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霞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升提缩尿汤治疗小儿脾肺气虚型遗尿症疗效。方法:采用治自拟升提缩尿汤疗小儿脾肺气虚型遗尿症49例,并与盐酸丙咪嗪片为主治疗的48例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49例中,痊愈39例(79.6%),有效6例(12.2%),未愈4例(8.2%);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48例中,痊愈26(54.2%),有效9例(18.8%),未愈13例(27.0%),总有效率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升提缩尿汤治疗小儿脾肺气虚型遗尿症获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遗尿症;中药治疗;自拟升提缩尿汤;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R25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201-01
遗尿症是指小儿已达到膀胱控制排尿的年龄而仍有日间或夜间的不自主排尿。一般指3岁以后经常发生或5岁以后有时发生(每周至少一次)的遗尿。俗称“尿床”,为临床儿科常见病。本病延治,可经年不愈,不仅影响患儿的生活、身体,而且影响其心理健康。我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发挥中医特色,辨证施治,采用自拟升提缩尿汤治疗小儿脾肺气虚型遗尿症49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7例均为2007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患儿,其中男60例,女37例;年龄3岁3个月~12岁;每晚遗尿1次者63例,每晚遗尿≤3次者28例,每晚遗尿>3次且午睡亦有遗尿者6例;病程2个月~7年8个月。患儿形体消瘦,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唇淡白,食欲缺乏,大便溏薄,常自汗出,苔薄嫩,脉少力,睡后遗尿属脾肺气虚者。所有患儿均经西医检查,无全身性疾病,排除器质性病变。将97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自拟升提缩尿汤)49例,对照组(盐酸丙咪嗪组)48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睡前2 h禁水,睡觉前排尽小便。
1.2.1培元益气法组
治疗方法:人参1.5~5 g,黄芪5~12 g,白术3~9 g,炙甘草1.5~3 g,升麻1~3 g,柴胡1~3 g,当归3~6 g,益智仁5~10 g,乌药3~16 g,陈皮3~9 g。若困寐不醒者,加菖蒲清心醒神;若大便稀溏者,加炮姜温脾去寒。水煎分2次,每日1剂,共治疗4周。
1.2.2盐酸丙咪嗪组
给予盐酸丙咪嗪片(成都华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15 mg/次,每日1次,睡前1~2 h口服,共治疗4周。
2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遗尿疗效标准制订,痊愈:治疗后未再遗尿,半年内无复发;好转:遗尿次数减少,睡眠中能被叫醒排尿;未愈:遗尿无变化。
2.2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均为4周,停止治疗后随访时间均为半年。失访例数: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失访率为7.2%。将对照组失访例数视为痊愈,治疗组失访例数视为末愈。治疗组49例中,痊愈39例(79.6%),有效6例(12.2%),未愈4例(8.2%),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48例中,痊愈26(54.2%),有效9例(18.8%),未愈13例(27.0%),总有效率73.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典型病例
王某,男,7岁。平均每晚尿床2次~3次,伴形体消瘦,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舌质较淡,苔薄白,脉弱;证属脾肺气虚者,方用:人参5 g,黄芪15g,白术6 g,升麻3 g,柴胡3 g,当归5 g,益智仁10 g,乌药6 g,陈皮6 g,金樱子5 g,芡实5 g,石菖蒲5 g,焦三仙各5 g,炙甘草3 g。 服药2周后,夜间再未尿床;治疗原则不变,略作调整,继续服药2周停药,观察半年,未见复发。
4讨论
引起遗尿的原因有:遗传因素,本病的家族发病率甚高,大多数患儿的父母双方或单方有遗尿症的历史;器质性病变,最常见的是隐性脊柱裂,发生在腰骶部,骨头裂开处与神经根粘连,使神经根受到轻微损害,夜间入睡不能正常控制排尿,其他还有尿路感染、结石、尿道裂等畸形、蛲虫病、糖尿病、尿崩症;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反应、处置及传导障碍--膀胱已充分充盈,但大脑接不到信号,到达一定压力,使膀胱括约肌、逼尿肌控制失约而发生遗尿;膀胱自身发育不完善,发育不完善的膀胱不能完全行使控制能力,导致排尿次数多、漏尿直至遗尿;心理因素,因家庭不合、父母离异、失去亲人,惨遭虐待等,造成孩子发生尿床的机会明显增多,或受过惊吓、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使精神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而发生尿床;睡眠过深,这是一个较常见的原因,这类小儿常常在睡前玩的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唤醒,也多在梦境中尿床,这些患儿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反射性排尿。目前西医治疗遗尿的主要手段为心理行为治疗配合药物治疗。但西药疗效难以令人满意。
中医学对本病认识较深,遗尿,古称“遗溺”,遗尿的发生,虽然主要责之膀胱不能约束,但其根本原因在于肾、脾、肺、肝的脏腑功能失调。《灵枢》:“膀胱不约为遗尿”。《诸病源候论》说:“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足太阳为膀胱之经,足少阴为肾之经,此二经为表里,肾主水,肾气下通于阴。小便者,水液之余也,膀胱为津液之府,既冷气衰弱,不能约水,故遗尿也。”《景岳全书·肿胀》曰:“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尤在泾《金匮翼·小便不禁》所说:“有肺脾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为不禁者,金匮所谓上虚不制下也”。薛铠提出遗尿与脾肺有关“……脾肺气虚者,用补益气汤加补骨脂、山茱萸”(《保婴撮要》)。本组入选病例皆因脾肺虚弱所致遗尿,治疗以培元补气为大法。方中黄芪大补脾肺之气,升阳固表,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四药共成补中益气之功,配伍当归养血以配气,陈皮理气以防壅,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使中气得补,清阳得升,乌药、益智仁、山药具有温肾缩尿之功效。全方共奏补脾益气,温肾缩尿之功效,故在临床中可取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