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克琼
常有教师感慨:现在的幼儿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难教育了。如今的幼儿家长在智力投资方面都舍得下功夫,却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教育,于是幼儿在入园后表现出自私、脾气犟、不合群等不良习惯。教师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需要家长配合时,家长却认为只要保证幼儿吃好、睡好、玩好、不生病、不打人也不被人打即可,至于德育教育却不以为然。因此,教师与家长难以达成共识,家、园互补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最终导致幼儿德育教育效果不佳,影响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据专家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品德、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一个人的品质如何,与幼年时期的教育关系极大。今日的幼儿是国家未来的栋梁、社会未来的主人,幼儿德育教育应引起家长、教师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是家长的义务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要注重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或几个方面的发展。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那么家长就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德,要摆在幼儿全面发展的首位,家长应义不容辞地从幼儿期开始重视对幼儿进行德育启蒙教育,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中去,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家长要通过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启发幼儿辨别是非。在教育过程中,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幼儿面前要起表率作用。家长更要主动配合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家、园之间相互沟通,及时交流幼儿在家、园情况,尤其是对存在的问题,要共同商讨教育对策,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渐让幼儿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身教重于言教,我平时很注重孩子的德育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公共场所时,从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至今,我的孩子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在外玩耍不管走多远,都要把果皮纸屑扔到果皮箱里,有时看到其他幼儿乱扔垃圾,还指出不对并帮助其扔到果皮箱里。
二、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是教师的天职
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初步的体质、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培要养幼儿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显然,幼儿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担负着更重要的责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形成。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避免生硬地说教。教师要做师德的表率和育人的模范,从幼儿入园的第一天开始,教师就要帮助幼儿迅速适应集体生活环境,使他们有集体观念,帮助其养成守纪律、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把德育渗透到一日生活常规中去,培养他们的团结友爱、诚实勇敢和创新精神,让幼儿学会礼貌、爱护公物、维护环境整洁等,启发他们模仿和学习观察生活中的好人好事。
要将经过筛选的符合幼儿心理和年龄特点的德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融入各种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对幼儿进行德育启蒙教育既不能空洞地说教,也不能有过高的要求,必须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对幼儿的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显性的、正式的场合,更应千方百计地形成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氛围。如:幼儿刚入园玩集体游戏发生矛盾时,只会找教师“告状”,让矛盾升级,不会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游戏和日常生活进行德育教育后,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矛盾时,不但自己能说“对不起”“没关系”等语言,而且还能教别的小朋友礼貌用语,能自己解决矛盾,和睦相处了。
三、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
幼儿的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和幼儿园,更离不开社会,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既要使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受到良好的教育,也需要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德育熏陶。幼儿模仿能力强,尚未发育健全,若社会风气不佳,耳闻目染恶习后,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幼儿在家、园均知道尊老爱幼是种美德,但外出坐公共汽车看见成年人抢占座位,而老人、孕妇却站着无人让座;幼儿在幼儿园已懂得讲秩序守纪律,但跟随大人走进商场购物时,却看见成年人因抢购物品而秩序大乱,等等,这些都会给幼儿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因此,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是全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步步推进,尤其要营造全社会都关心幼儿成长、视幼儿健康成长为自己与国家生命的氛围。同时,社会教育与家长、教师的教育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幼儿德育教育就会像种子一样发芽、生长,长成参天大树,促进和保障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