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往往是一座城市引以为傲的“城市名片”,大学校园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景观。乐山是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如何发挥乐山本地高校校园文化在旅游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对于提升旅游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 城市 文化建设
四川乐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圣地,辖4个区、1个县级市、4个县和2个彝族自治县,户籍人口354.4万,常住人口324.3万。其行政区划内有包括乐山师范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成都中医药大学峨嵋校区等在校的十余所高校,2013年7至8月,依照乐山市社科联2013年科研立项管理要求,课题研究小组针对乐山高校文化与乐山“旅游城市文化”关系在乐山市范围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维度的的选取
本次调查中,主要通过调查对象(本研究中高校校园文化和旅游城市文化建设的主体仅基于高校师生和普通市民),从被调查者对高校文化的认识、对乐山旅游城市文化的认识、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相互关系及二者融合度的看法等3个维度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实施概况
此次调查分别向乐山师范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成都中医药大学峨嵋校区的师生和随机调查的乐山市民发放问卷250份,其中针对高校教师发放问卷100份,占40%,针对高校学生发放问卷60份,占24%,针对普通市民发放问卷90份,占36%,回收有效问卷238份,有效率为95.2%。
三、问卷统计及情况分析
(一)对于乐山旅游城市文化的认识
本维度基于4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被调查者对于乐山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化设施、景点或建筑的了解情况,二是对相关职能部门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举措的了解度,三是对乐山需新增的文化活动场所的意见,四是影响乐山城市文化水平的因素分析。
1、对本地各类文化设施、景点或建筑的了解、利用度存在不平衡性。在第5个问题中,对闻名世界的乐山大佛、峨眉山等旅游圣地选择“去过”的比例为100%,对文体类活动场所如乐山奥林匹克公园和乐山市文化馆表示“去过”的累计率达到82.3%,去过图书馆和档案馆的累计比例为13.25%,而对于新建成的“郭沫若纪念馆”、“武汉大学乐山纪念堂”等选择“去过”的比例累计仅为9.2%,最高和最低比例相差达到90.8个百分点,表现出严重的不均衡性。
2、对于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在第6个问题中,被调查者选择打造“知识乐山”、“文明乐山”、“人文乐山”这一选项比例最高,但也仅为46%,而建成“十分钟文化圈”的选择率为23%, “一个县域一个特色、一个品牌” 的选择率为25%,而打造“四品”文化精品的这一文化工作策略公众知晓度最低,仅为6%。
3、较为看重经济发展对乐山城市文化水平的影响。在问卷的第7个题目中,“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以高达87.75%的比例高居最能影响城市文化水平的因素之首,而“高校文化的发展”这一选项仅列第3名,仅居于市民整体素质之前。
4、对建设新的文化活动场有所期待。有42.3%的被调查者希望乐山建成标志性的文
化建筑,有37%的人希望进一步依托高校建设文化活动基地,有21.7%的人希望建一些内容多样化的沙龙场所。
(二)对乐山高校文化的认识
本维度基于5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对高校文化特征的认识,二是高校文化对高校自身的意义认识,三是高校文化对乐山的贡献,三是高校文化对乐山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五是对高校文化资源开放情况的态度。
1、把“教书育人”列为高校最重要的文化特征。在问卷第9个题目中,选择“教书育人”的比例为86.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对高校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功能的一致认同。
2、认为高校文化建设对于高校本身的发展非常重要。统计显示,82.5%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文化对于高校自身的发展非常重要,需给予相当的重视。
3、对于乐山高校给地方带来的各种贡献认识不均衡。有62%的人认为乐山高校的存在和发展可提升乐山城市品位与素质。有29%的人认为“带来经济收入的增长”,只有9%的人认为高校科研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可以更好地为地方建设服务。
4、认同高校在乐山旅游业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其中增加人文资源排在首位,比例为58.3%,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次之,比例为24.5%,推动旅游产业消费增长排名第三。
5、不满意高校文化资源对市民开放度较小的现状。反映在问卷的第13、14两个题目上,22%的人认为高校资源只服务于高校在校师生,73%的人认为开放程度一般,而在针对90名普通市民的调查中,86%的人认为高校文化资源面向公众开放“很重要”,反映了普通大众对于能够实现高校文化资源共享的强烈愿望。
(三)对目前高校文化和城市文化关系及其融合度的认识
本维度基于4方面的因素。一是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二是高校文化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三是市民的接受(受教育)情况,四是城市文化对高校文化发展的支持角度情况。
1、认同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赞同“高校文化是乐山文化的一部分,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比例高达93.7%。反映了公众对于高校和地方二者“共生共荣”关系的认可。
2、高校和社区(单位)共建工作开展不够。只有37%的市民表示自己所在的社区或单位与高校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
3、对高校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持肯定态度。有79.6%的人认为在参加高校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时感受到“有文化品位”。 希望高校更加深入地开展系列文化培训活动。分别有32%、56%、47%、28%的人希望得到音乐、美术、体育、文化或电脑网络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4、城市文化应该对高校文化的建设提供相应支持。“营造全民重教的氛围”这一选项居于最重要的位置,“为高校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位居第二,而为“在校学生提供兼职、实习和创业支持”排名第三。
四、调查所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及解决对策
