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培养的途径

2013-04-29 00:44:03潘桂英
考试周刊 2013年87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语文教学

潘桂英

摘 要: 文章认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就是要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把握词语的确切含义,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感能力 培养方法

语感,实际上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要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使学生把握词语的确切含义。

在文章中有的词语只需简单地说明,如:名词术语,方言;有的只要意会就行,如:名词术语,方言;而有的词语,含义并不深奥,学生也懂,因为它用得恰当,就分外传神,具有凸显语感的作用。有的要从字面上推敲,有的要从涵蕴方面揣摩。教学时,要是从课文中抽出一句,讲其在文章中如何重要,学生只是听听不会自己体会与应用。若将课文原句增删,或把个别词语交换位置或用它词代替,然后将改变后的词句与课文原句进行比较,学生就会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匠心。例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中,写不同动物尾巴的作用时,分别选用了恰当的动词。小鱼用“摇”,老黄牛用“甩”,燕子用“摆”,这些动词虽然都有“摇动”的意思,但不能调换使用。小鱼的尾巴短小,“摇”着才能拨水,用“甩”就不恰当。而老黄牛的尾巴又粗又长,不能像狗一样摇着短尾巴,就得用“甩”才能赶蝇子。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很好地体会当时的情况,通过比较,发现用词的妙处,细细欣赏,反复琢磨,达到“意会”,并知道怎么运用词语,用在什么地方更确切,这样就能形成语感。

二、让学生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即训练学生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进行朗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內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它具有直觉性的特征。我们要对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从而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获得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的途径是大量反复地诵读吟咏。学生的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努力激起对于作品的鲜明的“内心视像”,把作品的内容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选段:“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文中对西沙群岛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用“各种各样”、“蠕动、”“威武”三个词对它们的样子进行准确描绘,引发学生对西沙群岛海底宝藏的探究,学生反复用朗读、精读、美读等多种读法,体会并感悟,对海底动植物的样子产生清晰印象,读出语感。而语言感受的产生是以感性为主体的,训练语感,需要与具体形象联系起来,才能领会其丰富的内涵。在教师启发性的提示下,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合理展开联想,凭借想象在脑子里重现具体事物,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中,在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中感悟语言背后的深奥与美妙,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境地,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

三、启发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语言文字相联系,并多积累生活经验。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眼前的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或者再现作者笔下的生活情境,或者补充文章的实际内容,或者增加、印证作者的相同感受,等等,使学生对语言所表现的感情含义产生鲜明的内心体验,与文中的主人公、作者一同沉浸在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如《月光曲》中的“幽静”一词,单单从字典中查析,是“幽雅安静”之意,不能产生语感。如果学生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就要结合间接的生活体验﹙如多媒体放映:月光下,小镇的河边,无人的小路,远处的茅屋﹚才能引起学生的语感。生活感受是一种非言语实践,它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体验。没有实践体验,语感培养是一句空话。语感培养就会重蹈“死读书,读死书”的覆辙。培养这种能力不应局限于窄小的课堂和校园天地,而要把视野拓展到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无垠的大自然中。让学生深切地感受生活,读社会自然这本大书,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培养语感。

总之,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这就是说在语文课上不仅要使学生读懂语言文字本身,还要使其有所感,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得以体现。重视语感的培养,可以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利于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重视培养语感,才能使语文课的思想教育收到实效。因此,在有语感的学生面前,具体、生动的课文,就能充分发挥其形象和情感的感染、熏陶作用。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语文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1:52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4:26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59:33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55:33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6:53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4:48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