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理论与实践探索

2016-12-15 13:35韩芸王云
经济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转型发展

韩芸+王云

摘 要:资源型经济是以资源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其根本特征是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消耗。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会促使国家或区域经济的迅速繁荣,同时也会造成工业化的逆转和经济社会发展质态的退化。山西是我国最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省份之一,煤炭对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逐步固化形成了“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是资源型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山西的唯一选择。因此,研究资源型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资源型经济 转型发展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017-04

资源型经济是以自然资源的开发为导向和发展基础的经济形态。资源型经济转型就是要从资源依赖型经济中走出来,推进经济结构升级优化,增强创新能力,走向更具活力、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

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布区域广,煤炭种类全,探明保有储量26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近1/5。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在占全国1/60的国土面积上生产煤炭153亿吨,占全国的1/4,净调出104亿吨,占全国的3/4,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长期以来,随着煤炭资源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山西逐步形成了“一煤独大”的经济结构,成为我国最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省份之一。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国内经济增长回归“新常态”,能源消费结构继续变化,煤炭需求的持续低迷对山西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煤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不断凸显,“一煤独大”利尽失、弊尽显。革弊兴利,转型发展,别无选择,势在必行。

一、对资源型经济及其转型的理论认识

(一)资源型经济的表现及解释

资源型经济是以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开发为主导,主要国民生产部门依据核心资源进行布局,并形成相对完善的工业产业链条的经济体系。在资源型经济体系中,资源型产业是资源型经济活动的基础和中心,在资本积累、产业开发、劳动就业、贸易分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他产业都依附于资源型产业发展,或为其提供服务;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源型产品的开发,资源型产品是当地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资源型地区具有先天的禀赋优势,可以通过对资源的规模化强力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优势产业。资源型产业就像一台巨大的“抽水机”,将区域内各种优势资源统统汇集到这一部门。而其他产业部门因为缺少必要的生产要素难以正常发育和生长。这也是资源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艰难的根本原因所在。

资源型经济普遍存在,无论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似乎都难以逃脱“资源诅咒”。在发展之初,资源型地区可以依靠丰富的资源建立起比较优势,但很多国家却由于对优势资源和产业的过度依赖陷入优势陷阱,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资源型经济问题,表现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贸易条件恶化、经济波动,甚至引发了收入分配失衡、腐败、社会冲突及其他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各个资源型地区存在着很多差异,然而作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它们仍有很多根本性的共同点,突出表现为“高地”经济现象、“飞地”经济现象、外部不经济、经济脆弱性和波动性等问题。

(二)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必然性

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的过程,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体制不断进步完善的过程。资源开发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初始动力,但是到一定阶段之后,便需要新的动力因素进行替代和升级。依据经济要素的递进理论,经济发展的主导和动力必然会不断地从资源、劳动力向资本、技术,再向管理和知识的方向演进。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就是要从资源依赖型经济中走出来,从“资源开发——资源繁荣——资源收益”的路径依赖中解脱出来,引导资源财富向工业资本转化,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走向更具活力、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虽然这一过程是长期的和痛苦的,但却是资源型地区走出优势陷阱的唯一选择。

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是世界潮流、时代主题,是我国改革发展新阶段最鲜明的特征之一。转型发展本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变为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由依靠增加资源消耗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是结构调整,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民生,着力点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转型发展就是要打破“因资源而兴、因资源而困”的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二、山西资源型经济的特点及影响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在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战略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了以“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产业约占工业产值的80%左右。多年来生产要素持续向资源部门的集中,导致山西经济发展对资源部门的依赖性持续增强。具体表现在:要素层面,劳动力和资本不断向资源部门集中,山西对资源部门的依赖程度,除20世纪90年代末期受全国经济形势下滑的影响外,整体处于持续上升趋势。事实上,近30年来,随着煤炭市场的动荡起伏,山西经济也三起三落,几乎每10年一个轮回。煤价攀升,经济高涨;煤价回落,经济走低。繁荣与衰退,往往就在刹那间完成了交接与更替,煤炭与山西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基于山西资源型经济的特征,本文分别选择煤炭消耗强度、煤炭消费弹性、煤炭生产弹性等指标,对山西资源型经济特征进行分析,以期通过数据更为直观的解读煤炭与山西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煤炭消耗强度

煤炭消耗强度是衡量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个主要指标,是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需要消费的煤炭数量。计算方法为:

