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雪莲
【摘 要】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听、读、写几个方面很重视,而对于说的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学生贵口难开,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无疑是很重要的。本文强调了要重视加强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及在训练中必须注意的几个要点。
【关键词】小学生;说话能力;培养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语文,语者,口头表达;文者,书面表达。”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要求学生动口读,动口说;二是要求学生动手练。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前我们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能力的培养,而常常忽视对学生“说”能力的训练。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和使命感,使“语”和“文”严重脱节,使学生说话能力低下。要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就必须听、说、读、写一起抓,许多教师也已认识到,只重读写能力的培养而轻视听说的训练的语文教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
其实,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说话是一个人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活动过程,因而也常常是一个人气质、风度、智慧的最直接、最现实的综合表现。高雅的谈吐仪态,幽默的语言风格,严谨的讲话逻辑,得体的语调表情,无疑都是现代人讲文明、有教养、有知识的表现,也是当代小学生所追求所向往的人格。所以,说话不仅是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更是道德情操,文化教育,性格气质的“外化”。因此,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口头表达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现代科学正向着电脑化、信息化的方面发展,而信息的输入、传递,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方式,莫过于有声语言。现代通讯、人机对话等方面,要求人们把话说得准确,简明达意,那种含糊其词,佶屈聱牙的口语表达,又如何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呢?然而,小学生说话能力普遍低下的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语言能力、定向表达能力不强,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较差,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说话能力的训练是必要的。
如何进行小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高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提高对“说”的意义的认识
毋需讳言,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基本上变成了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学生说的能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培养,课外也难有锻炼的机会。要想改变学生说话能力低下的状况,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提高培养“说”的意识。
(一)社会的需要
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高科技时代,工作节奏高速度化,生活内容高社交化,以往大量以文件和书信形式的进行交往的活动逐渐被人们借助现代通讯工具,以口语交流的形式所代替,侃侃而谈的机会比起落笔成文来将会越来越普遍,语言表达本领甚至已被列为人类21世纪必备的生存本领之一。目前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在美国,从小学到中学,说话训练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国际上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教育者要站在对下一代负责的认识高度上,努力改变现存局面,学生也应该改变为考而学的思想,师生共同树立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全面发展的观念,构建听说读写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在课堂教学上应改变那种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死记硬背的局面。老师要让学生有充分发言的机会,学生也应积极配合练习,以全面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
(二)提高对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之间关系的认识
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读也是听,是用眼睛听;写也是说,是用笔来说。”叶先生把“说”看作“是用嘴来写”,可见他对说与写是同等看待的。从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发展规律来看,一般是先学说话后学写文章,说是写的基础,掌握口头语言是发展书面语言的依据,能“出口成章”的人必定文思敏捷,也就有可能“下笔成文”。当然,这里的“说”并不是毫无思绪的胡说八道,而是中心明确、意思完整、条理分明、准确生动、得体、能吸引人、感染人的整段话。重视说话教学不但不会影响写作能力,相反,它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另外,说话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为,要想把自己的话有物、有理、有感情、有顺序地说出来,就必须调动自己的观察、记忆、想象等智力因素的参与,这就促进了智力的发展,而说话时又会时刻注意自己的仪态,做到尊重他人有礼貌地表达思想,渐渐地就会养成良好的交际品质,所以加强说话教学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对此绝不可忽略。
二、明确说话训练的基本要求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说话要说普通话,力求发言准确,吐字清晰,运用恰当的语调,注意句子的停顿,控制说话速度,使口头表达的语调、语脉、语流、语速等自然合度,大方得体。因此说话训练要求通过以下四关:
(一)语音关
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声音洪亮,口齿清楚,正确的发音吐字,语气连贯,表达清楚。
(二)内容关
训练学生审清话题,明确说话中心,围绕中心进行说话;善于抓住关键性的概念,有的放矢地展开话题和准确贴切地答话;合乎逻辑地论述问题,发表见解。
(三)结构关
要求学生“说话”有头有尾,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严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这样,才能言之有序,有利于阐明己见,说服对方。
(四)表情关
要求学生说话时姿态自然,大方得体,有表情的说话。并处理好语调急缓,节奏快慢,语气轻重,或激昂低沉,或委婉深沉,或风趣幽默,这些都要根据说话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三、说话训练的方法
