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庄健
摘 要:职业院校学生逃课现象司空见惯,本文根据学生逃课的现象与特点,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学生逃课原因,并提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转变学习观念、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管理与考试制度改革、严格制度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职技院校 逃课 致因 路径选择
一、职技院校学生逃课问题
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乃至普通高等院校学生逃课的现象相对普遍。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学生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而公共选修课逃课率已达50%以上。职技院校的逃课现象相较之下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职技院校学生的逃课现象表现出“四大、四小”两极的特征:第一,高年级学生逃课率大,低年级学生逃课率小;第二,任课教师对出勤没有太多要求的班级学生逃课率大,任课教师对出勤有严格要求的班级逃课率小;第三,选修课、考查课的学生逃课率大,必修课、考试课的学生逃课率小;第四,特殊时间的课学生逃课率大,普通时间的课学生逃课率小。
二、职技院校学生逃课现象的致因分析
任何事物均非凭空产生和孤立存在的,职技院校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也概莫能外,亦即逃课现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可以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环境四个层面加以阐释。
1.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缺乏对自身的合理规划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部分高等职业院校都实行登记注册入学,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更是逐年下降。学生对未来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造成缺乏学习动力,日常行为散漫,学习自律性较差;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并无兴趣,在对待专业课时,他们往往积极性很低,选择逃课。
2.部分教师教学教育能力不佳,责任心不强
职业院校教师没有升学压力,部分老师语言乏味、表情呆板、照本宣科,他们或者让学生埋头抄笔记,或者上课读教科书,课堂沉闷无味;部分教师身兼班主任,除了上课,课间还要处理班级工作,定期找同学谈心,班级卫生、学生宿舍、早点名、晚自习、同学间矛盾样样都得管,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力不从心;部分教师做“老好人”,对学生旷课行为不闻不问,这也助长了学生逃课行为的
发生。
3.学校评价机制不完善,教学管理不到位
学校对教学成效的评价手段单一,平时逃课的学生,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也能过关,造成部分学生认为上课听讲价值不大的错觉。同时,学校对教学质量控制的形式单一,检查通常是看抽查的教案、教学进度表、学生满意度调查等材料是否具备,对教学内容是否恰当、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有效等内容则往往缺乏监控。另外,部分學校在课程设置上不能紧跟社会需求,教材版本陈旧,内容没新意,有的知识已经落伍,学生不愿意学也是情有可原的。
4.社会环境开放,就业压力加大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学生有更多的渠道获得知识,网络课程内容丰富、不受课时限制,更有针对性,部分学生更愿意逃课看网络视频教程。受就业压力的驱使,部分学生或者为了获得工作经验,提前参加社会实践;或为了增加含金量,在校外参加培训项目,当打工、校外培训与上课相冲突的时候,他们逼于无奈选择逃课。
三、应对职技院校学生逃课的策略
通过对学生逃课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逃课现象背后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采取有力的措施减少直至消除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以保证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解决学生逃课问题最关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应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他们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和远大的人生理想。对刚入校的学生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他们树立正确与积极的就业观念,将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形成学习内驱力,才能从本质上解决逃课问题。应帮助学生做好学习规划,部分学生为了提升个人价值获取一些有用的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值得肯定,然而盲目跟风,放弃专业课程的学习而逃课去报考社会上的热门证书,不仅徒增压力,也影响了学习。要让学生明白扎实的专业技能才是就业必备的条件,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做好学习规划。
2.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不断学习,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自己业务能力,提升个人魅力,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尊重学生、知识、能力、个性的引导式教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诸如启发式、案例式、项目驱动法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在实践中学习,在操作中成长,生动活泼,宽严有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长。同时,教师对出勤率要有要求,在课程的第一节课要向学生提出课堂纪律学习要求,将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结合起来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在课堂上组织小测验、答问、演讲、辩论、PPT单元内容展示等互动性强的活动,并把这些表现纳入平时成绩,改变平时逃课、考前突击仍能取得不错成绩的不合理现象。
3.深化教学管理,改革考试制度
学校应结合企业岗位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要适应社会需要,职业院校要增加实践性课程、应用性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课程考试形式应该不拘泥于笔试,不拘泥于书本,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文类课程的考试,要彻底改变学生的考前“突击思想”,对于一些公共基础课要加强考教分离力度,要通过合理、有效、科学的考试制度和考核方式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严格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逃课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个部门的努力就能够完成的,学校各部门一定要成一条战线,教学部门、德育部门的例行检查,需要在会议上通报考勤状况。班级日志、点名册不能流于形式,而应实事求是,发现不符合实际的状况时,相关部门要及时批评纠正。
逃课问题的成因非常复杂,表面上是学生个人的问题,而实质上已是个社会问题,职业院校应该注重招生、学生培养与就业的系统性,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效工作来做。因此,要解决学生逃课这一难题,需要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使课堂教学走上良性循环,减少学生逃课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恩元.大学生逃课的性质、原因与班级治理机制:道理、事理、理事分析[J].学理论,2010(4).
[2]刘艳芹.大学生逃课问题分析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6).
[3]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新进展(2006)[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