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训校歌的文化内涵探讨大学生素质教育

2013-04-29 05:51高曙光王升文申圆圆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素质教育

高曙光 王升文 申圆圆

摘要:大学校训校歌反映着大学的文化特质,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指引学子们前进的明灯,本文通过对延安大学校训产生过程之历史回溯,通过总结大学校训校歌的基本内涵和功能特点来提炼和升华大学精神,进而以此促进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大学校训校歌体现了学校办学传统和校园文化的传承,阐释了教育实质和人才培养目标,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本文从校训校歌的文化内涵、时代特点等出发,以延安校训校歌为实例,探讨校训校歌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训校歌;文化内涵;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63-03

一、延安大学校训校歌产生过程及蕴含的时代意义

延安大学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1943~1944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和行政学院相继并入,其历史可以上溯到陕北公学成立之时1937年。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和社会主义新时期,延安大学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吴玉章为首任校长。

延安大学校训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首任校长吴玉章的办学理念和宗旨定位,首任校长吴玉章在首届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延大的教育目的“不但在专门技术和知识的获得,且更应注意养成学员的伟大品格”,“延大不应当只是学科学的学校,更应当是学做人的学校”。革命战争年代的办学实践证明了吴玉章校长办学理念的正确性。“立身为公”的“身”的社会学本意是身份,同时隐含人格品质、道德学养等引伸意。具体讲就是通过人格品质、道德学养的修炼,使自身能够成为被社会认可的一种身份或角色。“公”显示了自我人格与公共社会的一体性联系。“立身为公”意思是培养树立“公平”、“公正”、以天下为已任的大公无私品质。“学以致用”的核心概念是“学”与“用”。“学”是学习、学业,“用”是实践、运用。“学以致用”,从主观上讲是将学习的目的建立在实际运用的基点上;从客观上讲,是将学到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数年来,延安大学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社会的普遍评价是有真才实学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学以致用”的教育方针已经成了被社会所高度认可的优良传统。作为校训,“立身为公学以致用”既是对延安大学优良传统的继承,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科学的永恒意义。

延安大学校歌由老一辈革命家作词谱写,激昂高亢的旋律和催人奋进的歌词体现着延安精神的内涵本质。延安大学在每年新生军训都会组织合唱比赛,延安大学校歌是必选曲目。延安大学前身之一的陕北公学的校歌由校长成仿吾作词、鲁艺音乐系负责人吕骥作曲。校歌既洋溢着严肃活泼的集体主义的乐观精神,又充满慷慨激昂、一往无前的战斗豪情,表达了献身革命事业的决心和对革命取得胜利的信心。1988年,延安大学迎来了50周年校庆,陕北公学校歌的曲作者吕骥又专门创作了延安大学校歌,这首校歌既表达了老革命家对延大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又寄托着对延大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望。当延大师生在建校70周年庆典晚会上深情地歌颂母校的荣光时,在场的所有新老延大人都被深深地感染了,他们为自己身上流淌着的红色血液而自豪,他们深信延大的红色文化基因必将得到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二、大学校训校歌的基本内涵与功能特点

1.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立思想、传统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表述。校训对全校师生员工有导向性、规范性和勉励性的训示、号召和要求,是一所大学独立思想、传统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表述,是一所大学对全校师生员工有导向性、规范性和勉励性的训示、号召和要求,是一种赋予大学以生命、品格与典范并深刻体现其办学宗旨、治学传统、文化底蕴、团队精神、社会责任和个性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形态,是大学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浓缩,是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延安大学的校训“立身为公学以致用”在当今时代体现了我们的办学思想和宗旨定位就是培养面向基层:培养下得去的人才服务基层:培养用得上的人才扎根基层:培养留得住的人才。

2.校歌是将校训和校风的内容用旋律节奏等表达出来,使之形象化和艺术化,更容易走进师生生活的具有一定美感的表现形式。延安大学校歌高潮部分“为挽救祖国危亡,为争取民族解放,延大的英雄儿女贡献了革命的青春和力量,前进呀前进,革命的熔炉,永放光芒;为祖国繁荣富强,为人类美好理想,延大的英雄儿女正献出全部的热和光,前进呀前进,革命的传统,永放光芒;努力学习团结奋斗,把延安精神发扬,新世纪美好的远景已显现灿烂的曙光,前进呀前进,延安的精神,永放光芒。”这首校歌既表达了老革命家对延大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又寄托着对延大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望。