说话训练的方法应不拘一格,多种多样。
(一)朗读
朗读可使口语得到严格的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安排朗读指导课,讲授朗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朗读内容:包括课文和课外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诗歌、小说。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词语汇成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也可使学生的口齿、声带得到锻炼,从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具体的训练手段有:
1.快速朗读训练。熟读是说好话的基础,只有通过快速朗读,才能熟读,才能提高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增强语感,达到既准又快的效果。可采用一口气的朗读训练。就是吸足一口气快速朗读一段话或几句长句,要求不能错读、多读、少读的训练,这种方法的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快速反应。朗读的内容开始一般先选些简单有趣的寓言童话故事,然后就以课本上精彩的章节为主。在实际训练中,学生兴趣盎然,参与积极,训练自觉。我们还可以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竞赛,鞭策学生不断努力。
2.选取教材中典型文章的范读录音带让学生欣赏,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朗读技巧。主要是语气的轻重、强弱,声音的高低,合理的停顿等。教师适时进行示范朗读,给学生在身边树立起一个榜样。
3.教师要有计划地布置朗读的作业。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周一次听对方朗读录音,相互取长补短,教师把好、差学生的录音有选择地放给学生们听,共同分析,共同提高。
(二)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对话
这也是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中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由机械性、意义性训练,过渡到创造性训练。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重复性提问,要求学生重复课文中现有语句表达的内容,加深记忆。第二阶段是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用自己的话来答题。第三阶段是创造性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含糊不清的,可采用连续发问,连续回答,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复述课文训练
复述,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也就是要把别人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这种训练方式,主要训练学生把自己阅读的东西重新组织,并用口语表达出来。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开展思维活动,以取得运用知识,发展智力的效果。复述课文必须要求学生准确完整、不违背原意地讲出来,条理清楚、重点要突出。具体训练步骤是:
1.简单复述。主要挑选一些简短的课文或课文片段让学生依照课文的顺序有条理地、清楚明白而全面地叙述。强调主要内容不能丢。一般性的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的词汇,一般语句的结构,培养说话的系统性、连贯性。
2.简要复述。这是在一般性的复述基础上的提高。它要求在复述时抓住中心,突出重点部分,将一些次要的修饰性的附加成分删去。简要复述可以培养我们说话时抓住中心,详略得当,语言简洁,特别对训练说话的概括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3.讲故事训练。每天语文课前五分钟由一位学生讲一故事,内容自选,只要是思想健康,适合听众的口味,有一定的吸引力的生活故事、明间故事、历史故事、神话、童话故事、寓言都行。学生在讲的时候可以按其原有的情节讲,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变化。教师要强调两点:一是语言口语化,但不能有方言、口头禅;二是语调有变化,合理使用身势语。
(四)扩展句段训练
主要可采取扩展描述训练、讲清梗概练习、想象与联想训练、接续补充训练、仿例造句训练等。如,在扩展描述训练时,让学生针对某一内容进行充实并加以描述。教师给出这样一句话:“集市上,人很多,菜很多,又好看,又热闹。”要求学生把此项内容具体化加以描述。有学生就根据这一要求口头表达说:“当我高兴的走向市场,映入眼帘的是人挤人,人碰人,熙熙攘攘,闹哄哄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入耳。摊床上,绿油油、红橙橙,五彩缤纷。有鲜红的柿子,紫色的茄子,嫩绿的辣椒……”通过这样的扩展练习,可以把各种景物、各种物品、人物、场面具体化描述下来。若写在作文里稍加修改就可成文了。教师还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来训练,比如,可以口述一个开头,让学生接下去口述这件事的完整过程或一个场面;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二十年后的我”,可以设计一些例句让学生仿造,凡此种种,通过这些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五)看图说话
在说话前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并展开想象,完整地表达。材料可选自课内或课外读物中的插图,最好选那些场面较大、人物较多、寓意深刻的画面。也可结合课文,让学生将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汇成几幅图画,学生再根据图画来复述课文。这样既训练了说话能力,又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口头作文训练
这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口头语言训练,既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文化知识,更需要敏捷的思维、语言表达的技巧。它要求学生能按一定的要求口述一篇较为完整的文章,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教师命题时要选择一些内容比较集中、写法也比较单一的题目,让学生在口述的时候抓住某一点来说。我们在训练中主要进行下面几方面:
1.内容上选取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熟识的自己了解的人、事让学生说,如:介绍自己,介绍自己喜爱的物品,介绍自己尊敬的人。
2.模仿范文,安排顺序,列好提纲。
3.每次讲满四分钟,中途不准停顿。开始训练时要学生口述尽量完整,不必顾及词语的选择,只要通顺即可。要求不要过高,但四分钟的说不可少,有的学生刚开始说了30秒就哑口无言了,教师不要急,要耐心指导讲解,让学生逐步把握口头作文的窍门。
(七)组织各种比赛
各种比赛特别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技巧。如: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影评、书评、辩论会等。要求学生感情充沛,吐字清楚,语言、语调、语气、语速要有起伏,抑扬顿挫,表情、手势也要恰当配合,以增强说话感染力。
能力是训练出来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满足社会需求的、口笔两厉和综合素质特别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