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姗
摘 要: 文学素养的培养应该贯穿人的一生。由此可见,文学教育不仅是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必须教授的内容,而且是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关注的话题。其实,除了大学中文专业要实施文学教育,其他非中文专业也应该注视文学教育,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人格塑造的有机整合。那么,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呢?这是每个大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文章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 文学教育 大学语文教学 渗透方法
文學教育不仅是西方国家19世纪以来实施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理念,而且是我国语文教学中“以文载道”教学原则的重要体现。中国现当代教育家和思想家蔡元培、胡适、鲁迅、王国维等人都十分重视和提倡文学教育。他们普遍认为文学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可以对人的情操和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有当代研究者明确指出:“所谓文学教育,就是语文教学中以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为出发点,以文学接受为基本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提升作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教育行为。”由此可见,文学教育不仅是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必须教授的内容,而且是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关注的话题。其实,除了大学中文专业要实施文学教育,其他非中文专业也应该认识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将其渗透进大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人格塑造的有机整合。那么,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呢?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学思想,获得人生体验
大学生正处于花样年华,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处于急速发展阶段,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接受各种新观念、新思想的速度快,可以很容易地从文学作品中得到启发,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思想和行为。所以,大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大学语文教材,从中选择启迪人、激励人效果佳的文学作品,将积极向上的文学主题传授给学生。教学过程一定要与学生的人生体验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同身受,获得更多的人生启迪。
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一般注重情操陶冶,力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取向。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带领学生进入文学审美的优雅境界,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逐渐与作者达成心灵共鸣。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让学生在开启心灵的同时获得对文学艺术美的深入感悟,汲取珍贵的人生体验。
二、教师要投入情感,开启学生智慧
文学的终极追求目标是向善,使人在文学世界中获得感悟,收获人生哲理和情感审美。所以,文学世界是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感恩、憎恶、无奈、淡然……这些情感都包含在文学作品中。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投入足够的情感,以身作则,唤起学生真挚、丰富的情感,调动他们的人生体验,进入文学世界分析文学人物的境遇,达成情感共鸣。
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满感情地为学生朗诵课文,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中美的思想与体现,以此发展智慧,培养文学情怀。在教师富有情感的朗诵下,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家眼中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并不是简单的自然界景物,而是被作家赋予了诸多情感,有着大自然的灵性。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尽情释放内心情感,在作家创造的文学世界中对现实生活形成进一步的体悟,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感触人文情怀。
三、介绍作家生平经历,提高人文素质
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凝聚了作家的思想和人生经历,体现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大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文学作品时,可以将作家的生活背景、人生经历及人格魅力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带领学生“身临”作家争取尊严、抗争命运的“现场”,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声声慢》中体会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心境;从《人间词话》中体会王国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孤单寂寞之情;从《围城》中感受钱钟书“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的至深人生哲理;可以从海子的《春暖花开》中感悟生活的美好,唏嘘生命的脆弱;从张爱玲的《半生缘》中感受她几十年来孤廖、苍凉的心路历程。这些文学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家的思想精华,这是他们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学生要从这些作品中得到人生顿悟,方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四、联系当今实际生活,古为今用
作为人文素质的核心,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就是要追求社会与人生的美好境界。21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知识信息急剧膨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诸多古老文学作品所散发出的朴素思想,依然对现实生活有极大的参考作用和实践意义,其具备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使得我们必须为之注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些古代文学思想与当今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获得更深的体悟。
如今,孔子的仁德思想仍然能够调节现代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彼此和睦相处;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追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精神,至今对现实生活有着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沟通古今,增长学生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只有紧密联系当今生活,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做到古为今用,教材上死板的文字才能变成鲜活的思想,文学作品也才能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
总之,文学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要正视文学作品的作用,从中汲取人生经验与教训,为我所用。这样才能使文学作品发挥应用的作用,使文学教育实至名归。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需要借助教师的思想魅力、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教师与学生要一起努力,深入挖掘作品精华,使之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保升.试析文学教育的基本内涵[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4.
[2]韩世姣.构建大学语文专题教学体系的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08:12.
[3]赵敬立.重建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维度[J].现代大学教育,2010:1.
[4]郭玉壶.语文课呼唤个性化教学[J].陕西教育,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