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蜀相》“频烦”正义

2013-04-29 06:46王富云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9期
关键词:三顾单音词老臣

王富云

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选用了杜甫《蜀相》一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其中对“三顾频烦天下计”一句注释如下:“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赞美诸葛亮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连续多次。”笔者认为教材对“频烦”一解值得商榷。

本诗选自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仇氏费20年心血,穷罗广搜,成杜诗研究集大成之作。其在本诗后有注云:“频繁,言频数繁多也。陆云诗:黄钺授征,锡命频繁。庾亮《辞中书令表》:频烦省闼,出总六军。”令人吊诡的是,仇氏原诗采用“频繁”,“繁”后有一附注“郭作烦” [1],而教材则径改用“频烦”,其用意不知为何。清学者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对“频烦”多有考证:

频烦,汉人语,《蜀志·费祎传》“以奉使称旨,频烦至吴”是也。《晋书·纪瞻传》“频烦饕窃”,《庾亮传》“沐浴芳风,频烦省闼”,《周书·太祖纪》“频烦请谒,至于再三”,刘知几《史通·书志篇》“频烦互出”,《杂说篇》“诏策频烦”,皆取“频仍”之义。亦作“频繁”,《晋书·王浚传》:“蒙国厚恩,频繁宠擢。”杜诗“三顾频烦天下计”,正用《蜀志》。[2]

如是陈陈相因,周汝昌在《唐诗鉴赏辞典》中也特意指出“频烦”即“屡屡、几次,不是频频烦请”之意。但也有学者不苟同此论,如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把“频烦”当作动词使用:“频烦,屡次烦劳,指多次商量,反复计议。”显然作者把“频烦天下计”归属同一节奏。但萧涤非却非常明确地指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都是上四下三的句法,应在第四字读断”,“‘三顾频烦,就是‘频烦三顾”。

“频烦”通假“频繁”之意,当是无误,但“频烦”就只能释为“频繁”,恐也未必。例如上文庾亮《辞中书令表》中“频烦省闼,出总六军”, 其“频烦”实有“屡次烦劳”之意。而“烦”释为“烦劳”就更不胜枚举了,如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中:“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等等。

参互以上各种解释的优劣,笔者以为,“频烦”应释为“屡次烦劳”,并以“三顾频烦”为读断。其理由如下:

一、从对仗角度来看,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使用对仗。杜甫一生中共创作了约900首律诗,占其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二。王世贞赞美他:“子美神矣,七言律圣矣。”可以说,律诗代表了杜甫诗歌创作艺术的最高成就。“律诗重在对偶”,杜甫律诗之对仗精工讲究,后人难及,甚至有些律诗四联均用对仗而仍显得游刃有余,如《登高》、《阁夜》等。在本诗中,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与“开济”相对,“开济”,由两个单音词组成,意为“开创匡助”,同理,“频烦”也应该是由两个单音词组成,即“频”为一个单音词,释为“屡次”,“烦”为一个单音词,释为“烦劳”,而不是仅由一个双音词“频烦”通假为“频繁”,这样才更符合老杜律诗对仗精工之特点。

二、从语义环境来看,“频烦”释为“屡次烦劳”,不仅意味更丰富了,而且在表现诸葛之形象及作者之情感上更有力了。“三顾频烦”,写刘备不厌其烦地三顾诸葛于草庐之中,从中可见刘备识人之明及待人之诚,但更重要的是以侧面烘托手法表现了诸葛之才。一位纵横四海身经百战的天下枭雄,封侯拜将的帝室皇叔以及年已46岁的长辈,他能够“不以卑鄙,猥自枉屈”,“屡次烦劳”地去寻访一位毫无资历、隐居乡野的26岁的晚辈书生,正是因为诸葛亮具有鼎定天下的非凡韬略。如此求贤之渴,托付之重,亦为后句“老臣心”所展现的忠贞品质伏下一笔。而诸葛之才,诸葛之忠正是痛睹当时倾颓形势而引老杜无限敬仰、追慕和赞美的。这种情感,从杜甫留下的大量咏怀诸葛篇章即可见一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由此看来,“烦”释为“烦劳”,大大加深了诸葛形象及作者情感。

三、从三顾事实来看,“烦”释为“烦劳”有史实及推论依据。“三顾”典出诸葛亮《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而《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关“三顾”的记载史实非常简单,仅用五个字:“凡三往,乃见。”但着一“乃”字,仍可见拜访之艰辛烦难。如果我们作出推论及参之以《三国演义》的一些情节,计有如下烦劳:1.路程天气之烦劳。当时刘备驻扎的新野,距诸葛亮隐居的南阳卧龙岗,计有二百里左右路程,一路车马劳顿,可想而知。至于天气之烦劳,《三国演义》“第二顾”中写道:“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2.繁文缛节之烦劳。《三国演义》在“第三顾”写道:“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3.不遇久等之烦劳。《三国演义》在“第三顾”中同样有精彩的片断:“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张飞大怒,扬言烧庐,被刘备止住,“又立了一个时辰”,诸葛亮醒后“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前面三次引用均有述及,不复赘言。总结以上四大烦劳,路程、礼仪、关张阻力引起的烦劳是肯定存在的,而天气及等待引起的烦劳既可能存在,也可能是后人的文学虚构。

注释:

[1]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36-737页。

[2]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上海书店1983年版,第380页。

(作者单位:宁化一中)

猜你喜欢
三顾单音词老臣
冒雨访石洞源
论汉语国际教育中单音词的教学
刻在墙上的名单
谒成都武侯祠
A股为何“三顾”MSCI 华夏MSCI中国A股ETF受益可期
蔡英文的新班底:照搬 “老臣”“老男人”
汉语同素逆序构词现象分析
三顾星海
《孟子》中单音反义形容词的语义场分类研究
刻上墙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