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荣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年进入9月,新一届高三学生就开始踏上高考复习的征程。在众多的政治复习方法中,制作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思维地图,它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把各级主体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用一个中心关键词以辐射线式连接所有相关的字词,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像式思维工具。
在往年的高三政治复习中,学生习惯利用常规、线性记笔记的复习方法,其缺点是:第一,缺乏系统性、整体感,不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导致做题时顾此失彼、遗漏要点;第二,埋没了关键词,重要的内容要由关键词来表达,然而常规标准笔记中,这些关键词却埋没在一大堆相对不重要的词汇之中,导致学生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第三,不易记忆,单调的笔记看起来内容繁杂枯燥,要点也很相似,逻辑性较差,会使大脑处于一种关机催眠状态,让大脑拒绝和抵触吸收信息,降低了复习效率。如果采用思维导图复习,则会避免上述弊端。
一、思维导图的优势
下图是用思维导图来展示的经济生活的知识体系:
观察可知,思维导图的优点有:
1.化繁为简。思维导图用一个中心关键词(经济生活)以辐射线式连接所有的(经济生活全书)相关的重要字词,将知识高度浓缩,比线性笔记少占许多篇幅,能将千言万语融于一纸,汇于一图,化繁为简,形成结构化的小型知识存储库。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能帮助自己整合所学资源,建立系统、完整、简洁的框架体系,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形成知识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既有利于节省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答题的全面性,防止顾此失彼,丢三落四。
2.逻辑关系清晰。思维导图以中心词为核心,能把各级主体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展现出来,知识点间的逻辑性加强,易发挥中心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加以深化。如上图所示:一、二级主体之间的逻辑关系——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环节;二级主体间的逻辑关系——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的四环节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平台。以此类推,整个经济生活各级主体及主体内部之间的关系环环相扣,逻辑性加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当然,每个主体下涉及到的概念、观点一定要准确无误地掌握。)
3.要点突出。思维导图中重要的关键词更为突出。课程中重要的关键词并列在时空之中,处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关键词之间容易产生清晰合理的联想。思维导图的这种特点既可以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集精力于关键的问题,利于学生抓住复习重点,节省了宝贵的复习时间,提升了做题的准确度和复习效率。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断有新发现,提高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学生通过多次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将自己头脑中潜在的抽象思维转化为浓缩、直观、多层、可视的画面,并将它根植于学生的大脑,做题时大脑立刻浮现出相关知识画面,有图可依,有画可循,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高三学生最宝贵的是时间,最核心的是效率,通过实践,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思维导图能“整理杂乱的内容、理清思路”“把内容处理得更有条理,更容易理解”“篇章的脉络被浓缩在一张小纸片上,使人一目了然”“理解和回答问题也更有把握”“容易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形成解题思路”。总之,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课堂复习容量大,效率高,答题的全面性、准确性大大提升。
二、思维导图的制作
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导图软件制作,如利用mindfree软件。学生则可根据其实际,只需要一张纸和几支彩笔就可以制作。
教师可以把主题摆在中央,在纸中央写出或画出主题;向外扩张分支;想象用树形格式排列题目的要点,从主题的中心将有关联的要点分出来;使用关键词表达各分支的内容,制作思维导图的目的是把握知识的精粹,方便记忆,不要把完整的句子写在分支上,要使用关键词;使用符号、颜色、文字、图画等表达内容,可用不同颜色、图案、符号、数字、字形大小表示;用箭头把相关的分支连起来,以立体方式思考,将彼此间的关系显示出来。如在某分支下有新要点,可在它分支上再继续,形成自己的风格,因为思维导图并不是艺术品,所制作的导图能帮助记忆(主体之间的逻辑性越强,越利于记忆),才是最有意义的导图。
导图制作最简单归纳:把要达成的目标浓缩成一点,把点发散成几条线索,把线索归纳成几个方面,最后成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