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麦克白》中女巫的无意识象征

2013-04-29 17:00王正彩
文学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无意识麦克白女巫

王正彩

内容摘要:在戏剧《麦克白》中,超自然的力量——女巫成为独立的线索,与现实情节形成对立,但又对戏剧情节的发展、冲突的产生起着核心作用。文章运用精神批评的方法,论证了女巫正是麦克白无意识本能欲望的象征,由于受本能欲望的驱使,麦克白的无意识暴露,心理人格结构紊乱,给他人带来巨大灾难,也导致了自身的毁灭。

关键词:麦克白 女巫 无意识 心理人格

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情节比较简单,记述了苏格兰军中大将麦克白弑君夺位,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断杀戮无辜,从而败给了正义的讨伐,将自己送上死亡之路的悲剧故事。但是在剧中贯穿始终的还有一幕幕超自然地场景,即女巫对麦克白命运的一次次预言。关于女巫的超自然场景在本剧中到底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呢?本文将用精神分析的批评方法来分析女巫这一超自然场景在戏剧中的作用及寓意。

一.关于女巫预言的超自然场景

关于女巫的场景在第一幕第一场里就单独出现了,三个女巫同时出现,说了一些与麦克白有关但又含糊让人摸不着边际的话。第二场通过国王邓肯与军曹的对话,侧面记述了麦克白的卓越战绩。而到了第三场,写麦克白凯旋归来时,三个女巫再次隆重登场,除了继续说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还快速预言了麦克白将成为考特爵士、未来的君王,班戈的子孙将要君临天下。

女巫的第三次出现是在第三幕的第五场,此时,麦克白已经听信的女巫的预言,弑君成功。赫卡忒责怪三个女巫,不应该对麦克白预言,使得自私的麦克白干出自私的事情,并对他人造成伤害,产生巨大的损失,同时预言麦克白将再次向女巫探寻他的命运。麦克白果真来向女巫探寻他的命运,女巫的最后一次隆重登场是在第四幕第一场,女巫继续向虽然弑君成功、当了国王但依然害怕自己的王位难以稳固的麦克白预言,让他留心麦克德芙、留心费辅爵士,让他残忍、勇敢、坚决,因为没有一个妇人所生下的人可以伤害麦克白;让他像狮子一样骄傲无畏,不要关心人家的愤怒,也不要担忧有谁在算计你。麦克白永远不会被人打败,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树林会向邓西嫩高山移动。

关于女巫场景的设置,在戏剧结构中,有它特定的位置。在《麦克白》中,首先出现的不是具体的自然人和情节,而是女巫,说明了女巫的超自然场景在戏剧中的重要性。第二次出场是在麦克白弑君之前,预言麦克白将成为君王,班戈的子孙将君临天下。第三次出场是在麦克白虽然当上国王,并扫除了知情者班戈的威胁,但他仍然不能心安,将自己的罪行无意识的暴露在了大庭广众之下后。第四次出场紧接着第三次,在麦克白的罪行暴露后,再次为麦克白的命运预言。

所以,女巫场景的出现直接推动者戏剧情节的发展,影响着麦克白的命运,为什么莎士比亚会在现实情节中设置这样一个超自然的情节,并让它成为一条独立的线索?女巫为什么会在戏剧中占着关键的份量,它代表着什么呢?

