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化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2013-04-29 04:46徐新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复习高考能力

徐新华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际,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高考化学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考;复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73-02

高考复习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过程,其有效性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是否达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优质的复习教学必须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师生共同发展。因此,本人认为要提高高考复习教学的效率就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视角。

一、精研《考试说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

《考试说明》是新高考的命题依据,也是指导高中化学复习教学的指南。它明确规定了“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难易比例”。故一定要准确把握、吃透精神、关注新变化、指导教学实践。由于新课程实行了模块化教学,各模块间既独立存在,又相互依赖,内容上既有再现,又有拓展。如必修2中的能量转化、反应速率的内容与化学原理模块中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方向等都存在这种关系。这就要求复习教学不能机械地按原来的模块进行简单的重复,而需要进行必要的模块整合,从而构建新的复习体系。在整合过程中要求其关注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的关系,必修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选修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因此必修内容要到位、扎实、细致,选修内容核心知识要确定,两模块知识间的深浅度、关联点要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高考化学复习高效进行。

二、精研考题,把握复习内容的深浅程度

考题是高考题型的展示,对今后的高考命题趋势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因此,在研究考纲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前几年的高考试题有利于指导我们的备考复习,能够正确把握复习内容的深浅和难易程度,做到有的放矢。从前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的能力考查来看,高考命题已经趋向能力型考查,以知识为载体,从而考查学生的理解、推理、实验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试题的难度来看,自2008年以来,这五年的高考化学试题的难度有一些起伏。2010年、2012年化学试题难度适中,2009年的化学试题相对来说最难,2008年、2011年化学试题较易。从化学试题的数量和分值来看,自2011年以来,题量和分值一直控制在21道题,共120分,选择题15道,共40分。非选择题一般为一道元素化合物题,一道工业流程题,一道化学实验题,一道有机推断题,一道电化学计算题,一道化学平衡计算题,一道物质结构与性质题。第Ⅰ卷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第Ⅱ卷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总的命题趋势是:稳中有变,变中出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来自教学大纲,不拘泥于教学大纲,降低难度,回归教材,跳出题海,趋向能力。

三、精选精练,建立适合学情的题库

对考题的研究是提高复习备考效率的又一重要环节,要想将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教师必须深入题海潜心研究,抓特点、求新意、寻变化。练习选题要浅、精、新,坚决摈除偏、怪、难;要多中求少,少中求优,优中选精,凸显高考题的示范性。我们将历年高考题、模拟题采用拆分、归类组合、改头换面的方法进行处理,再结合难度进行调配形成题组,适时穿插练习,这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反思,强化能力提升

鉴于有些同学盲目地做题,造成做题不少、想题不多、没有反思、没有积淀、没有升华,这是考试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使其解题能力得到快速有效提升。知识点的反思:对同一个知识点,命题者可以从多种角度和侧面以不同的层次和题型来考查。面对新题,部分同学一时难以下手,这与找不到命题者的意图及考查的知识点有很大关系。解题规律的反思:解完一道试题后,反思所用解题方法有无规律可循?解题思路是否严谨?解题方法是否灵活、有创意?通过几道题的求解,得出一类题的解法规律,可更有效地强化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错题反思:对错题做出深入分析,找出错因——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还是方法不当、非知识性错误,然后做出针对性加强和改进。阶段反思:对曾经做错的问题做阶段性总结,看哪些毛病已“痊愈”,哪些“顽症”还未根除,哪些毛病属新犯,从而不断消除复习中的疑点和盲点,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五、强化规范训练,提高应考能力

从往年高考答卷情况分析看,因审题能力弱及解题不够规范造成高考失分的现象非常严重。有些学生平时做题不计其数,但高考时往往主观臆断,认为题目较易、面熟而轻视,或把题意看反导致不必要失误。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看清关键字词,如:“可能”“不可能”“正确”“不正确”,看清要求,如是“分子式”还是“电子式”,是“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要字斟句酌。要进行设置陷阱专题训练,坚决杜绝因题目较易而轻视,因过于自信而疏忽,因题目面熟而造成思维定式。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首先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语言表达到化学用语的书写,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对平时学生出现的不规范之处要进行诊断、纠正、收集、整理,展示非知识性错误集锦,进行跟踪辅导甚至规范专题训练。

六、查漏补缺,提高复习效率

有些学生临近高考前,心里较为紧张,感觉还有很多知识点没弄懂,于是拼命地大量做题,尤其是做一些难题,偏题,怪题,就怕自己复习不够到位。其实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让结果变得更糟。此时,我们的老师若能指导学生做好查漏补缺,而不是一味地让他们盲目做题,那对考试结果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让学生经过系统复习之后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认真细读教材,寻找自己的“弱区”和“盲区”,然后加强这部分题目的训练。细细研究高考试题,我们会发现:试题的选材都源于课本,都能从课本中找到它的“影子”,但这一点往往很容易被忽视,如果我们能真正发挥好课本的作用,那么学生就能够轻松应对这些试题。其次,提醒学生“回味错题”,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有错必究,及时整理,随时反思,这样学生在此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考前让学生翻阅错题集,能够总结经验,防止错误再次发生。

总之,高考在不断地改革,我们的教师也应该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与学生实际相适合的、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猜你喜欢
复习高考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