立,标志着数学创新意识的形成。但数学创新观念的确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是在数学教育的影响下,长期积累,长期渗透,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观念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身心发展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应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创设良好的教育条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数学创新观念的形成。

(1) 鼓励创新,形成敢于创新的氛围

敢于创新,不怕失败,是创新观念的重要特征,也是创新欲望、创新情感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观念和意识,应该有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我们的课堂环境应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上,师生之间能平等的研讨问题,能自由地双向交流,学生有自主参与的机会,有独立思维的空间,学生主体性能真正得到体现和充分发挥,教师能尊重、理解、宽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经常给学生以关爱和赞美,给学生以成功的愉悦和体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实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猜想、大胆想象,勇于求新求异,从而使学生形成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以创新为荣的心理取向和价值取向。

(2) 倡导应用,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中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从实际问题的具体情景出发,经过分析,抽象出恰当的数学模型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建模”。“建模”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探索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用数学的意识能够得到增强。诚然,我们不能指望单靠数学教育来完成教会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但是坚持让学生受到“数学建模”的初步训练,久而久之,自觉应用数学,不断创新就会深入人心,内化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其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逐渐形成观念,形成意识,这种观念和意识的形成,将使学生受益终生,它可以使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主动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创新教育是当前乃至今后教改的重大课题。而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可以说是数学创新教育的特殊性,也是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沈丽萍.浅谈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J].才智,2009(21).

[2] 杨颖.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2010(12).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22:47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8:24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6:18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5:16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1:29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