煤炭消耗强度=煤炭消费量(吨)/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煤炭消耗强度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对煤炭消费的依赖程度,又反映煤炭的利用效率。煤炭消耗强度越低,经济增长对煤炭消费的依赖程度就越低,同时煤炭的利用效率就越高;反之,煤炭消耗强度越高,经济增长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就越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就越低。因此,一般认为煤炭消耗强度越低越好。

山西省与全国2000年以来的煤炭消耗强度如表1所示,其中,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均按1978年不变价计算。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山西煤炭消耗强度呈逐年递减态势。从纵向来看:山西煤炭消费强度最高为2000年的7.73吨/万元,最低为2014年的2.51吨/万元,最高与最低值相差5.07吨/万元。从与全国对比来看: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差距在逐渐缩小。

由表2可知,2014年山西省煤炭消耗强度为2.95吨/万元。与全国各省市地区相比,山西经济对煤炭消费的依赖强度极高,煤炭利用效率较低。

1.从全国情况看,北京、上海、广东、海南、天津、福建、浙江、四川、湖南、江苏、重庆、广西、湖北、江西14个地区的煤炭消耗强度最低,都小于0.5吨/万元,其中北京最低仅为0.08吨/万元。内蒙、山西省和宁夏是全国仅有的煤炭消耗强度大于2吨/万元的三个地区。山西的煤炭消耗强度与北京市相差2.87吨/万元。宁夏煤炭消耗强度大于3吨/万元,煤炭消费依赖强度最大。

2.从中部六省情况看,江西、湖南、湖北的煤炭消耗强度均在0.5吨/万元以下,河南、安徽分别为0.69吨/万元和0.76吨/万元,均低于1.0吨/万元,山西在中部六省当中,是煤炭消耗强度最大的省份。

3.从山西省周边邻省情况看,陕西、河北两省的煤消耗强度分别为1.01吨/万元和1.04吨/万元;山西省的煤炭消耗强度高达2.95吨/万元,分别比陕西和河北高出1.94吨/万元和1.91吨/万元。内蒙古的煤炭消耗强度为2.05吨/万元,超过2吨/万元,低于山西0.9吨/万元。

(二)煤炭消费弹性

煤炭消费弹性是指经济增长1%时煤炭消费量增长的百分比,反映煤炭消费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

煤炭消费弹性系数=煤炭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煤炭消费弹性系数越大,说明经济增长对煤炭消费的依赖性越高,煤炭利用效率越低;煤炭消费弹性越小,则说明经济增长对煤炭消费的依赖性越低、煤炭利用效率越高。当煤炭消费弹性出现负数时,表明经济增长对煤炭的需求降低,也即依赖性减弱。由于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使用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等许多负面效应。因此,一般认为煤炭消费弹性越小越好。

从表3可以看出,除1981、1983、1990、1992、1997、1999、2010和2014年这8年外,山西省的煤炭消费弹性均为正数,说明山西省的经济每增长1%,煤炭消费增长率一般呈同向变化趋势,并且有16年都在0.5%以上。山西煤炭消费弹性系数趋势如图2所示。

(三)煤炭生产弹性

与煤炭消费弹性类似,煤炭生产弹性是指经济每增长1%时煤炭产量增长的百分比。

煤炭生产弹性系数=煤炭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煤炭生产弹性反映在现有经济条件下的能源技术水平,也放映经济增长对煤炭供应的要求和依赖性。由于煤炭是可耗竭资源,因此,从长期看,煤炭生产弹性系数越小越好。

从表4可以看出,除1997—1999年、2009和2014年这5年煤炭生产弹性为负数外,其它年份均为正数,并且有21年都在0.5以上,说明山西经济增长每增长1%时,煤炭生产增长率一般同方向变化,且大于0.5%。

图3更好地反映了山西煤炭生产弹性系数的走势。山西的煤炭生产弹性系数在1979年为1.1,1981年一跃达到11.86,1982年之后趋于平稳,在[-2,2]之间小幅震动。可见,山西的煤炭生产弹性系数较高,其中有10年大于1.0,为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总体上,从静态来看,2012年山西省煤炭消耗强度为2.85吨/万元。2014年,山西省的煤炭消耗强度下降到了2.51,但还是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0.55;煤炭消费弹性和生产弹性长期维持在0.5%以上。与全国各省市地区相比,山西经济对煤炭消费的依赖强度较高,煤炭利用效率较低。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其经济兴衰与煤炭资源紧密相连。煤炭兴则山西兴,煤炭衰则山西衰,因此,山西的经济转型重在资源型经济特别是煤炭产业的转型。

