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障碍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

2013-04-29 21:17王素玲
新校园·上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工作教育

王素玲

一、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学生的未来

教师的心理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学生学业成绩和思维的发展,影响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用真诚的语言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和感动,从而使悲观的学生变得快乐,遭受挫折的学生树立信心,懒惰的学生转为勤奋,内向的学生渐为开朗。

二、教师心理障碍的表现

1.心胸狭窄。教师作为育人者,理应胸怀宽广,但不少教师并没有表现出作为人民教师应有的宽容。很多教师对批评十分敏感,尤其是来自学生家长的批评性意见,更是难以容忍。

2.虚荣妒忌。主要表现为对前任教师的贬低。成绩不理想时不是从自身去查找原因,而是埋怨题出得不好等。

3.性格孤僻,为人处事不够洒脱。作为有知识、有修养的阶层,本应落落大方、洒脱自由,然而一些教师常常十分小气,斤斤计较,遇事瞻前顾后,唯利是图,很难与他人相处。

4.焦虑。这一心理障碍在年轻教师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他们常有一种怀才不遇或无人赏识的感觉,有的教师甚至觉得工作是在浪费生命。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体罚学生的事时有发生,并且容易使教育工作陷于粗糙和简单,产生短期行为。

另外,教师心理障碍还表现出抑郁、偏执、自傲、自卑、充满敌意等明显问题。

三、教师心理障碍的成因

1.工作压力过大是造成教师心理障碍的首要原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培养目标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教师普遍产生紧迫感、危机感。

2.工作环境的挑战。由于岗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不断增多,许多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对教师的要求更近乎苛刻。教师必须付出数倍于以往的心力才能有所作为,而且时常体会到一种无奈、无力感,也时常焦虑困惑。

3.收入低是教师心理障碍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的收入虽比较稳定,但比较低,比起国家公务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致使教师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4.环境相对封闭,教师与外界丰富多彩的世界缺乏交流的机会。教学实际上是一项孤寂的专业工作,教师经常独立完成备、批、考等工作。

四、教师心理障碍的克服与预防

1.保持心理负荷适当。学校首先应坚定不移地落实党的各项教育政策,维护教师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正当的权益。其次,尽量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一心一意地工作。

2.搞好人际关系。学校领导者首先搞好领导班子的团结,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其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治校,搞好校务公开和教代会制度,引导教师安于其位,倾其全力,开拓创新。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校本培训,提高其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自觉性,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技能、学会自我调适的方法,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如放松技术、心理暗示法、转移注意法、宣泄法、心气内守法、自得其乐法等,使教师在工作中学会自我接纳、自我反省、自我激励。

4.引导教师多读书,多学习。教师不但要学习业务,还要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地阅读新报刊杂志,获取新的信息,学会信息的搜集、整合、选择、应用。

5.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教师要想拥有健康的心理,光靠读书是不够的,书本知识不能完全代替实践。引导教师走出家门,雄奇壮丽的名川大山,悠久的人文历史景观,浩瀚的海洋,广袤的森林,都会滋养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产生更深沉的思考。

6.培养广泛的爱好,增添生活的情趣,缓解心理压力。业余爱好能够调节身心,使人保持愉快的心情,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的人必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湖边垂钓,保持心灵的宁静;奔跑在球场,保持身心的和谐……

五、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

1.应对本职工作怀有浓厚的兴趣。兴趣广泛、乐于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问题,能使教师在工作中有一种真实感、愉悦感、成功感和满足感。

2.应牢固确立先进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价值取向决定着一个人对事、对人、对社会的基本态度,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向。为此,应优化教师的价值取向、牢固确立以集体主义为特征的先进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3.应保持良好的性格特征。调查问卷表明:中学生对教师更看重的是关心学生、不发脾气、以身作则、虚心好学。由此可见,学生十分看重教师性格中的情趣成分。此外,中学生对教师的表率作用即性格中的意志成分也很看重。中学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热情开朗、精神饱满、耐心细致、沉着冷静、表里如一、坚韧不拔等良好心理品质,工作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4.应具有适宜的教育行为。教育行为是教师心理素质的外化。因此,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教育行为的适宜性、示范性。笔者认为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1)形成民主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管理风格能使学生形成愉悦的情绪体验,并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与发展。其核心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合理运用规则进行惩罚。对学生的批评或惩罚应建立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慎重使用。使惩罚和奖励共同构成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有效激励与约束工具。(3)充分发挥教育机制的作用。教师应善于因势利导,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现有水平出发,掌握教学的分寸,对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使学生感到心悦诚服。

参考文献:

[1]李元.现代教育管理技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2]李冀.教育管理辞典[M].海南:海南人民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工作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不工作,爽飞了?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