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梅
虽然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推进,但是部分学校历史教学仍以单向灌输、呆板论证和排练表演等模式为主,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历史综合素养提升不快。针对这样的现状,广大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并寻求解决与突破途径,从而有效提高历史教学成效。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现状与不足
1.“单向灌输模式”让学生成为知识灌装的容器。灌输式教学在高考应试模式教育下运用得较为广泛,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较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培养,单向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将历史教学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并在课后进行机械重复的巩固训练,以增强应试效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少,即使有互动也是浮于表面的事先设计,学生较少具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思维处于停滞状态,整个学习活动成为了知识灌装的过程,学生成为了知识灌装的容器。
2.“呆板论证模式”让学生缺少创新思维能力。许多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以教材的结论为起点,运用归纳法或者分析法对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进行论证。这样的教学模式属于照本宣科,学生记忆的效果能够得到强化应试成绩能够有效提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学生无法表达对相关历史事件的看法,相当于生产线制造出来的统一模式,学生在这样的历史学习中无法进行创造性思维,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更谈不上对历史结论的质疑和探究,学生能力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3.“排练表演模式”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配角。排练表演模式主要运用于历史教学的公开课、示范课,以及上级教部门的督导活动之中。为了取得表面上的教学成功,许多历史教师在事先进行了多次彩排,每一个问题由谁来回答、回答的时间、回答内容都进行了具体明确,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按照事先设计的程序模式有条不紊地进行,看似师生互动活跃,学生思维积极,发言准确率高,实际上都是假象,背后是已经固化的模式和确定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临场发挥的空间,也没有自主思维表达的渠道,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导演的一出影视作品,学生成为其中的配角。
二、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发挥教学模式创新的作用
1.运用自主探究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研究能力。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分析能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还是将学生当做知识灌装的容器,显然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研究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给予他们自主探究的载体与线索,从而有效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例如在《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教学中,笔者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首先,将学生按照六人一组的规模,设置多个学习小组,明确牵头学生,将教学活动转变为小组合作分析研究的方式。其次,将教学要点难点融合为一组探究题,提供给学生共同研究。笔者向学生提出:百家争鸣的含义是什么?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是什么?百家争鸣中主要的流派与主要代表是谁?百家争鸣产生了什么样的历史影响?通过这样一组探究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思考与交流,在小组范围内进行学习研究,提高与优化学习成果。再次,笔者针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检查,由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如有不同意见或需要补充完善的也可以进行补充。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大家的智慧积聚到了一起,所获得的学习成果远比学生冥思苦想来得深刻全面。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笔者进行最终的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学习成果,纠正存在的不足,完善结论答案,圆满实现学习目标,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
2.运用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历史学科承载着更多的思想教育引领功能,以史为鉴,知过去方可放眼未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改变单纯口头说教的空洞思想教育法,转而以浓厚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心理感知,让他们的思想受到强烈震撼,在寓情于境的氛围中开展思想教育,强化学生的领悟效果。例如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是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前提与基础这一理念,笔者从香港澳门割让的背景、谈判的曲折到回归的顺利三个角度分别出示图片、历史资料,让学生对于这一情感的变化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让学生明白:没有新中国的强大,没有中华民族的崛起,“一国两制”的构想永远无法落到实处。教学中,笔者还向学生播放了香港回归时五星红旗与紫荆花旗冉冉升起的激动人心的场景,义勇军进行曲回荡在广场上空,学生的心也随着红旗的飘扬汹涌澎湃。教学中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受到爱国主义的深刻教育,并进一步增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与信念。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历史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思想与灵魂得到洗涤净化,进一步提高历史学科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引领作用。
3.运用开放拓展模式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水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及心理发展规律,灵活地选取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放飞思维、展开想象,从不同角度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达到以史为鉴的目标。例如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了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成功与经验,同时对其存在的不足与弊端进行了研究,联系苏联的解体、社会主义道路的终止,总结出值得借鉴警戒的内容。在学生加深学习理解的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针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尤其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阶段性问题,阐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看法、建议。这样的拓展性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格式模式,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思维方式的点拨,引导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是正确的,前程是光明的,社会转折时期、政治与经济改革关键时段出现一些问题也是正常的,并联系当前所召开的十八界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向,让学生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景与希望,进一步坚定他们的理想与信念,加深对历史发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