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德性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2013-04-29 18:48辛燕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德性思想道德公正

辛燕

摘要: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教师德性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建立,道德行为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起作用。高校教师应把德性做为自己的理想追求,树立示范榜样,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步伐。

关键词:德性思想道德建设

.人类对德性的探讨从很早就开始了,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写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伦理学著作《尼可马克伦理学》,在这本书里不仅探讨了诸如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德性等一般伦理学问题,而且还讨论了许多具体的行为规范,也正是在此,亚里士多德奠定了道德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石,中外思想家、哲学家们对德性问题的探讨也在不断的深入。本文拟探讨教师德性的内涵、教师德性的重要性,以对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几点启示。

一、德性与教师德性

德性 (arete),在希腊语中原指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长、功能,亦即一事物成为该事物的本性。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德性是指灵魂方面的优秀,而不是指肉体方面的优秀。他说:“我们的生活不是依靠任何其他东西,而是靠灵魂”,所以,“德性就在灵魂中”。目的论的人性观认为,德性是人性的最终目标,德性不会自然出现于人心中,而是人藉着努力得来的,并藉着习惯持之以恒地实践,才可趋于完美。

教师德性区别于教师道德,教师道德是外在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我国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而教师德性是内在于教师的精神结构中的气质。是指一种能担当起教师角色职责的专业品质和专业品格,并且,这种品质、气质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的教化和实践的结果。概括的说,教师德性是已经内化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教师道德。教师的专业角色决定了教师的德性至少需要善良、爱心、公正、责任等成分。

二、传统教师德性观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教师道德等同于教师德性。罗尔斯认为,德性应当理解为“由一个更高秩序期望所控制的意图和倾向的相关类属,在此情况下,行动的期望来自相应的道德法则”[1]。格沃斯( Allan Gewirth) 也主张, “道德德性源自道德规则设定的命令内容;拥有道德德性就是具有依照道德规则所指而行动的倾向”[2]。例如,.我国有媒体曾报道,乡村医生刘玉莲为民众奉献服务41年,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还上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但是,以往的先进事迹报道.被翻了出来,人们发现,她忙于工作却疏于照顾自己的孩子,第一个女儿在11个月大时因未及时治疗而病夭,一场有关“全国道德模范是否反人性”的争论由此在网上展开。尽管刘玉莲的悲剧只属于那个年代,在当时公共托幼制度根本不存在的农村,备受推崇的“公而忘私”精神的宣传就变成了不是召唤而是强制。同样,传统的教师德性观认为有德性的老师就是没有丝毫利已之心,乐于奉献自己、自我牺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是教师德性的最高体现。越不顾自己和家庭,越牺牲自己,就越有道德。从规范的形式上来说,把道德的要求看作是教师德性本身,这种教师的德性表现为“你应该”,而不是“我应该”,对教师形成约束、压制甚至是否定。正如我国学者所指出“道德的高尚主要不是体现在与个人情感紧密相关的私人圈子里,而是体现在人如何对待他的远邻,对待阶级、民族、国家及其人类的行为中。人所善心的对象越不是与自己有关的人,人也就越有道德”[3],在这里,教师德性即为一种极强的社会强制力。

三、教师德性的重新构建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师德性也予以重新建构。尤其强调教师德性的能动性。斯宾诺莎认为德性不是别的,就是以理性为指导,而去行动、生活、保持自我的存在。他指出:“保存自我的努力乃是德性的首先的唯一的基础。因为先于这个原则,我们不以设想别的基础,而没有这个原则我们又不能设想任何德性。”[4]德性保存自我的存在就是使他成为他所能够成为的人,是人的存在的提升或转换。人活着就是要成为人自己,就是要发展人的潜能,根据人本性展现人的力量。在这里,教师职业道德就不是一种“强制力”而是一种自愿服从的方向,教师感到的不再是一种束缚,而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自觉的、超功利的道德意识、道德信念,个人在实施道德实践后感觉喜悦和满足。由此可见,教师德性不是对教师生命的压抑,不是意味着教师必须做出悲壮而又无耐的行为,而是对教师生命的维护,对教师价值的肯定和对教师素质的提升[5]。

