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连枝
摘 要: 本文结合对文科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及数学思维特点的分析,剖析高中文科生认为数学是一门要花大量时间而很难取得好成绩的困境学科的根源,针对根源,提出有效对策,特别指出“让学生会学”和“教师外在催化剂”在对策中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 数学学习困境 文科学生 破解对策
文科学生普遍感到数学难学,尽管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但仍无法有效提高数学成绩,以致当前文科学生中普遍存在“数学难,学不会”等消极情绪。我从事八年文科数学教学,做了一些尝试,并在与众多学生交流、辅导中发现,学生觉得数学难学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学习数学存在以下缺点:第一,文科生擅长形象思维,对于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数学仍然沿用学习其他文科类学科的方式——记忆式,以致经常有学生抱怨:“我怎么老是记不住。”第二,课上以听懂教师的授课内容为目的,课下盲目做大量的习题,不善于将问题归类并及时总结基本的解题思路。第三,普遍缺少反思意识,不能在行之有效的自我监控中学习数学知识,不能有效避免旧知识对新知识的负迁移,缺少对思考内容的反思。第四,自信心不足,时常出现消极情绪,对于数学的学习时常徘徊于放弃与不放弃之间,患得患失。第五,课堂上时常忙于笔记而忽略了最重要的解题思维过程分析,听课效率低。正因为文科生学习数学存在以上误区,不少学生感到数学难学,数学枯燥,对数学缺乏兴趣,怕上数学课,怕做数学题,甚至“谈数色变”。要想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仅仅依靠改进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帮助学生消除以往数学学习中形成的消极情绪。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怕数学的心理障碍,恢复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但学到继续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而且具备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心理条件。笔者谈谈见解,旨在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大家。
一、让学生意识到“为什么要学好数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文科学生学数学,更多的是要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文科生将来进一步学习经济、金融等很多专业仍需要在高中做好必要的数学准备。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如几何学来源于土地的测量,数与计算来源于人们对数量认识的需要。数学还渗透在建筑和技术,经济和金融,以及国家管理等很多领域中。数学从它萌芽之日起,就具有解决因人类实际需要而提出的各种问题的功效。包括商业、航海、历法计算,桥梁、房屋的建造,武器与工事的设计,等等。人类历史上先后有三次重大的产业革命,这三次产业革命的主体技术都与数学的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学生应该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中应让文科生了解以上相关内容,逐步消除他们“数学无用论”的观点,为文科数学教学排除障碍,为帮助文科学生走出数学学习困境把好心理关。
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能学好”
由于文科学生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特别在高一)普遍认为高中数学难学,产生畏惧数学的心理,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务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尤其是在高二的第一堂课中要尽可能使所有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由于“第一效应”的作用,学生产生“高中数学并不难学”的第一感觉,还要通过正面引导,分析文科生学好数学的可能性,树立信心。
1.时间优势。理科还要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要做大量的练习,精力比较分散,用于数学学习的时间较少,有时间学习是学好的必要条件。
2.有潜在可被激发的学习数学的热情。“成为数学,败也数学”已成为文科有经验班主任、数学老师的共识,文科数学在文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其他文科学科比较,数学在高考中是最能拉开档次的学科。数学会学了,文科学生学习负担就轻了,自然也就重视数学学习了。
3.学习内容的优势。新课改背景下,文科数学难度大幅度下降,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于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教学要求分模块螺旋上升,即使高一基础不是特别好,只要高二继续努力,就一样能学好。
4.文理分科后,数学课堂适当调整,课堂进度变缓,使得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采取“低适应,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由落实“死”课本,变为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做必要处理和知识铺垫,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使学生“听得懂,跟得上,做得会”。总之,要让学生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学好。
三、让学生“会学”
让文科生走出数学学习困境,提高学习兴趣,关键的是让学生“会学”。如何让学生会学呢?笔者提出以下措施。
1.课前做好预习工作,熟悉上课内容,为上好课做准备。
2.课上要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嘴到。集中精神,积极动脑参与思维活动,动嘴回答发言,做好笔记。记笔记不是全盘记下,可以记关键词,记自己薄弱的环节,记重点。用一个学生的话说,就是“笔记要记到只有自己看得懂,只属于自己”。
3.课后做作业前要先复习,杜绝一想做数学就拿出科作业纸,抄题目,然后翻开例题,照搬过程,就算完成作业。要在复习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练习,然后阶段性地进行总结、归纳、提升,如总结知识点、题型及相应的解题方法、易错点等。文科学生适合准备“错题本”,并在错题后附上“错因分析”,将错解与正解进行对比,加深理解。平时做练习要限时完成,提高效率,增强紧迫感。练习中要正确对待难题,不能因做不出难题而丧失信心,遇到问题自己思考,但又不能对难题过于“执著”,研究依然要讲究效率,思考后还不会可以与同学、老师探讨。课后遇到问题要勤于提问,请教同学、老师,防止问题积累,形成恶性循环。课后的自我学习是一个“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的过程。
4.总结解题经验。文科学生在平时解题时,通常不会及时做比较归类和方法总结,课堂上时常忙于笔记而忽略了最重要的解题思维过程的来龙去脉,严重影响了听课效率。有学生说:“老师,我上课时也能听懂,书也能看懂,可做作业或者考试时却不会解题,为什么呢?”这是大多数文科生备受困扰的一个问题。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解题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中心。罗增儒教授认为解题学习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的学习是:简单模仿,变式练习;第二层面的学习是:领悟思路的探求,解法的发现;第三层面的学习是:自觉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在暴露学生前两个层面的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努力地把学生的学习引向第三层面,保证学生有独立的解题体验,能从体验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反思能力。当然,对文科班学生要适时进行点拨,力求让学生看到其思路过程的环环相套,甚至力求顺理成章,而不至于产生思维断路。其实许多数学问题求解时都有其思维脉络,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帮助或者引导学生总结。
以上是我在实施高中新课改文科数学实际教学中破解学生数学学习困境的做法,只要我们做教学中的热心人,创设出适合学生实际,紧紧围绕教学中心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愉悦情境,就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兴趣最直接、自然地转化为自觉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欢愉的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活跃、轻松的情境中体验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参考文献:
[1]王尚志.教育教学研究与案例.
[2]林保平.教学文化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3]武德瑞,陆范晓玲.教学评价论.湖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