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勤凤
【摘 要】语文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提高教学水平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学生习作;学生学习;教学水平
作文一直是令我校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因为怕老师批评。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教学的严重问题。进入高年级,我们还得面对这样的现状:学生书写不端正;写作文即是“抄”作文;阅读面狭窄、积累严重不足;作文干瘪短小,觉得“无话可写”等。
面对这样的现状,习作评价时就陷入了以下困境:
一、教师热情高涨与学生“无动于衷”的矛盾
每一位语文教师感到负担最重的恐怕是对作文的批改了,因为一次作文批改,往往要静下心来,消磨掉二至三天的课余时间。而且多数教师认为只有“精批细改”,才是对学生负责。可是,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高,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很不理想。
二、课堂教学时间与作文评价次数的矛盾
作文评价是学生作文能力持续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因为学习受反馈推进的原则已是心理学界公认的一个教学原则,因此,评讲多多益善。只有多评讲,学生才会尽可能多地接受反馈,对自己的作文及时“扬长救失”;只有多评讲,才能多鼓励,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因为“无论这种奖励多么诱人,如果不能经常有可能得到的话,对行为是没有什么影响的”。然而,有限的教学时间与多对作文进行评价形成了冲突,有必要找出行之有效的评价途径。
三、面向全体学生与突出学生个性的矛盾
传统的评价过分强调统一标准。出于严格要求,教师往往以班里的尖子学生的回答作为评价参照,于是,大多数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就会“不尽人意”。新课标则要求在课堂评价的标准上,应强化“自我参照”,就是以学生个体原有水平为标准,从“三维目标”入手,综合地去评价学生。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学生的表现不求完美,只要有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这样具有个体性特征的灵活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发挥其创造潜能。
因此,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既让优等生先“富”起来,又要让潜能生得到发展,产生我们期待的“合掌效应”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偶然的机会,我观摩了著名语文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个课例片段:
一次于永正老师评价学生板演的生字,他拿出红粉笔要给“写得最好的字画上红圈”。在圈出有明显较好的一个字后,于永正又端详起另三个实在一般的字,不一会儿他面露喜色,将两个写得好的偏旁圈了出来,最后连那似乎挑不出“优点”的“艺”字也在折角处给郑重地画上了圈,并竖起大拇指,夸奖道:“这个折很有味道。”于老师在细微处夸奖学生,给了我极大的启示。于是,在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作文,我做了这样的习作评价尝试:
一、分组搭配,找准起点
我根据学生的客观实际,参照学习态度进行层次划分。将他们分为优秀层、良好层、进步层,结合他们自身的要求进行分组搭配。这样做,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自己的写作实际能力,找到自己的起点,知晓自己今后进步的幅度。利用其他学生的影响力和监督作用,优化组合,促使进步层学生去写,完成必要的作文训练,增强竞争力,调动写作积极性。
二、丰富评语,分层激励
每个学生每次完成一篇习作之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所以,在习作评价中,我努力地寻求每一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用得好,我也丝毫不吝惜赞美的语言,让每个学生都坚信自己是可以写好习作的,从而更自觉地练写,也乐意接受老师的建议,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1.对进步层的学生,我只是要求他们把老师圈划出来的错词病句改正就行了。比如,我的评语常是这样的:“查一查字典,就会写这个字了,老师相信你!”“端正和习惯是不能搭配的,想想怎样改就恰当了。”“你只要把这段话读一读,修改通顺,这篇文章就可以传阅了。”学生会觉得:自己的习作并不差,完全可以自己修改好!难度较大的,我就采取面批的形式,适当的给予点拨,增强学生修改的信心。
2.对良好层的学生,不能一味地赞扬,这样难免会滋生他们的骄傲情绪,导致停步不前。
3.对优秀层的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只要学生习作中有一点新内容、新思想、新见解,我都予以充分的肯定。对期盼成功的学生来说,丰富的评语是一种巨大的激励,他们从评语中感觉自己是成功的。
三、找闪光点,分数无限
为了促进学生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我抓住学生喜欢看分数的心理,把学生的闪光点找出来,并将之放大,放宽加分,给他们以充分的欣赏和鼓励。让很多学生都能从直接的作文高分上获得鼓励,他们为会自己的习作超过100分而欣喜万分。在后来的学习中很多学生有了积累好词好句的意识。
四、示范引领,互评共生
通过老师的多次课堂习作评改,学生基本学会了怎么评价别人的作文。在后来的习作评讲课上,我就按事先分好的小组,进行相互评改,并要写出加分理由,让学生在学会欣赏别人习作的同时,也能从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解决“课堂教学时间与作文评价次数的矛盾”。
水的载歌载舞能使卵石趋于完美。同样,老师的赞许、激励也能给学生带来习作的动力。因此,语文老师们,请别吝啬您的夸奖,让学生从您的信任、关怀中挺起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