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问题式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就要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去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和探究。
1.创设故事式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喜欢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启发和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商不变的性质”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喜欢的西游记故事出发,创设西游记中孙悟空摘桃子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习教学内容。有一天,孙悟空给小猴子分桃子,看山的小猴子一共有40只,孙悟空派人摘了150个桃子,如果平均分给40只看山的小猴子,那每只小猴子能分到多少个桃子呢?如果平均分后,余下的都留给孙悟空自己,那孙悟空自己能有多少个桃子呢?这时候学生就会算出用150除以40等于3还余30个。接着教师可以问,如果是15个桃子分给的是4只小猴子,那一只小猴子可以分几个呢?结果孙悟空又能留下多少个呢?学生也就很快知道,还是3个,但孙悟空只有3个桃子了。从故事里,学生也就很轻松地理解了“150除以40”和“15除以4”的商不变的性质。
2.创设游戏式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很喜欢游戏,游戏是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情境,教学中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情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节课时,可以创设数字游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一听说要做游戏,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教师先介绍游戏规则:每小组中的男生在蓝色的纸盒中抓一把蓝色小球,女生在红色纸盒中抓一把红色小球,数一数每个同学抓到了几个小球,相互进行比较并说说谁的球比谁的球多多少,谁的球比谁的球少多少。学生分组游戏,边玩边说,然后让两名学生上台表演,请学生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些相差多少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而且也让学生体会了在学中玩的乐趣,创设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
游戏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游戏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创设疑问式的问题情境。教师在学习教学内容前,先出示图片,图片中有一个正方形,正方形中间有一个最大的圆。两个小朋友用相同的速度分别沿着正方形和圆向前跑步。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两个小朋友用相同的速度,他们会一起到达终点吗?为什么呢?”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就很快知道两个小朋友不可能一起到达终点。教师还可以接着问:“为什么会不能一起到达终点?哪一个会先到呢?”学生从图片上就可以看出,正方形的周长应该大于圆的周长。
3.创设矛盾式的问题情境
生活中到处都有矛盾,有矛盾才能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和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探究问题。例如,班级学雷锋小组的4位同学经常为王奶奶家打扫卫生。有一次,王奶奶又发现自家院子被打扫干净了,就找他们4人询问。小明说:“打扫院子的在小冬、小华和小丽之中。”小冬说:“我没有打扫院子,是小华打扫的。”小华说:“在小冬和小明中间有一人是打扫院子的。”小丽说:“小冬说的是事实。”经过调查,证实4人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另外两个说的是假话。这4位同学中只有一人打扫院子,你知道是谁打扫的吗?此问题的突破口在于选择“矛”和“盾”,即非此即彼的“个体”。然后,以此为假设进行推理,就能很好地解决此“矛”与彼“盾”的问题。推出小明讲的是真话,小华讲的是真话,而小丽讲的是假话,院子应该是小冬打扫的。
带有问题的教学情境,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生动有趣,由于学生学得主动,也就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灌云县实验小学,江苏 灌云,2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