四、教师德性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大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教师的言行是合理的,教师的价值观也成为大学生的推崇对象,教师的德性对大学生的道德建设起着榜样的作用。教师德性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教師在教育教学中常常可以“不令而行”,“不教而教”,教师德性当中所体现的善良、爱心、公正、责任等,作为一种教育力量以无声的方式召唤着学生道德的生成。

1.教师的善良和爱心,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思维方式

在中国,孟子的性善说提出了“善端”,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也。”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善就是合乎德性而生成的灵魂的现实活动。”[6] 也就是说,善是人类本性意义上的目的,是人作为一个种类所特有的追求目标,善对人类最终意味着幸福,即拥有善,就会使一个人幸福。教师善就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这种善是需要情感投入的,教师善才能自发的去爱学生,善是教师道德行为的出发点。荀子所谓的“积善成德”和“继善成性”,教师善是教师德性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在教育生活中,教师善表现在教师拥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和一种悲悯情怀,胸怀宽广,和蔼可亲,善解人意,鼓舞激励,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促人行者莫过于导。教师善的行为也会感染着身旁的每一个人学生,以善促善, 爱得到有效传播和发扬。在教师善的引导下,能使学生感知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鼓励学生追寻幸福美好的生活。但这种引导并不是“告知”,而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经验的分享和价值的商谈,让学生不断自我激励、完善,以构建符合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独立、健全的人格,高校大学生群体所表现的关心他人、诚信为人、见义勇为等行为,以及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使友善和关爱在各种动人的氛围中更好的被传播和释放出去。

2.教师的责任意识与行为,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与使命感

.“德性的社会价值,最现实、最普遍地体现在人们的责任感上”[7]。教师德性正是通过教师在履行其社会角色应有职责过程中的责任心得以体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必须牢牢地树立起责任意识。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把教育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 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全身心地投人教育的劳动与创造, 在教育实践中成就忘我品格教师的责任不仅表现为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更要表现为对自己负责,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理念和体系,勇于开拓创新,善于人生规划或生涯设计,为自己争取发展的机会;提高教学技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教师负责任的行为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勇于担责,奋发图强,立志成材。.

3.教师的公正态度,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预期、社会评判和思想行为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公平公正” 。和谐社会呼唤教育公正。教育公正既是社会教育关系中的公正, 又是教育活动的公正。教师是教育活动公正的承担者。教师必然形成公正的价值信念, 才会有公正的教育行为。教师的公正表现在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同侪、教师与学生等人际关系中,教师公正的处理家长和社会的关系,有利于良好的学校外部教育环境的形成,公正的对待同事、领导,有利于协调不同的教育职能,形成良好的教育内部环境,公正的对待学生是教师公正的重要方面,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有利于提高教师威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要做到公正的对待学生,教师必须深入理解学生、理解生活, 熟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 能够想象到并相信学生拥有美好的未来生活,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发展。

总之,教师德性是在教育工作中形成和发展的,是对教师生命和价值的肯定,高校教师理应在教育实践中主动学习现代教育理念,自觉追求教师卓越的人格品质,自主有目的规划设计自己的人生教学生涯,形成优秀的教师德性,这种主动完善和超越自己的精神,在提高自身德性的同时,也必将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成长,甚至一生。

参考文献:

[1]John Rawls.A Theory of Justice,Cambridge,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

[2]Allan Gewirth.“Rights and Virtues,”Review of Metaphysics,1985 ( 38) ]

[3]龔群.人生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第61-62页.

[4]窦炎国著.情欲与德性——功利主义道德哲学评论第80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当代中国教学道德价值问题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86).

[6]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P12).

[7]陈根法. 德性论[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P9).

基金项目:基于后现代教育观视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理念与方法研究,广西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度立项,项目编号11BKS00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德性思想道德公正
论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与实践智慧
柳亚子书法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迟到的公正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公正赔偿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
弗雷泽的三维公正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