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世邦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习作的关系,提出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两者必须紧密结合,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训练,达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习作训练 渗透方法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①这话道出了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的紧密联系,阅读教学是习作教学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到习作中。也就是说,阅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习作则是由内到外的表达。可见阅读与习作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读与写这把双刃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激发情感体验,丰富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习作训练目标包括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习作”。阅读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信息输入过程,而习作训练过程实际上是信息输出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习作训练是对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深化、升华,是注重语文学科实践性特点的体现。因此,“习作”是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技能,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反思教学方法,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把阅读训练与习作训练联系起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因素。
一、积累词汇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从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指导学生摘录优美的词、句、段,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长期积累,久而久之,学生词汇丰富了,习作时就下笔有神了。如在阅读三年级《秋天的雨》一文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美丽、丰富、欢乐的图画。“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这一段落写出了秋天的雨润物无声,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背诵、默写并抄写下来,学生在读写中受到了启发,明白了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想象,利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另外,还要抓住每个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教学,充分利用现成的训练阵地让学生感受到积累的快乐。
二、以读促写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继续、发展、升华。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②语文教材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最好典范,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它们都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
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外在体现无非是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读、悟、积累”的基础上,把好词好段迁移运用于习作中,强化练笔,学以致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管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每篇课文总能找到一个小练笔的“抓手”。如在教学《玩出了名堂》一文时,我就利用课文明晰的线索“玩”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果能细心观察,可能就会有所发现,这样进行小练笔,既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又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三、学会续写
许多课文结尾意犹未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要巧妙把握教材延伸点,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内容的延伸、情感的升华。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恰到好处的课堂练笔同样可以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如教完《小摄影师》一文后,我让学生想象小男孩还会来吗这个故事情节。“过了几天,小男孩果真又来了……”学生在练笔中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延伸,对课文情境进行合理性推测。不难看出,这样的课堂小练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了新的层次,对课文中心的感受达到了新的境界。不少课文具有供读者想象的语言空间,在阅读中引导把握语言空间,拓展语言情境,想象语言情节,可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四、强化句式训练
《论语·魏灵公》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句式训练——要做到在阅读常规课堂中训练学生读、写、说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为习作语言表述打下堅实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心思细密的老师会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回答问题时有没有把话说完整,有没有用连接性的词语,这对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的锻炼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写得优美生动又富有音韵美的好词句。教师在教学时应适当点评——这些句子好在哪里,为什么写得好,让学生真正“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例如每一组单元导读的要求,里面有一段文辞优美的引导段落,我尝试跟学生讲解这段的好处——运用排比手法,讲究对应美,并让他们熟读后抄写下来。经过反复强化,我很高兴地看见班上学生的习作变化很大——他们喜欢上了在写作中使用技巧,尤其善于运用比喻句和排比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发挥好阅读教学和习作训练的相互渗透作用,应认真研读文本,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语文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文本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从学生、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有效利用好课程资源,深入挖掘课文的文化内涵,把握文本,发掘文本,那么今日阅读训练,将会搭起明日的习作大舞台。
注释:
①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58.
②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52.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论语》全集.海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