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自我表现中提升语文素养

2013-04-29 00:44杨辉
文学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兴趣

杨辉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因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缺乏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关注,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也不喜欢上语文课。实际上,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乐于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喜爱上语文课,在自我表现中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自我表现 语文素养 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因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缺乏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关注,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也不喜欢上语文课。实际上,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乐于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喜爱上语文课,在自我表现中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自我表现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

乐于自我表现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语文教学应该遵循和善待这种天性。所谓自我表现,主要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借用一定的形式或方式,不断地展示自己、表露自己,以使自己或他人逐步获取对自我的认同与悦纳的过程。其目的不仅在于了解自我,更在于增强自我、发展自我。[1]青少年学生的自我表现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力量,是他们知识获取、锻炼能力、形成个性、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学生的自我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他们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赞赏,希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就曾谈到:“人人都要表现自己,而且每一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尤其是每个人都想以一定的方式表现自己。”[2]通过满足这种“人人都要表现自己”的愿望,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能不断高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给学生制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如发言、讨论、汇报、表演等,可以改变以往教师独占课堂话语权、“演独角戏”的状况,改变以往教学中只注重语文知识传授的状况。在课外,教师通过设计许多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如演讲、朗诵、书法等,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感到潜能得到发挥,能力得到提升,需求得到满足,信心得到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其次,它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始于疑,终于行。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在实践中应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3]针对语文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应设计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的许多自我表现活动本身就是语文实践,如课堂上争先恐后地发言、激情的演讲、激烈的辩论、优美的书法、对社会热点问题发表独特见解、读书报告等。在活动中,学生有了运用语文课程中所学知识的机会,这些运用往往很有生命力、灵活而自然。过去的语文教学主要强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缺乏对实践运用的要求。强调学生的自我表现,要求学生在实际问题和真实情境中学习,使学生通过视、听、思、动手操作中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再次,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正如西谚所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自我表现是个性化的。在自我表现活动中,学生总是力图向大家展示一个独特的自我、与众不同的自我,这能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精神。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暮江吟》这首诗,他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诗句的字词和大意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诗的美。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纷纷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选择读的,读到入情处,摇头晃脑,有滋有味;选择画画的,三两笔勾勒,颇有意韵;选择说的,运用想象,境界优美;还有选择唱的,歌声动人……[4]这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此外,它能有效改善师生关系。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较为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难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师生关系不够融洽。通过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语文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在内心里产生对教师充满感激之情,师生之间增进相互赏识和了解,师生关系融洽起来了。

二.语文课程蕴藏学生自我表现的丰富资源

课程是学生发展的资源。语文课程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性较强,与其它课程相比,它蕴藏学生自我表现的资源要多得多。

首先,它蕴藏着丰富的课内资源。语文课堂是学生自我表现的大舞台。文本解读、课堂发言、朗读、问题研讨、作业展示、课堂情景剧表演、“课前三分钟活动”等,这些都是学生自我表现的资源。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个性化的,允许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的特点。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解读是缺乏个性化的,一般是以教参和教师的解读为准。课堂发言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学生发言逻辑性强,有的学生发言充满激情,有的学生发言谨慎,有的学生发言急躁……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他们会在每次的发言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增强自信,终能成为一个个善于发言的学生。每个学生对课程的朗读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字正腔圆,有的富有感情,有的长于想象。学生最爱的是课堂上的情景剧表演,他们可来劲了,个个尽力挥洒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生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展现故事情节。

其次,它蕴藏着丰富的课外资源。在课外,学生自我表现的语文课程资源就更多了,它们包括读书报告会、作文竞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辩论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在读书报告会上,学生纷纷介绍自己读书的体会,展示自己阅读的独特倾向,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其他同学的选择。在书法比赛中,有的学生爱好毛笔书法,有的学生爱好硬笔书法;有的学生喜爱颜体,有的学生喜爱柳体……均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特色。在演讲比赛中,有的学生慷慨激昂,有的学生娓娓动听,有的学生幽默诙谐,有的学生情理兼备。在辩论会上,同学们唇枪舌战,互不相让,对辩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语文课程是学生自我表现的一片大天地,在这片天地里,学生通过酣畅淋漓的自我表现,挥洒个性,收获自信,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三.通过自我表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

每个学生都有爱好自我表现的心理倾向,语文教师要爱护这种心理。在课堂上,当学生有精彩发言的时候,不要忘了及时给予他热情洋溢的表扬和热烈的掌声;当学生“出丑”的时候,不要忘了及时给予他鼓励和支持;当学生犹豫迟疑、吞吞吐吐的时候,不妨向他投去信任的目光。在课外活动中,当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时,不要忘了鼓励他再接再厉;当学生在活动中失利,不要忘了及时给他鼓劲打气,提醒他不要灰心。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每一个活动,在活动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努力营造积极自我表现的氛围,使学生乐于表现,在表现中不断成长。

(二)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我表现的流程

学生的自我表现不是随意的行为、胡乱的表现,它有一个精心组织的流程。首先,要选择一个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好奇心的问题或活动。例如,对一首诗歌的朗诵,对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分析,表演一个课堂情景剧等。其次,要让学生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源,并对它们进行处理。例如,对诗歌的朗诵,要了解其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内容主题等信息,要把握朗诵时的语气语调、节奏重音。第三,学生预先自我预演。在表现之前,学生自己充分练习,自我纠正,教师和同学可以对该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学生正式表现、展示。在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表现平台展示自我。如在课堂上学生小组表演情景剧,在演讲会上发表演讲。第五,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以利于学生总结经验。教师对表现活动的评价宜以正面鼓励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同时应客观地指出其不足之处。

(三)教师要为学生自我表现作正面的示范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经过研究发现,学生能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其中榜样人物如家长、教师、同班同学对学生的影响是较大的。学校提供的榜样一般来自教材和教师,学生尤其倾向于模仿自己喜爱的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师应善于为学生的表现作出正面的、积极的示范。例如,教师在朗读课文时应发音准确、连贯流畅、富有感情,板书应书写正确、美观大方、富有变化,在课外应积极参加各种书法、演讲、辩论、写作比赛等活动。这些细节是无声的,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总之,自我表现是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师应能善用、善待这一力量,让学生积极地自我表现,从而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江霞.论自我表现的时代意义及对表现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1,(10):31.

[2]盛群力,肖龙海,等.论倡导学会表现[J].课程﹒教材﹒教法,2001,(9):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4]牟锡钊.给学生表现的机会[J].陕西教育,2003,(12):37-38.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46中)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兴趣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