3.大学校训是大学校本文化的灵魂和旗帜,校歌是大学校本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艺术形式,这对一所大学来说,校训、校歌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评价作用。作为对学生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的校训校歌,有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并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地以此为尺度衡量自己的行为,并以此为标准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2)凝聚作用。校训、校歌借助群体成员价值的认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精神纽带来团结校内成员,建立起和谐、信任、友谊、理解、尊重的群体关系,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学校凝聚力。(3)激励作用。校训、校歌创造了团结进取、严谨治学、勤奋读书、大胆创新的良好环境。激励当今大学生勇于探索、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挫折和困难。(4)辐射作用。学生在校期间要接触社会,毕业后要走向社会,校训、校歌感染学生,学生也会把好的习惯、品质和风气带到社会。提升所在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它是一所大学较长办学历史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独特的精神特征。

三、大学校训校歌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

大学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大学教育、大学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提起大学,首先出现在脑海的便是具有标志意义和象征意义的校训和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校歌,校训校歌的对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和价值观念、人生教育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导向功能。大学校训校歌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校训则起到了关键作用。校训可以体现高校发展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引导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最终将影响大学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延安大学校训“立身为公学以致用”就是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公平、公正、大公的高尚品质和高雅操守的道德品质人才,就是我们教书育人过程的风向标和指南针。2005年,延安大学毕业学生3584人,其中志愿到西部就业者达2800余人,这些就业者中又有1600人留在了陕北;在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就业者多达3000人,约占毕业生总数的86%。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为基层服务,除了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更需要具备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这就是在校训激励下的文化导向功能的真实体现。

2.教化功能。校歌对师生的思想行为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特别是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群体的意识,这种群体的意识一旦确立,学生的努力方向就会得以确定,校歌所蕴含的教育思想、理念、理想就会因此而实现,从而影响学生的整个人生。如延安大学校歌所唱“努力学习团结奋斗,把延安精神发扬,新世纪美好的远景已显现灿烂的曙光,前进呀前进,延安的精神,永放光芒”这种催人奋进高亢激动人心的革命意志歌曲不仅教育我们不要忘记革命岁月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美好品质,同时也是寄托着我们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望。

3.育人功能。延安大学诞生于抗日的烽火岁月中,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大学肩负着培养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条战线上急需人才的历史重任,为共和国的诞生培养了一大批精英。当时,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满怀报国热情,闯过重重封锁,跋山涉水,来到延安这块火热的革命根据地。而延安的条件十分艰苦,缺衣少药,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喝的是南瓜汤。就是在这样的艰苦岁月里,延安大学师生锻炼了革命意志,形成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和意志在校训和校歌中均有体现,培养我们的学子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要保持一颗永远年轻的革命乐观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

4.价值功能。校训校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还体现在价值观念的塑造和人格精神的培养上,那种身体力行、重于实践、乐观精神、勇于向前的品质高尚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都是校训和校歌的在当今大学生身上的体现。数年来,延安大学毕业用于生能够积极面向西部,融入陕北,服务基层,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祖国建设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是与学校的光荣历史、优良传统以及多年来形成的培育机制分不开的。为了鼓励学生融入基层,延安大学还通过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在陕北地区建立长期的、固定的实习与实践基地,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陕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树立在陕北和西部建功立业的信心与决心,从而在上岗之前就为服务基层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四、结束语

延安大学的校歌校训诞生于革命年代,但对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指引和价值意义,这种“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朴实校歌内涵不仅会影响延安大学的学子,而且也会影响到每一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李岚清同志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指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校训为核心进行,这句话是对大学校训的文化功能的最好注释。高校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努力使德育对象具有健全的品德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造个体的幸福生活。在新的形势下,大学应充分重视校训的精神塑造功能和价值引领功能,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校训精神的有效途径,就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大批高级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延安大学.红色文化显特色 延安精神铸校魂[Z].延安大学.

[2]高延龙,石玮.延安大学校歌与延安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8-05-14(9).

[3]徐军.校训的文化内涵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

[4]滕少华.我国大学校训的导向功能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2007,(3).

基金项目:本文是延安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高曙光(1981-),男,陕西富平人,中共党员,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秘书。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墨江哈尼族扭鼓舞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浅谈对传统紫砂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