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英
幼儿园教育是学龄阶段儿童的启蒙教育。幼儿正处在学龄阶段,心智尚未成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启蒙阶段的教师应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幼儿认知新事物,给予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发展其思维能力。良好的教育能促进幼儿全身心地协调健康发展。结合多年经验,笔者在幼儿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并大胆尝试和创新,生成了对幼儿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是兴趣的原动力,更是幼儿求知、探索、创新的动力。幼儿与生俱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凡是新异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他们产生好奇心。杨振宁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因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了我,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兴趣导致创新。兴趣的进一步提高,可以真正成为儿童积极的内在动力,培养出可贵的探索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聪明才智。爱好浓一分,入迷深一分,聪明才智就多一分。兴趣能引发创造的火花,是成材的起点。为此,我们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氛围,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及感兴趣的事、物、情景,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让他们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想象活动中。
二、适当引导,创建教学活动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往往会发现自己精心设计了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了幼儿活动,但常常要花很多时间来维持活动秩序,最后落个活动计划没完成、活动效果差的结局。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教师缺乏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有关,尤其缺乏把握教学现场的能力。他们在设计活动时很少留有生成的空间,活动中注重计划的成,却很少注意幼儿的反馈,更不敢或不能对幼儿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因为一旦对幼儿反馈的信息给予解释或处理,那么这节课预定的目标就有可能实现不了。其实,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把握教学现场,把注意力转向幼儿,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对幼儿提出的新想法或新发现适时分析,一旦确定有教育价值,就要及时生成新内容并积极引导幼儿探索。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因地制宜,恰当地把故事表演、角色游戏等引进活动之中,提供富有变化的道具,创设亦真亦幻的情境,提供融教育与情景的一个多角度语言环境。例如故事教学活动《小熊请客》,我请几个小朋友排练好小话剧进行表演,让孩子们观看,这种生动的角色表演引起幼儿的浓厚兴趣。孩子们很容易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及对话,学起来显得轻松愉快。在基本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我引导孩子进行角色表演,孩子们的表演兴致很高,语言表达很流畅,这种表演情景的教学形式远比枯燥的讲解更能吸引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语言教学中,儿歌、看图讲述等都可布情置境,化静为动,让幼儿在愉快的表演中学说话。如在《丁丁穿鞋》的教学中,幼儿就在扮演爸爸妈妈、丁丁的游戏过程中学会了儿歌,而且活动过后还能自发表演。
四、重视非语言艺术的感染力
教学的非语言艺术,是指教师通过手势、姿态、表情等方式传达教学信息的一种言语活动,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有控制的人际交流和沟通模式。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具有无声语言及有声语言两种形式,两种形式相互补充。在实际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用有声语言,口头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同时还应用无声语言表情表达。这种无声语言就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非语言形式,也称为体态语言,主要包括表情、手语、眼语、头语及空间语言几个方面。幼儿园教学中的非语言艺术是教师通过表情、动作等形态语言和浓厚的情感体现,形象而富有感染力地向学生表达主观思想情感的技巧及风格。
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举止都在幼儿的视线范围内,无论教师的主观意愿怎样,幼儿都将注意力放在模仿教师的行为举止上。由此,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手语效果胜于口头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非语言艺术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非语言教学艺术的使用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幼儿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教师的体态语言形象而丰富,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在课堂上教师与幼儿积极交流。例如教师进入教室时精神振奋,以炯炯有神的目光环视全班小朋友,幼儿的注意力立刻被教师的神情吸引了。
其次,能有效突出教学重点,实现对幼儿教学过程的调控。幼儿的感性经验较少,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由此在对幼儿的教学中,教学时间不能太长,在课堂上应以直观的体态语言作为教学的辅助。体态语言能有效补充语言教学形式的不足,使有声语言富于感染力及鼓动性,从而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
最后,幼儿园教学中的非语言艺术的应用,能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沟通模式,教师良好的体态语言能激发幼儿积极的学习兴趣。教师饱满的精神、亲切的教学态度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幼儿较快投入学习中。
五、提高教师队伍职业道德修养
幼儿教师必须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因为幼儿各种素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过程,而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幼儿来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在平时工作中,教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幼儿教育事业,自我奋进,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关心耐心照顾每个幼儿,尊重幼儿和对幼儿严格要求:对待工作要有自觉性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师德,忠诚于幼儿教育事业,体现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修养。
总之,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善于总结反思,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向同行学习、听取专家讲座等多种途径,培养自己准确评价、把握教学活动的能力,才能有效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