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黎静
摘 要: 语文的生命是诗意的,学生的天性是诗意的,教师的劳动是诗意的。诗意的语文课堂呼唤着诗意的教师,衍化着“神”“形”的合一,充盈着对话的意蕴,展现着生成的动态,洋溢着生活的气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语文教学,展现诗意和美感,带领学生在中国文学的美中畅想。文章围绕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展开论述。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诗意教学 美感教学
语文在生活中特别重要,它不仅是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性学科,而且对培养人的品格、底蕴,培养人对社会的责任和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如今不少语文课堂干枯、板结、乏味,甚至面目可憎,语文处在一个重要而不重视的尴尬位置,鉴于此,我在这里“呐喊”一声,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诗意教学和美感教学呢?我们认为,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语文课堂不懈的美学追求。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这里的“诗”,并不是指那些在书上供人反复吟咏的作品,而是指那些在课堂上让师生感受到的绽放、闪光,或者激荡。诗是语文课堂的本体,更是语文课堂的生命。
因此,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注意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让其领悟和感受语文的真正魅力。
一、通过视觉的第一冲击,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
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教学时,我提到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他在行文上的错落有致,字句安排,节段之间的链接,都充溢着文学的浪漫之美,从视觉上就已经给了读者建筑美的享受。再如《红楼梦》节选——《林黛玉进贾府》,文章的开头写黛玉刚进门,就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她的脚步,引领读者参观了贾府的壮丽庄严,她的性格特征就在作者的缓缓行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篇文章是由许多材料组成的,由字词句段连成篇章。它是如何构成整体,达到和谐统一、搭配相宜、生动流畅之美感呢?领会掌握这一点,不仅对阅读有帮助,而且对写作构思、文章的安排有借鉴作用。正如建造一座大厦,如何总体构架,如何安排层次,如何布置装饰,构成建筑形式的新颖、独特的美感。如果我们把握了文章组织材料的脉络、方法,则会有“涉足斯文也,则有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的感觉。
在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作品时,借助文章分析的各种方法把本来繁杂的材料化为富有建筑美感的形式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充分想象作品的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所谓“意境”,就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交融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为那情高韵远的高品位的意境,作家使出了浑身解数,运用自身所有感官———眼、耳、鼻、舌、身、心、手、脚;调动了自身一切力量———品质、学识、阅历、经验;采用了一切艺术手段———炼字、炼词、炼句,精心选材组材剪裁,使一山、一水、一花、一鸟、一木、一石,无不充满人的感情、渗透人的离合悲欢。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人)、如感其情,引发读者猛烈的震撼、强烈的共鸣。
康德曾说:“想象力是创造性的。”作为教材的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不是露天的珍珠,伸手可以摸得着;也不是碧天里的星星,抬头可以看得见。它往往隐藏在艺术形象所给人留下的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和生动逼真的意境中。应开辟学生审美想象的通道,即通过作者用来描写艺术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使学生在美欣赏、想象中得到熏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景物描写、人的感情流露、人生哲理的揭示融为一体。登山过程,即是人生过程;登山所见所闻,即人的生活际遇;登山所感,即人的崇高境界的反映。借助美的语言外壳和想象使学生流连忘返于语文课文的诗情画意之中,感受到景語中的情语,进而领悟优美的意境中所寄托的作者的人生理想,让其身临其境,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
三、深入人物内心,畅想中体会美的诗意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文章中宣泄奔腾着感情的激流,描绘塑造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动感和艺术魅力的美感意蕴。教师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字上,通过自身的感知、联想、想象,深入剖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浓烈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自然感受到作者浓烈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自然而然地进入痛作者之所痛,恨作者之所恨,爱作者之所爱的同化境界。如《宝玉挨打》这篇文章,虽写宝玉挨打之事,却描绘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宝玉之痴,黛玉之柔,熙凤之烈,乃至老祖宗之威严,贾政之教子方略,等等,我们可以走进每位人物的内心,体会就“宝玉挨打”引发的内心波动。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不少是文学作品,形象性和情感性是文学性的显著特点。它总是以最美的语言描写世间最美的状态和情景,这就是诗境;它总是以丰富的形象表达最感人和最令人遐想的情思,这就是诗情;它总是选择最精美的文字负载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诗句。即使是说明文和议论文,其语言也是规范和严谨的,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不少具有诗意的可教因素。
语文教师自身的哲学意识与诗意的审美感受是决定课堂美学追求成功的关键。诗意的课堂应当浮动师生的情绪、灵气和悟性。这种情绪、灵气和悟性是师生对人生经验、情感经验、社会经验、生活经验、阅读经验、课堂经验等各种经验集合起来之后产生的,是一种情感的交织与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