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入良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课堂的应用是指在进行美术教学时,采用学生与学生合作、学生与老师合作等方式共同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改变过去美术课堂学生单独完成美术学习任务的枯燥性,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团队力量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更高水平的美术作品。
[关键词]小组合作;美术;初中课堂
美术课的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为了陶冶情操,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美术课堂的应用,是利用小组成员之前的团队协作能力,共同进行美术鉴赏、美术绘画、美术设计等美术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目前的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教师独立讲解,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学方法,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团队探索、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课堂的应用,对于提高美术课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准备
对于初中生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美术课的实践尚处于陌生阶段。因此,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得更为顺利,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该进行课堂准备。课前准备阶段需要完成学习小组的划分、合作学习基础内容讲解、合作学习任务的明确三个教学环节。首先,合理划分小组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划分小组之后,教师应该对本次课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讲解,以确保学生在合作时能够有知识可以应用。讲解过后,教师根据所讲内容及教材内容,进行合作学习任务的分配,确保学生的合作学习目的明确。
以苏少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第5课“苏州园林”课堂为例:课堂开始,笔者征求学生的意见,按照自由分组的形式将学生分成了8组,每组5人。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了有关苏州园林的相关资料,包括视频、图片等内容,学生对于苏州园林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接下来,向学生讲解了一些园林的基本知识,从园林的外形到美术审美价值等。随后,对学生分配了小组任务:每个组按照刚才所看资料、所讲内容及教材知识,设计一幅苏州园林的水彩画,内容要丰富。准备阶段结束之后,每个小组立即展开了合作学习。
二、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过程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准备阶段之后,进入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占到课堂一半时间以上,确保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思考、探讨、交流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充当一个指引人的作用,解决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团队难以解决的问题,确保小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习小组的学习当中,充当一名小组成员,跟学生一起合作学习。这样,小组的合作学习会在小组成员与教师的共同配合下成功开展。
以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5课“端午节”为例,笔者在课堂准备阶段所布置的任务是制作与端午节有关的彩色粽子、香包、彩蛋等,每个小组至少制作粽子、香包、彩蛋各一个。学生在课前已经准备了各种彩色纸、彩色布、香艾叶草、彩色线、美工刀、颜料、铅笔等。小组合作学习正式开始,笔者也参与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当中。其中一组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他们首先集体讨论了所要制作的粽子、香包、彩蛋,并且在纸上进行了简单绘制。然后,由两名学生负责剪纸,两名学生负责剪布料,一名学生进行粽子填充物、香包填充物的制作以及颜料的调色。准备之后,学生又合作进行了粽子、香包等的制作。二十分钟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小组都完成了端午节物品制作过程。
在整个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表现都非常积极,以前在美术课堂懒于动手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合作中来。通过小组合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美术兴趣,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在探讨中发挥出来。
三、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两个环节合作学习成果展示与合作学习总结。成果展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小组对于其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进行欣赏、评价,学习别人的优点。同时,在小组自我展示的过程中了解到自身的不足,通过反省提高,给小组以提高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对学生作品的鉴赏当中,向学生提出自己意见与看法。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是课堂的最后环节,教师与学生要分析在本次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分配是否合理,小组的划分是否合理,合作学习的效率是否得到预定要求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了解本次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不足,并且针对这些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的措施,在下一次合作学习课堂开展的时候努力克服这些问题。这样,每一次的合作学习课堂都会有进步与提高,久而久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会得到越来越高的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课堂的应用,在小组合作的准备阶段、进行阶段以及总结阶段,都要学生与学生认真去完成。精心准备、认真完成、以及高效总结,会让学生对于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改变美术课课堂气氛不高的问题,让美术课焕发生机与活力。最终,每个小组成员的美术欣赏水平、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精神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责任编辑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