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前提下的跨文化翻译

2013-04-29 00:44王勤
新校园·上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翻译跨文化

王勤

摘 要:若没有文化认同,跨文化翻译可能会导致可怕的后果,小至人际交往的终止,大至国际争端的爆发。本文试图帮助译者树立文化认同的观点,以探讨翻译中文化缺失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认同;跨文化;翻译

一、引言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而语言又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化,也是文化信息的传递。因此,在进行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其中的文化差异。目前,各国交流日益增多,实用易懂的翻译日益重要。由于没有考虑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历史上曾有过三个翻译错误,以至于影响了世界的格局:1956年,赫鲁晓夫针对美国的一席“当你被埋葬时,我们会在场”的讲话,被美国《时代》周刊错误地翻译成“我们会埋葬你”,从而使得美国大搞太空、导弹研究;1973年,美国卡特总统出行波兰,开场白“我今早离开美国”被翻译成“我离开了美国,永远都不回去了”,导致波兰人为卡特总统的言行感到抓狂;1945年,译者未能酌情选择措辞与词义,将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的声明中表示“不予评论”的“默杀(mokusatsu)”翻译成“让盟军放马过来吧”,仅仅10天后,美军就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

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碰撞,都离不开语言。特定的语言作为特定文化的产物,又具有该文化所独有而异族文化所没有的文化情结,因此当我们在交流中不可避免地会用自己的文化定式去解读与本族文化并不相容或不完全相容的异族文化现象,就难免会经历从不解、费解、误解、一知半解到理解,终至认同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异域的表达方式能否最终被目标文化接受,并不是经过译者完成了语码转换就能一蹴而就的,其中隐含着一个有序的文化认同机制。本文尝试在理解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英汉翻译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文化认同的含义及在翻译中的作用

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主要的手段,翻译是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征的语言的交流。在翻译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如何在目的语中处理源语的文化规定。对英汉两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存在文化认知问题。从已有研究可以总结,文化认同是指出发文化的文化因子在被引入目标文化之后,安全度过排异期,最终被目标文化所吸收。这里所说的文化因子和文化认同涉及到文化的方方面面,但本文主要关注的是语言的翻译。

文化认同是指母文化与异文化中存在相似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的语言的产生与使用与一定的民族及其历史相联系,由于人类思维有同一性,且人类物质生产有其一致性,不同民族在语言的运用上就有很多相同的含义。因此,英汉民族间的理解与交流存在文化认同性。同时,文化背景意识的缺位也是造成翻译错误的原因之一。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语言有不同的互文传统,因此跨文化的语言交际难免会有理解的偏差。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两种语言、两种文化在概念上难以完全重合,甚至相互冲突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再高明的译者也难免会在其翻译中表现出对某一层次的放弃。有的译者追求形式对应,但却引起了语义上的误解;有的追求语义对等,但却无法照顾到形式或语用上的内涵。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没有对另一语言文化背景的认同与一定程度的吸收,将会影响翻译的质量,影响翻译水平的发挥。

三、文化认同缺失造成的影响

根据已有研究,相较其他翻译错误,诸如译者的工作态度不够严谨、原文所用词汇的词义宽泛、抽象为具体界定译文措辞等造成的一些不必要的翻译错误,文化背景意识的缺位是造成翻译错误的重大原因。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翻译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它对提高译本质量,提高整体翻译水平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缺乏一定的文化意识,会导致以下一系列的翻译错误:

1.错译:语义和语用方面都无法与原文对等

(1)望文生义。笔者认为要避免错译,除了要把握文章的内容以外,在碰到疑难点时,还需要搞清相应的文化背景,并对其消化理解,然后再进行翻译,否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英语在不断变化,一些词语原来的意思可能会更改,同时大量新的词语也不断地渗透,所以,翻译时如果能够谨慎并把握住原文的意思,就能够避免出现望文生义的现象。例如:The buck is passing around here.可能会误译成:在这里美元在交易。其实,buck来源于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座右铭:“The buck stops here.”所以,上面句子的正确翻译应该是:在这里人们都在逃避责任。

(2)多义词义项选择误差。在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而且越是常用词,其词义越丰富,义项越繁杂。有些复现率极高的普通词汇(包括实词与虚词),它们的搭配能力及词义的荷载能力是相当惊人的,很难说清单独某一个词究竟有多少种含义,多少个义项。这就是说,任何一个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在一定的词语搭配中,以及在不同的专业领域里,都具有特定的含义,只能在许多义项中选定一个。

2.误译:往往是直译原文,导致语用不对等或语用缺失

(1)译文不具备原文同等词汇意义,此类词汇往往具有熟语性或文化意义。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历史悠久,包含大量的俗语,由于文化的差异,这些俗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有些俗语译文未能准确反映原文语言中所包含的各种文化信息,导致翻译的“文化不等值”现象。所以,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一定要考虑文化间的差异,力争在两种文化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译文不但体现语言的等值,还要体现文化的等值。

(2)译文不具备原文同等语法意义,原文中的语法意义往往要通过词汇等辅助手段才能在译文中完全表达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现象方面有词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上的不同;在句法现象方面则有句子结构、句序和句子内容的一些其他表达手段上各自的特点。针对译文不具备原文同等语法意义,往往要通过词汇等辅助手段才能在译文中完全表达出来。

(3)译文不具备原文同等修辞意义,原文中强烈的修辞色彩往往要通过变通才能在译文中表达出来。

四、翻译中文化认同缺失的对策

由于文化认同缺失,对异国文化缺乏了解,对于文化异同考虑不周,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常常无法正确传达文化内涵信息,以及违背不同文化中特有的文化规范。针对以上问题,应将语言和文化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具体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加以完善:

1.注重中西方传统文化的比较

语言作为传递各种信息的符号系统,往往是和社会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如果要很好地掌握一门语言,脱离语言产生的文化环境是不行的。而英汉翻译的根本任务就是传播和交流文化。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2.注重中西方习语的比较

习语即习惯用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俚语、歇后语等,是各族人民在长期使用中提炼出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能力,因此在英汉翻译时,对源语的形象、意义考虑欠妥,对译入语的特色、表达习惯不了解,翻译作品很难尽如人意。所以,应注重习语文化内涵的讲授,以提高译者的文化能力。

英汉翻译在形式上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转换,在内容上是英美民族和中华民族间的文化传递。正如包惠南、包昂在《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中所说:“翻译活动面对的是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语言基本功过关是英汉翻译成功的前提,是框架;而英汉文化背景知识是英汉翻译成功的保障,是填充,是容易忽略的方面。在英汉翻译中应重视由于不同文化背景所带来的文化差异以及文化规范的异同,以求翻译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王东风.文化认同机制假说与外来概念引进[J].中国翻译,2002,(07).

[2]王威.简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问题[J].常熟高专学报,2000,(01).

[3]陈俊林.谈英汉熟语翻译中的文化不等值现象[J].教育与职业,2004,(18).

[4]李缪淳.影响世界的四个错误翻译[N].齐鲁晚报,2012-04-14.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翻译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试论香港电影中的“九七情结”
文化认同对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分析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