二.精神分析的无意识与女巫

(一)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心理人格解剖的观点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除了人们所意识到的事物,还有潜意识、前意识。“无论何种心理历程,我们若由其所产生的影响而不得不假定其存在,但同时又无从直接觉知,我们既称此种心理历程为‘无意识的。”(55)而无意识又分为两种,“我们称仅属隐潜而不难又复成为意识的材料为‘前意识的,而称其他为潜意识的。因此我们乃有‘意识的、‘前意识的、‘潜意识的,借以描写心理现象。” 而与这三种心理现象相对应的三个心灵领域则是“超我”、“自我”、“伊底”。“因此,超我、自我及伊底是个体心灵的三个领域。”弗洛伊德认为,伊底就是人的本能,人有避苦求乐的本能、攻击的本能、死亡的本能。“伊底当然不知道价值,善恶和道德。与唯乐原则有密切关系的经济的或数量的因素支配了它的各种历程。它所有唯一的内容,据我们的观点看来,就是力求发泄的本能冲动。”超我则是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模仿父母以及后天的教育而逐渐形成的侦查机能,称为良心,从事判罪及惩罚活动。自我则调节外界、超我、伊底之间的关系。它有来自知觉系统的经验,就要准备代表外界的要求,还要充当伊底的奴仆,与伊底和善,另外还要接受超我的监督。

(二)女巫的预言等于麦克白的无意识欲望

因此,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关于心理人格的解剖的观点,无意识涉及伊底的心灵领域,是不能被意识到的,伊底有求乐、生存、攻击、死亡等本能,但它在自我的调节下,在超我的监督下,接受现实原则,本能被压抑在无意识里面了。

因此,在《麦克白》中,一开始,对于麦克白而言,他是骁勇善战、保卫国家的大将。邓肯说“一切的报酬都不能抵偿你的伟大功勋。”同时他也是国王忠诚的将领。但人都有求乐、攻击的本能,所以在潜意识里,麦克白也有当国王、君临天下的本能。在麦克白还没有为国家建立伟大的功勋时,成为国王的本能在忠诚于国君的超我的监督下,在自我的调节下,被压抑在潜意识里。

当麦克白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想要当国王的本能膨胀,本能为自我所压抑,便变成“前意识”凸显出来了。在潜意识变成前意识的这一阶段,仍未成为意识,未被麦克白所意识到,尚属于“无意识”,因此,做国王的本能还未进入麦克白的意识之中,它只能以“他者”女巫的身份出现。弗洛伊德说:“我们对于这种心理历程的关系(我们既称此种心理历程为“无意识的”)正与对于他人的心理历程无异,所不同的只是前者属于我们自己的而已。”无意识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就像一个他者对于我们自身。在剧中,女巫的简单预言,麦克白一开始是非常震惊甚至害怕的,在被国王授予考特爵士后,麦克白说:“假如它是凶兆,为什么用一开头就应验的预言保证我未来的成功呢?假如它是吉兆,为什么那句话会在我脑中引起可怖的印象,使我毛发悚然,使我的心全然失去常态,怦怦地跳个不住呢?想象中的恐怖远过于实际上的恐怖;我的思想中不过偶然浮起了杀人的念头,就已经使我全身震颤,心灵在猜测中失去了作用,把虚无的幻影认为真实了。”麦克白认为杀人的念头是虚无的幻影,使他感到害怕,这说明弑君确实是麦克白的潜意识,被他的自我深深压抑着,他从未意识到,现在潜意识浮现出来,变为意识,他感到震惊、害怕,认为那是幻影。而当国王宣布封他的长子为肯勃兰亲王,立为王储时,麦克白想:“肯勃兰亲王!这一块横在我前途的阶石,我必须跳过这块阶石,否则就要颠仆到它的上面。”无疑,在瞬间,麦克白已经接受了女巫的预言。这再一次说明,成为国王曾经是麦克白的潜意识,是他的本能,被自我压抑,而不为意识所知,在建立大的功勋的刺激下,无意识浮现出来,成为了意识。女巫说出了麦克白的本能欲望,女巫作为一个他者,象征的正是麦克白的无意识,他的本能欲望,他想当国王的欲望,班戈是他的威胁的担忧。

在弑君成功当上国王并除掉班戈后,由于受到良心的折磨,他在大众面前暴露了自己的罪行,使得自己的国王地位受到威胁。女巫的再次预言,让他留心麦克德芙、费辅爵士,让他残忍、勇敢、坚决,骄傲而无畏,实际也是麦克白无意识中害怕的象征以及为保存自我而杀戮他人的生存本能的象征。