过去较长的时间内,乐山人民为地处乐山的各高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在各高校扩大办学规模、迎接教育部本专科教学质量评估检查等重大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同时还协助学校做好教学实践场所提供、校园及周边治安安全保卫等经常性的工作,为各学校的稳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从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来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乐山公众较为关注自身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关心城市文化建设,关注乐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将高校校园文化看成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城市文化中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奇葩,期望高校在推进乐山城市文化建设,提升旅游城市品位和魅力,实现“文化强市”的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由此,如何利用好高校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发挥高校在乐山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中所“反哺”作用,这就给当前的高校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一)发挥高校“文化辐射”功能,普遍提高市民综合文化素质
1、坚持“请进来”,提高高校文化资源的开放度。
从调查情况来看,公众认为高校文化资源对外开放的程度很低,穷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长期以来 “高校文化资源社会化”意识的欠缺,另一方面高校开放各类资源的配套机制不健全。在这种前提下做到真正将资源对外开放,不仅会增加高校的管理难度,增加办学成本,而且还有可能严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高校各项资源的开放可以说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尽管如此,课题组在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更新高校教育资源开放方式。利用现代科技的发展,将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录入数字系统进行储存,以视频、自主网上查询的方式展给广大市民,达到既减轻高校管理压力,又提升文化普及效率的目的。
二是灵活高校教育资源开放的时间。在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时间范围内,可减少开放时间,而寒暑假等较长的节假日中,则可以适当增加开放的时间,这样既满足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三是有选择性地开放部分教育资源,构筑高校内的城市文化建设平台。高校内经常性的学术讲坛可以邀请市民进行思想的碰撞;迎新生、庆节日的文化艺术表演可以邀请市民共同联欢;篮球、足球等体育比赛可以邀请市民同台竞技等等。
2、坚持“走出去”,让高雅的校园文化艺术贴近大众。
在调查中,公众希望依托高校打造文化活动基地的比例高达37%,同时在对高校深入社区组织的文化培训活动中,持“不需要”态度的比例为零,说明面对城市文化提升的现实需求,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也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课题组在此也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发挥专业优势,举办社区音乐会、绘画展等活动,开展文化艺术知识培训班,增加市民文化艺术知识,提高市民文化艺术修养。
一是发挥高校团学组织作用,积极开展与社区的结对活动。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社区孤寡老人的照顾、留守儿童的关注引导等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力性,更好地服务市民。
二是加强校地横向合作,构筑校地共建的城市文化互动平台。如加强学校与乐山市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建立市校图书馆、市校档案馆、市校团委等共同的文化活动平台,提升城市文化建设水平。
(二)加强校企合作,为乐山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1、实现高素质人才的订单式培养,促进乐山各行业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更新和提高。
乐山近年来虽然在交通、通讯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但毕竟是地处西部地区的三线城市,在对人才的吸引力上相比大中城市而言还有很多不足,因此更有必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力争将当地高校的毕业生留下来支援本地经济文化建设,而当前大中城市人才竞争的残酷现状给了乐山这样的机遇。课题组认为有以下两点办法值得一试:
一是高校与企业加强合作,按企业发展需要,订单式联合培养生产、管理人才。事实上,如乐山师范学院三年前就开始联合四川明星电缆股分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此项工作,在学校单独招收“明星电缆”班学生,在招生条件、课程设置、专业实践等方面均征求企业意见,批量、按规格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既解决了企业招聘难的现状,又解决了毕业生求职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二是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支持,吸引高校毕业生就地就业、创业。当前,大中城市固然有更好的发展平台,但其消费水平高、竞争压力大,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可行和有效的政策措施,使高校毕业生认识到三线城市也是自己奋斗和施展才华的大好天地,从而留下来,促进乐山各个行业劳动者的更新换代和素质的整体提高。
2、加强“研—产”结合,加快高校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
高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对高校教师而言,每年有一定的科研任务和要求,对学生而言,近年来的全国“挑战杯”等科技创新大赛也促进了他们中的“科研热”,就乐山市的科研现状而言,高校师生每年申请到的国家专利、科研成果均占乐山市范围内较多的比重,如何减少中间环节,将这些专利、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是一项十分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据课题组调查到,乐山师范学院的“竹蟓虫防治”技术、黄连地膜技术等已广泛运用于实际生产中,为沐川的竹林病虫害防治和沙湾区等地黄连产量的大幅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加强高校与地方农林等生产部门的联系,有利于为高校提供科研实践的场所,同时也促进了先进技术的运用,促进乐山生产力的发展。
作者简介:兰芳(1977.3-),四川眉山人,硕士,乐山师范学院政治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董泽淑(1972.4-),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