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与预防网络犯罪问题研究

2013-04-29 00:44王中华
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利用网络法制犯罪

王中华

【摘 要】中小学生网络犯罪主要表现为利用网络进行网络欺凌、网络暴力行为;利用黑客手段制造、传播网络病毒;建立网站或网页,进行制作、传播、出售淫秽物品等网络违法行为;利用网络进行诈骗和网络盗窃等方面。其产生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体因素、网络因素。为了给中小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预防中小学生网络犯罪需要加强法制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体系。

【关键词】中小学生网络犯罪 法制教育

当今社会是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化社会,《 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一方面,网络化、信息化给中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便捷,比如移动学习、云学习等。另一方面,网络化、信息化的负面影响也在发生作用,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而网络犯罪就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方面。中小学生网络犯罪是指中小学生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或以计算机网络资产为对象,运用网络技术和知识实施的犯罪行为。[1] 为了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使其成为个性化和谐发展的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我们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2]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中小学生法制素养,以预防中小学生网络犯罪问题的发生。

一、中小学生网络犯罪的表现

在当今社会,网络犯罪成为一种新的中小学生犯罪现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类现象。

1.利用网络进行网络欺凌、网络暴力行为

对于网络欺凌和网络暴力这类报道,经常见诸报端、电视以及网络媒体。在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于网络欺凌现象早已经有较多的研究,而在我国研究还比较少。总的来看,网络欺凌主要是指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或电子通信工具对其他一个或者多个学生有意识地施以威胁、骚扰、侮辱的违法行为,其表现为情绪失控、网络骚扰、网络盯梢、网络诋毁、网络伪装、披露隐私和在线孤立七种表现形式。[3] 可见,网络欺凌本质上是一种网络暴力,使有关中小学生身心受到伤害。

2.利用黑客手段制造、传播网络病毒

这种网络犯罪主要是利用网络非法破坏或者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破坏计算机运行的程序,向其系统安装木马程序以及虚假数据和信息,删除或更改数据与资料,篡改信息与文件,制造和故意传播病毒等,从而使得他人的计算机处于被干扰和被侵害的状态,以至于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以及经济上的损失。在中小学生中,也经常出现这种现象,通过对网络知识的了解以及对网络技术的熟悉,运用网络手段或者技术工具对他人的计算机进行攻击,一方面使得他人的计算机的数据或者文件受到损害或者毁坏,干扰了他人的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使得他人的计算机受到病毒攻击,让其不能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3.建立网站或网页,进行制作、传播、出售淫秽物品等网络违法行为

这方面的网络犯罪主要是指:一方面,一些中小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一些国内外的网站,去浏览那些淫秽影片或者图片,以至于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并将其传播给其他人,从而构成犯罪行为。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学生利用网络建立淫秽网站或者网页,单独或伙同他人制作、出售淫秽物品,不仅让自己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而且还有意或者无意地去毒害其他的中小学生。

4.利用网络进行诈骗和网络盗窃

利用网络进行诈骗和盗取他人的财物也是当前中小学生网络犯罪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网络诈骗主要是指中小学生通过伪造银行信用卡、制作假票据、篡改电脑程序等网络手段来欺骗和诈取他人的财物等犯罪行为,而网络盗窃就是指中小学生通过计算机指令将他人账户上的存款转移到虚开的网络银行账户上,或通过计算机网络对一家公司的计算机下达指令,要求将现金支付给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另一家公司,从而窃取现金。[4] 这一类网络犯罪在生活中也逐渐增加,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如QQ、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等,与他人进行聊天或网络视频对话,与他人“套近乎”,获得他人的“信任”后,开始对他人进行网络欺诈,从中获得不当的收益。另一方面,有些中小学生进行网络盗窃,通过尝试密码或者修改他人的账户登录名称,使他人的网络账户不能正常运行,或者从他人网络账户中进行转账,从而使得他人的钱财受到损失。

二、中小学生网络犯罪的原因探析

1.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在影响着中小学生

我们知道人的发展受到环境、教育、遗传、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而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宏观环境下,一些不利因素在刺激着中小学生的网络犯罪,正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明确提到的:“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5] 可见,社会风气在影响着中小学生,也在刺激着中小学生的网络犯罪。

2.家庭因素:家长对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

中小学生没有成年,需要得到家长的保护,需要家长的正面引导,但是一方面在今天就业压力加大,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家长一天到晚就是“忙、忙、忙”,以至于用太多的时间去工作,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去关照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在留守孩子这一个特殊群体中,中小学生的父辈去外面打工,留下孩子呆在家里,他们没有得到更多的家庭教育,更不用说法制教育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离婚率的上升,许多离异家庭孩子的法制教育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其沉迷网络以至于走上网络犯罪的道路。实际上,我国很多家长并没有多少法制知识,连自己都缺少法制观念,就别奢谈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了。因此,在对待中小学生上网的问题上,家长更多的是默许,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中小学生的网络犯罪行为。