黑格尔早就说过:“女巫们的预言正是麦克白私心里愿望,这个愿望只是采取这种显然外在的方式达到他的意识,使他明白。” 因此女巫的预言实际就是麦克白无意识的外化。

另一方面,女巫每次出场,都会说一些逻辑混乱,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语,如第二次出场,女巫乙说她刚杀了猪来,女巫甲说她要抢一个水手妻子的栗子吃,还要去追水手,女巫甲还拿了覆舟殒命的舵工的手指,三个女巫又一起唱“沧海高山弹指地,朝飞暮返任游戏”。弗洛伊德说:“本能给伊底提供精力,但是伊底既无组织,也无统一意志,仅仅有一种冲动为本能需要追求满足。至于逻辑,尤其是矛盾律,则不适用于伊底的历程。伊底无所谓否定,哲学家称空间和事件乃心理活动不可或缺的法式,伊底则于此语为例外。”反映本能欲望的无意识是没有逻辑没有条理的,就像女巫的话语,含混摸不着边际。所以从这个层面也可以证明超自然的女巫就是麦克白的无意识欲望。

三.心理人格结构紊乱锻造悲剧

弗洛伊德说:“良心常最易脱离自我,与自我对峙。譬如,我欲为某事以求快乐,但因良心不许而不为。或者我所受的诱惑力量太大乃至违背良心而为之,可是事过境迁之后,我乃大受良心的谴责而后悔。”麦克白在弑君之前,在有弑君的想法之后,就已经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他说:“他到这儿来本有两重的信任:第一,我是他的亲戚,又是他的臣子,按照名分绝对不能干这样的事;第二,我是他的主人,应当保证他身体的安全,怎么可以自己持刀行刺?而且这个邓肯秉性仁慈,处理国政,从来没有过失……没有一种力量可以鞭策我前进,可是我的跃跃欲试的野心,却不顾一切的驱着我去冒颠簸的危险。”在良心的监督机能中,麦克白认为自己不应该杀邓肯。

麦克白在弑君、杀掉知道内情的班戈后,不再是理智的良心谴责,而是变得精神失常,经常看见班戈的鬼魂,而且也并不顾忌群臣在场,当着群臣的面对班戈的鬼魂说让群臣生疑的话“你不能说这是我干的事;别这样对我摇着你染着血的头发”。并且为保证自己的王位,滥杀无辜,俨然成为一个冷血的疯子。弗洛伊德说自我有三个主人,外界、超我、伊底,它尽力调和此三者的主张和要求,自我要代表外界的要求,还要做伊底的奴仆,还要接受超我的监督。自我调和好与三者的关系,人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否则,人就容易失常。麦克白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杀了邓肯和班戈。作为无意识的欲望,本不应该窜到意识层面来,但由于麦克白没有调节好,无意识到达意识层面,并付诸了行动,心理人格的格局紊乱了,在良心对无意识的惩罚下,麦克白成为了一个精神失常的人,总是看见死去的班戈在谴责自己,因而将自己的罪行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此时,麦克白已经是一个精神失常的人,他的心理人格不能够平衡,自我不能压抑无意识欲望,良心不能监管本我,无意识欲望一直往上窜,所以麦克白才杀了麦克德芙的妻、子,企图杀麦克德芙,才告诫自己要残忍、勇敢、坚决,骄傲而无畏,他孤注一掷,成为一个只有本能欲望的疯子。而这样一个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的疯子,当然也不能为社会所容纳,最终被正义所打败。

当本能的无意识欲望想做良心不许可的事情,势必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而最终无意识上升为意识,这种心理人格结构的紊乱,造成的麦克白精神的失常也从反面证明了女巫的每一次预言,都是麦克白无意识的反映。女巫的两次预言推动着麦克白走向毁灭。麦克白因为本我蠢蠢欲动而受到良心的谴责,但依然抵御不了无意识本我上升的力量,无意识上升为意识,心理人格结构紊乱,整个人也就精神失常,无比疯狂,最终走向自己锻造的悲剧之路。因此女巫的预言象征着麦克白的无意识,麦克白对女巫预言的接受象征着麦克白的本能欲望从无意识走向意识层面。

