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耀军
摘要: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常用“题眼”这个术语,考其源头却不见哪一本专业词典有规范的解释。但笔者认为所谓“题眼”就是题目的要害,是命题者设置的主要障碍点。它常常以知识点、隐含条件、联结词、临界点等形式出现。一些数学题之所以难,不仅因为数学知识的应用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使人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正是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如何迅速寻找突破口,找出数学考题中的“题眼”,高效简洁地完成解题,集中体现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本文举例说明识“题眼”的几种常见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识“题眼”;常见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111
经常有一些学生问笔者:“为什么在答题过程中常出现误解、卡壳、毫无思路等情况?”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往往是因不善于识“题眼”而造成的。识“题眼”是审题和做答的关键。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常用“题眼”这个术语,考其源头却不见哪一本专业词典有规范的解释。但笔者认为所谓“题眼”就是题目的要害,是命题者设置的主要障碍点。它常常以知识点、隐含条件、联结词、临界点等形式出现。一些数学题之所以难,不仅因为数学知识的应用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使人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正是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如何迅速寻找突破口,找出数学考题中的“题眼”,高效简洁地完成解题,集中体现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下面,笔者举例说明一下识“题眼”的几种常见方法。
一、从已知条件中直接寻找“题眼”
题设的条件中必然体现一些数学关系,利用数学的定义、性质、结论、公理、定理等深刻领会数学关系的内在联系是寻找“题眼”的关键。比如用哪个章节的知识解题,在运用这些知识点时需注意什么问题等。
例1. (2012年高考(湖南理))在△ABC中,AB=2,AC=3,■·■=1,则BC=( )
A. ■ B. ■ C. 2■ D. ■
【解析】
由■·■=■■cos(π-B)=2×■×(-cosB)=1.
∴cosB=■ 又由余弦定理知cosB=■,解得BC=■.
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余弦定理等知识,考查运算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但需要注意■,■的夹角为∠B的补角。
本题需要寻找的“题眼”有:
(1)“■·■=1”中对向量夹角定义的理解;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如何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二、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寻找“题眼”
数学题中的隐含条件是数学问题背后的东西,它使数学知识的应用更灵活、更深刻,能够顺利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把握“题眼”,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一个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隐含条件特点是“含而不露”,它事实上已包含于题中的文字叙述、等式关系、不等关系、图形符号等形式当中,但又没有明确的在题干中呈现,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极易被解题者忽视。一直以来这种类型的题都是高错误率,但在高中数学各种考试中却屡见不鲜。
使“隐含”变“明朗”, 实现解题突破,就是这类题型解题的题眼所在。
例2.若A、B均为锐角,且tanA=■,sinB=■,求A+2B的值。
【解析】∵sinB=■且B为锐角,∴cosB=■,
∴ tanB=■
∴ tan2B=■=■
∴tan(A+2B)=■=1
∵A、B均为锐角
∴A+2B∈(0,■)
又∵sinB=■<■=sin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