3.学校因素:中小学法制教育不到位

中小学生网络犯罪与学校法制教育的不得力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当前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是缺乏系统性,教育者整体法律素质有待提高,学校、家庭、社会的法制教育未形成合力。[6] 在学校法制教育不到位的情况下,中小学生缺乏法制意识,缺少对法律的畏惧,也没有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面对网络犯罪,中小学生不能正确对待。一方面不能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和违法行为从而使自己越陷越深。另一方面面临网络犯罪现象不能正视和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从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损害。

4.个体因素:中小学生自身的辨别力差和抵抗力弱

中小学生网络犯罪与其自身的因素是分不开的。一方面,中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分辨力差,对网络上的东西辨不清真伪与美丑容易被误导。另一方面,中小学生的自制力差,对诱惑缺乏抵抗力。网络上的各种金钱诱惑、色情诱惑、暴力诱惑等诱惑因素很多,让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在自觉不自觉中落入了陷阱。

5.网络因素:网络自身的弊端

第一,网络技术的局限。网络本身的技术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和缺陷,只要网络技术水平高些的人就能进入他人的计算机进行散播病毒,修改别人的计算机程序,攻击其他网络,从而进行相应的违法犯罪行为。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有些中小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已相当熟悉,并能利用和识别某些网络的缺陷,轻而易举地进行网络犯罪。第二,网络黑客文化的影响。当前网络黑客文化具有以下特征:对计算机的使用应该是不受限制的和完全的;所有的信息都应当是免费的;怀疑权威,推动分权;你可以在计算机上创造艺术和美;计算机将使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7] 在网络黑客文化的影响下,会刺激一部分中小学生进行网络犯罪。

三、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预防网络犯罪的策略

1.充分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要做到预防中小学生网络犯罪,就需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让其具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意识。培养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对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早在1986年,邓小平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8]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对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积极进行普法教育,实现新课程所提出来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9]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中小学法制教育很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笔者认为,法制教育还可以通过学科教学进行渗透,将法制知识与法制意识渗透到学科课堂中去,在遵循以学科教学为重的原则、自然渗透的原则、深浅适度的原则等原则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法制知识与法制意识 [10] ,进行法制知识的渗透,使法律知识融入到课堂中去,融入到生活中去,减少和杜绝中小学生网络犯罪。

3.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小学生是学习的对象,而中小学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重要影响者。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因此,教师首先自己需要具有良好的法制知识和法律意识以及维护合法权利的能力与愿景,预防网络犯罪。而在现实的中小学教育中,法制教育的教师队伍很薄弱,一般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法律专业学习与培训的思想品德课、政治课、社会活动课教师”,或者是“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专业学习与培训的校外司法人员,这些校外兼职人员虽然有较厚的法律知识功底和丰富的法律案例素材,但是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对中小学生教学规律和特征不熟悉,只能结合自身工作对中小学生进行讲座式的辅导”。[11] 因此,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

4.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体系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七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可见,学校是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阵地,中小学需要加强预防网络犯罪的法制教育。但是学校不是一座孤岛,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的,所以,社会大环境需要给予中小学生正确的法制宣传,让其在净化的氛围中受到耳濡目染,能远离网络犯罪。当然,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在中小学生的教育中也不容忽视,因此,家长需要具有法制意识,能教育自己的孩子遵纪守法,并密切配合学校的法制教育。总之,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体系中,学生能得到更加全面的法制教育,从而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进而形成网络犯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注:本文系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中小学生法制与预防犯罪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2B28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130024)

参考文献:

[1]彭科莲.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对策[J].公安教育,2003(6).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30.

[3]李静.青少年网络欺凌问题与防范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9(8).

[4]网络犯罪的种类有哪些[EB/OL].http://news.9ask.cn/xsbh/fzlx/fzzl/201110/1561052.shtml.

[5]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02-26.

[6]刘曼玉.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问题与推进[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7]网络犯罪.[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

/573426.htm.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06-08.

[10]张翠英.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科技信息,2012(24).

[11]曾献超,朱雄君.略论中小学法制教育[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

猜你喜欢
利用网络法制犯罪
利用网络爬虫技术验证房地产灰犀牛之说
信息技术课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策略
Televisions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什么是犯罪?
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提高教学效果初探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如何利用网络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