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习题生成的动态课堂

2013-04-29 14:06王圣光李萍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年9期
关键词:高三数学参与探究

王圣光 李萍

【摘要】灌输式教育不仅使教育失去活力,学生也失去对知识的求知欲,泯灭了学生求知的天性.《新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教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的复习不是知识的重复,更不是题目的堆积,而应该是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提升的过程.如何在高三数学复习课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問题的能力,是我们急需思考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对一道习题的讲解过程来浅述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高三数学;参与;探究

以上两种方法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供的方法,如果就此止步,那么只是完成了这道题目的两种解法而已,没有发挥出这道例题的最大价值.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追问了:“该问题属于高中数学中的哪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学生1:该问题属于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有:(1)消元法;(2)利用线性规划;(3)整体替换法;(4)利用所求问题的几何性质等.

教师:很好,哪名同学能举出利用整体替换法求二元最值的例子吗?

本可以将a看作参数,x与y看作变量,本题含两个变量,题目中没有另外附加x与y的关系,所以,可以考虑将原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x2,然后将yx看作一个整体就达到了消元的目的.

教师:很好,哪名同学能举出利用所求问题的几何性质求二元最值的例子吗?

学生3:可以,如:若A(4,0),B(2,2),M是椭圆x225+y29=1上的一动点,求MA+MB的最大值.

解设C(-4,0),则MA+MB=10-MC+MB=10+MB-MC,由平面几何性质可得:MB-MC≤BC=210,当且仅当M,B,C共线时取等号,故MA+MB的最大值是10+210.

以上是由一个题目引出了二元函数求最值的问题,并且是由学生举例分别介绍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基本的题型得到了重组、基本的方法得到了应用,且题目是学生提出来的,方法是学生想出来的.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猜你喜欢
高三数学参与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三数学“先考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生参加篮球训练的特点分析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浅议高三数学教学有效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