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联合
摘 要:观察者带着明確的研究主题,通过特定的工作程序,实施有效课堂观察,并反复研讨反思教学行为,探究新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观察流程 观察方法 观察研讨 教师 专业发展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根据预定的主题系统设计,凭借观察感知及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实况录像等),从教学情境中实时记录教和学的行为,并谋求改善学生学习、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课堂观察可分两类:一是以专家考核为目的,只给出评价意见,缺少课前、课后的交流;一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合作探究,通过课前的分工准备,观课过程的密切配合,观课后的共同研讨,切磋改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分析关注的焦点,从而实现团队合作与专业发展。
一、商定主题,明确职责
观察主题应来自真实的课堂,来自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可以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中的“关键性事件”的研究。
课堂观察群体由授课教师、观课者和学生等组成专业研讨体。A组观课者,由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参研教师组成;B组被观者,由授课教师、服务教师、学生组成。
二、规范课堂,观察流程
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需要一个预定目标与程序,包括课前预设、课中观察与课后研讨。课前预设是反复研究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是鲜活生动的教学实践,课后研讨是回味无穷的反思提升。
1.课前预设
专业研讨体现共同确定主题、预设观察的目标、焦点、量表开发等。A组根据预定要求开发学科特色的观察量表和录像准备; B组分析教材,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确定重点、难点及具体解决的策略,指定授课人,制作课件等。
2.课中观察
在课堂中依照预设任务,进入情境,根据课前预设的观察量表,实录观察到的典型问题,记下感悟。A组负责课堂实录,填写量表;B组负责课堂实践,课后反思。
3.课后研讨
针对课堂实情进行反思、研讨、改进,达成共识,确定修正方案。专业研讨体在课后研讨的基础上,B组被观察者提供一份自我反思报告,A组观察者对观察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观察意见和整改意见。
三、确定课堂观察方法
课堂观察表是专业研讨体根据研究主题,共同开发制定的观课表格,获取的是现场第一手资料,所以人为性较低,研究的方式较为直接。观察程序标准化和观察内容结构化,便于操作;观察结果量化,便于统计分析。
观察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构建一个课堂观察框架,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依据。
1.学生学习维度
主要关注如何认知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包括学生回答预设问题的语言和学习的方法、新问题的生成、有怎样的效果、学习态度和积极性等。
2.教师教学维度
主要关注怎样达成预定目标的问题。包括教师的预设问题和行为、追问内容及应变行为、关注和评价学生生成的语言和调控行为、板书和教学态度等。
3.课程性质维度
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包括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是否符合学生的水平,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凸显了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学习方法的指导、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等。
4.课堂文化维度
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具有整体性。包括怎样以问题驱动教学,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是怎样体现创新的,课堂设计是否有特色,在对话、互动、联系的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课堂文化。
课堂观察表格制定和修改的过程,既是从评价角度帮助执教者正确处理教与学问题的过程,又是专业研讨体AB组成员围绕研究主题,把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结合起来深入、细致地共同研讨和集体培训的过程。
四、提高课堂观察研讨质量
课堂观察研讨是在观察实录结束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进行分析、探讨、反思、总结,制定后续行动方案的过程。课后研讨至少需要30分钟。
课后研讨要求B组被观察者说明预设目标完成情况、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学习指导以及资源利用情况,并提供一份反思报告。A组观察者简要说明观察情况,立足于观察实情,进行分析、评价,发展个人特色,肯定创新做法,说明主要意见。专业研讨体AB组共同形成发展性意见和明确的改进建议,提出存在的问题。如有可能再确定跟踪递进式观察。
有效课堂观察主要任务是倾听、对话、提升。观课专业研讨体最主要的工作是改变教师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通过规范的工作流程,依照科学的观察方法,让教师在全程参与中主动探究并进行合作研讨。面对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通过倾听、对话、研讨等交流方式,使课堂观察与评价走进学校的日常教学、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团队的合作研究,课堂观察才能真正发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