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人本思想,构建和谐校园的策略浅探

2013-04-29 07:22廖贵荣李秀姣
课外语文·下 2013年9期
关键词:人本思想和谐校园素质教育

廖贵荣 李秀姣

【摘要】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坚持“以人为本”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本思想;素质教育;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人本思想及和谐校园的内涵

人本思想,其本义为关心或致力于人的利益的思想体系。把人看作人而非神或任何其他非人之物,它以关注人的存在为基本前提,承认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以及人的自由等。“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和谐”原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现代汉语中,和谐是指配合得相当匀称。在哲学中,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个协调、平衡状态。

和谐校园,体现一种教育生态的平衡,它涉及到校园内外两大系统。就教育内部而言,它涉及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和谐相处;就外部环境而言,学校应与家庭、社会和谐相处。和谐教育就是为教师、学生提供健康发展、开拓创新的适宜环境,其显性标志是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当前农村学校发展的和谐缺失

在蒸蒸日上的大好教育形势下,农村教育仍存在着诸多的不和谐因素。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比例较高,学生厌学现象严重

据调查,农村留守学生占整个调查对象的33.1%,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无形加重了学校管理压力。同时,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家长支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降低,昂贵的教育成本和严峻的就业现实,或者说是人们在教育上的“投入”与“产出”出现了失衡,使“新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学生厌学现象在农村贫困地区较为普遍。调查显示,有33.5%的学生很多时候不想去上学,有接近1/5的学生在学校感觉到没劲。

(二)区域内优质教师、生源流失,是调查过程中发现的贫困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一个典型现象

農村学校学科结构不合理,缺乏英语、音、体、美等专任教师。师资流向不平衡、用人机制不合理以及分配政策的地方性保护和限制,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缓慢,新课程理念转化困难

调查显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同度比较高,但是新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遭遇诸多问题。师资培训缺乏实效,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比较多。

(四)教师工作压力大,敬业精神减弱

多数农村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繁忙,收到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教师没有学校的住房,住房条件非常有限,现有住房缺乏配套设施,安全隐患较多。教师对学校工作表示出极大的不稳定状态,不能安心从事教育事业,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职业持不满意的态度,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

(五)学校周边环境依然十分恶劣

一些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不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无视有关规定向未成年人开放,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监督和严格管制,严重损害了未成年人的教育环境。

三、弘扬人本思想,构建和谐校园的策略思考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校园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依赖于和谐,和谐取决于发展。构建校园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现代的学校应确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努力把学校办成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和学生持续成长的绿洲、精神生命得以激扬的家园。

(一)关爱“留守学生”,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留守学生”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亲情与关爱,他们大多性格孤僻、自私厌学、逆反心理严重、价值观扭曲等等,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新课题。“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句满含感情的寄语,是温家宝总理写给一群农民工的孩子的。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必须更新观念、拓展思路、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去认真研究和探索“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与规律,本着对祖国下一代高度负责的精神,重树“留守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爱的阳光雨露哺育下和其他学生一道共同健康茁壮成长。

(二)缩小城乡差别,推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的城乡差距是教育差距的核心,缩小教育差距的关键在于缩小教育的城乡差距。为改变城乡义务教育不平等状况,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不平等主要是由于存在阻碍农村教育自我生长的政策性因素,要有效解决城乡师资配置不合理问题,关键要靠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首先,应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藩篱,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其次,要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统一城乡学校办学标准。再次,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稳定现有农村教师队伍。第四,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第五,完善教育监督机制,平衡城乡教育发展。

(三)改善工作环境,减轻教师心理压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期望也越来越高,给教师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教育评价的局限性与不全面性,教师个体生活空间小、心理环境单调,使不少教师对前途和事业的失落及付出与回报之间产生的较大落差形成职业倦怠感。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教师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多一些鼓励与赞扬,为教师排忧解难,关心教师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正确地对待自己、看待别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引导教师注意心理角色的互换,待人宽容、谅解,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其次,各级政府应着力解决农村学校的教师住房问题,解决其后顾之忧。同时,经常组织开展一些文艺体育活动、外出参观与学习交流活动,提供交流机会,融洽教师之间的关系,释放压力,形成和谐的团体。

总之,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与关键。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真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人本思想和谐校园素质教育
人本思想在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浅谈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基于人本思想的本科教学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老商号人本思想对现代商业的启示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