不过,众所周知,麦克白最终走向毁灭,与麦克白夫人的极力怂恿不无关系。也就是说,与女巫一样,麦克白夫人对整个戏剧的情节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有研究者用后精神分析的理论,即拉康的“个人的欲望即是他者的欲望,人的欲望从对他者的欲望中发生中发现它的意义,这与其说是他者把握着被欲望的主体,不如说欲望的第一个主体是由他者来认可的的”。麦克白是麦克白夫人这一“他者”无法满足欲望的受害者。这一点在应伟伟的《欲望的受害者和能指的牺牲品——对麦克白悲剧根源的精神分析》中有详细论述。本文只是探讨超自然的女巫场景在《麦克白》中的作用,所以对麦克白夫人的作用就不做论述。

四.结语

在《麦克白》这部戏剧中,女巫的两次预言都是作为单独的一场独立出现的,分别在第一幕的第三场,第四幕的第一场。女巫场景在戏剧中具有重要性、独立性。同时女巫作为超自然的场景,与现实场景又形成了对立。另一方面女巫的每一次预言都对麦克白的行动有着直接的关键的影响,是戏剧矛盾冲突的主要推动者。所以女巫场景又是戏剧的核心组成部分。这种既对立又紧密的关系在戏剧这一结构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既对立又紧密的关系为精神分析学中心理人格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和超我、自我、伊底之间的关系作了很好的注解。心理人格结构也是这样一种关系,无意识是自我不能觉察到,就像与我们分开的一个人,它反映的是伊底的欲望,却又操纵着自我。就像女巫是无意识,麦克白是自我,看似无关,但麦克白却被女巫操纵着。《麦克白》超自然的力量与现实结合,匠心独运的技巧为作品注入了深刻的内涵。《麦克白》创作于17世纪初,精神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但精神分析中的很多理论,关于欲望、关于良心,关于无意识都能在《麦克白》的内涵与结构中找到注解。正是相隔几百年,使它反而能成为研究人性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有力佐证。

《麦克白》取材于霍林希德的《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编年史》。在《编年史》中,麦克白因不满昏庸无能的国王邓肯的统治,在一些朋友(包括班柯)的默许和纵容下,杀死了邓肯,登上了王位。他在弑君篡位后的前十年里曾经是强有力的统治者,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比如,通过立法加强了中央集权并通过赋予女性一定的继承权来提高妇女的地位。然而,篡位行为使他长期处在极度的恐惧之中,为了巩固其地位,他排斥异己,滥杀无辜,从血腥走向血腥,最终受到敌对力量的讨伐,战死于疆场。但莎士比亚在创作《麦克白》时对这一材料作了充分的处理,把麦克白塑造成为一个由于权力欲望的驱使而变成滥杀无辜的魔鬼。可见莎士比亚对人性的洞悉之深,他把超自然地力量幻化为驱使人走向疯狂毁灭的欲望魔力,在于警醒世人约束贪婪的欲望。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

[2][英]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英]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悲剧集[M].朱生豪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

[4]陈莉,肖佳.“罪”与“罚”——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看麦克白心理[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5]应伟伟.欲望的受害者和能指的牺牲品——对麦克白悲剧根源的精神分析[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0年秋季号.

[6]颜学军.作为悲剧主人公的麦克白[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7]闫文军 袁 慧.走向走向毁灭的必然:麦克白悲剧命运的心理根源[J].社会纵横,2011年第6期.

[8]陈振华.评莎剧《麦克白》中的女巫[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2级硕士)

猜你喜欢
无意识麦克白女巫
女巫来过梦里
女巫的扫把
谈麦克白“选择”的悲剧
浅析《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的“群体心理”
萌女巫与魔法猫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改变生活”的另类方式:论超现实主义的文学观
萌女巫与魔法猫
心理学启动技术对心理干预的启发
麦克白夫人
——他者形象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