从动态来看,山西的经济增长对煤炭的依赖性逐渐减弱。煤炭消耗强度经过2000年以前的波动变化之后呈现逐步下降趋势,与全国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消费弹性和生产弹性振幅也在渐趋平稳。虽然煤炭在山西经济发展中仍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其对煤炭的依赖正在逐渐减小。长期以来山西省在资源型经济转型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转型伴随着改革历程一步步向前推进,改革也随着转型一步步深化,转型发展成效显现。但是,转型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资源型经济要实现成功转型依然任重而道远。

三、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转型发展是世界潮流、时代主题,是我国改革发展新阶段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是“新常态”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深水区推进改革的利器,也是资源型地区摆脱“资源诅咒”,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持久和谐安定的必然选择。当前,山西必须积极应对新常态,通过可持续发展、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自主创新和金融创新、开发人力资本等,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煤与非煤产业协调发展。山西转型发展,煤炭是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煤炭未来发展的竞争力将取决于煤炭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以及低碳型发展模式的选择。要抓住市场倒逼的历史机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大任务,优化资源配置,化解过剩产能,坚定实施煤炭革命,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在比较优势基础上有效整合资源,加快改革创新管理体制,积极转变生产和销售观念,努力开发并推广煤炭相关技术创新,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再重组战略,组建能源综合管理部门,深化煤炭市场改革等。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外部机遇,加快山西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壮大。大力培育发展光伏发电、风电、水电和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等。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煤炭企业是煤炭经济活动的市场主体,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国有煤炭企业改革。深化国有煤炭企业改革首先要解决管理体制上的弊端,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以优良的政务环境护航企业发展。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煤炭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炭规划科学管理的新模式。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动国有煤炭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企业法人治理水平,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山西经济长期欠发达的主要原因在于民营经济的孱弱。要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领域,推动全领域、全产业链向民间资本开放。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模式。坚持公平公正的服务理念,对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全面梳理落实已有政策,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开展“送政策进民企”活动,加大面向民营企业的政策解读和宣传。

三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五大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创新发展。因此,山西经济要实现转型发展也必然走创新发展之路。努力通过创新驱动,破解“一煤独大”的经济结构性问题。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利契机,创新发展顶层设计。规划和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加大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形成科技攻关合力。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千千万万创业者活跃起来。通过科技创新激发出资源型经济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转型发展。

四是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才是推动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有侧重点的增加教育投资,依托当地高校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积极争取国家人才计划支持,为引进人才提供所需要的研发条件、项目资金和生活保障。充分利用多种渠道,鼓励各类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通过搭建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晋创新创业。建立健全更为灵活的科研人才及团队双向流动机制。完善人才创新创业的保障机制,奖励制度等。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资源定式造成产业定式,产业定式造成思维定式,思维定式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体制机制定式。长期以来,山西在体制机制上形成了资源依赖模式下的制度体系。转型发展的巨大潜能蕴藏在制度变革之中。当前,山西改革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关头,中央一再指出,要重视建章立制,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严格规范权力行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一种好的制度的建立能及时传递信心和正能量,更能让执行者有据可依。因此,山西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从法律层面加快建章立制的步伐,通过完善的制度建立新型的政商关系,将法治建设情况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强化法治建设工作考核。

参考文献:

[1]《努力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 突出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王儒林在大同、朔州、忻州调研侧记.山西日报,2015.11.19

[2]张复明.资源型经济:理论解释、内在机制与应用研究.山西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3] 周其仁.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经济观察报,2012.04.13

[4] 冒天启.对转型经济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经济学家,2010(10)

[5] 钱勇.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践、理论与启示.财经问题研究,2005(12)

[6] 周海林.经济增长理论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评论,2001(2)

[7] 张复明.资源型经济与转型发展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8] 郑明高.产业融合: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9] 于立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0]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1] 山西省统计局编.山西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2014

[12] 邢利民.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内在增长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2年

[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15-11-04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作者简介:韩芸,硕士,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产业经济。王云,博士,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

(责编:郑钊)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转型发展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