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弟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改造主义教育思想,将从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的观点、改造主义与进步主义的联系以及对这一思想的评价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改造主义;教育思想;评析
一、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改造主义教育思想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杜威早在1920年《哲学的改造》一书中提出过“改造”一词,也在标题中提出过改造主义这个名称。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也深受危机的危害。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一系列尖锐的社会问题,整个美国社会动荡不安,教育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寻求学校教育能为解决这个“危机社会”作出贡献的方法,开始强调学校在社会中的责任。
1932年,在进步教育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上,康茨做了题为《学校敢于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吗?》的演讲,对当时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
1934年,拉格和康茨等组成了“拓荒思想家”这个团体,并创办了《社会拓荒者》教育刊物。拉格、康茨强调学校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社会改造”上,他们的主张成为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先声。
20世纪6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思想走向衰落。
二、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布拉梅尔德。因此,我们介绍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时候,一般是介绍布拉梅尔德的观点,以他的观点作为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主张。
改造主义者主张对传统的教育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造:(1)编排教材的新方法。布拉梅尔德认为,当时的各门教材之间很少或毫无联系,每门学科往往再划分为若干不相关的单元,大体上像个大杂烩。他主张,“必须努力使课程结构具有有意义的统一性”。(2)组织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新途径。布拉梅尔德基于行为科学和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把人类在多种角度中相互作用的“力量场”和无意识或非理性看做教学过程的基础,人并非绝对理性的,情感和非理性因素往往也是个人和团体活动的动因,因此,学习过程不能忽视和回避这些因素,必须认识并利用这些非理性因素的力量。(3)确定学校和社会目的的新方法。布拉梅尔德从强调寻求未来目的的“目的哲学”和“价值哲学”出发,认为要消除危机,只有确定充满价值的目标,才能设想出达到目标的途径。
三、对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评析
改造主义教育是一种博采各家之所长的文化教育哲学。尽管如此,这一理论也仅仅只是在理论上有所影响,而在改进学校的教学实际中,这一理论并没有真正产生很大的作用。我们坚持采用辩证的方法论对改造主义教育思想进行客观而又公正地评价。
首先,改造主义自称是“危机时代”的哲学,提出了其他教育理论未曾提到过的紧迫性的问题,改造主义教育家所主张的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改造”,符合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
其次,没有哪一个教育思想流派像改造主义教育这样重视行为科学。改造主义教育家认为,行为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是因为它们能够使我们发现人们最坚信的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这种价值观是否具有普遍性。改造主义就是以此重新考察和改革传统教育的目的、课程结构和教学过程的。
第三,同其他教育思想流派相比,改造主义教育非常重视教育的目的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无论是进步主义还是要素主义或是永恒主义,都是把主要的精力用于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过程的改革上,在教育目的方面都没有改造主义那样具有最令人瞩目的特点。
第四,改造主义教育是进步主义教育的同盟者、继承者和发展者。改造主义除了与进步主义教育在哲学基础上和教育价值观上的根本一致外,还自称是进步主义的真正的继承者和最亲密的同盟者,为20世纪50年代横遭“抨击”的杜威鸣不平。
尽管具有如此多的特点和优势,改造主义教育思想只是得到了少数人的认同,究其原因,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改造主义教育思想最终走向衰落。
首先,改造主义自称是进步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分支,它所阐述的教育理论是不完整的。从美国国家的历史来看,改造主义者提出的教育理论不符合美国社会和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教育观念,同时,改造主义教育理论也与美国的社会性质不合,这一切都暗示改造主义教育思想必然要遭到失败。
其次,虽然改造主义一直宣称自己是进步主义教育的亲密同盟,然而它并没有得到进步主义教育家的支持。
第三,改造主义者强调社会中心,社会改造,社会改造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实现“理想社会”,以达到社会民主和世界民主。而实质上,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来设想理想社会,这样必然只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修修补补,改造主义者设想的理想社会,实质上是一种企图消除经济危机和文化危机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四,改造主义者提出了不切实际的教育目的,让教育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把教育视为社会秩序的创造者,而不讲教育首先是要受到社会制约的。妄想只通过教育的手段来实现理想的社会是过分的和不恰当的,是教育作用唯心史观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牛媛媛.危机时代的教育哲学—改造主义教育哲学述评[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3,5(02).
[2]郭戈.评改造主义教育思想[J].外国教育动态,1989,(01).
[3]单中惠.当代欧美十大教育思潮述评(一)[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