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情境是数学教学的血液。”这句话说得再真实不过了,以情境作辅助揭示矛盾,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营造意味无穷的教学情境。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活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其生动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创设情境;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导入阶段、教学过程、总结阶段。
一、在导入时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兴趣
学习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兴趣”这位良师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趣;(2)创设故事性问题情境——引趣;(3)创设悬念性的问题情境——导趣。
二、教学过程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培养能力
1.在新授课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自学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学也应该如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给学生以口头方式的指导学习方法,又要在课堂中创设学生可以自学的情境,让其在情境中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方法与养成自学习惯。
2.在练习课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参与能力
练习课是为了巩固、理解和深化已学知识,进一步培养技能、技巧及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创设竞争性的问题情境,可以达到这一目标。
3.在复习课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复习课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概括地理解和加深,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一种课型。通过复习课帮助学生调整所掌握的知识与大纲之间的差距。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创设有障碍的问题,让学生不至于一看到题目就会做,也不至于“跳几跳”都摸不着,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在实践课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实践能力
根据实践课的主要任务创设可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刺激下,自主动手操作进而解决教师所给的问题。
三、总结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学生的大部分知识是从课堂中来的,但一个人的知识更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个人自身的学习。所以教师要把学习的范围扩大,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实自己的数学知识。如,在上完圆的周长计算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圆周率是怎样产生的?
综合上述,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并将之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结合,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为课堂教学服务,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四川省西昌市月华乡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